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医药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56297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眼部血管瘤
http://www.100md.com 《山西医药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仝桂平 段文秀

    单位:仝桂平(山西省儿童医院 030013);段文秀(山西省儿童医院 030013)

    关键词:

    山西医药杂志000539 血管瘤是小儿眼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部分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仍有相当数量 的血管瘤持续发展,由于眼部特殊的发病部位,而严重影响美容和功能。手术治疗血管瘤对 这一特定部位又有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后果,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小儿眼部血管瘤,疗效 确切,又可避免手术治疗引起的不良后果。现将我科采用该方法治疗小儿眼部血管瘤34例报 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眼部血管瘤34例,年龄1个月~1.26岁 ,其中1岁以下26例,占76.5%。草莓状血管瘤29例,占85.3%,混和性血管瘤4例,海绵 状血管瘤1例,发病部位多位于眼睑和眶周皮肤。其中3例曾行冷冻治疗,效果不满意。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①所有病例均在门诊治疗。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殊检查及穿刺结果确 诊为血管瘤,常规作胸透、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均正常者可接受治疗。②2%利多 卡因5 mL溶解平阳霉素8 mg备用,用药的多少根据血管瘤的部位、大小、类型及患儿的年龄 而定,因眼部血管瘤相对较小且表浅,每次最多不宜超过8 mg,首次注射及小婴儿用量4 mg 左右。③注射时自瘤体边缘进针,呈水平放射状注入瘤内,面积大者可分点注射,每次以瘤 体肿胀稍变白为度,范围以超过瘤体边缘2~3 mm为宜。④注射后针孔用消毒棉签压迫3~5 min,防止药液渗漏。⑤注药后3 d内局部肿胀,多呈暗褐色,随后逐渐恢复正常。1次未能 消退者,每隔5 d重复1次,直至瘤体完全消失,总量一般不超过40 mg。⑥半年复查1次, 同时复查血象和胸透。

    1.3 疗效判定:①特效:平阳霉素注射1~2次,瘤体完全消退,药量<16 mg,肤色正常 ,随访无复发。②显效:注射3~5次完全消退,药量<40 mg,肤色正常或仅有轻度色素沉 着,随访无复发。③有效:5次后血管瘤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退,随访无继续发展。④无 效:注射5次后血管瘤无明显缩小或继续发展者。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本组34例眼部血管瘤患儿,经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随访3个月~5 a,特效8例,显效24 例,有效2例,治愈率100%,一般均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皮肤形态与弹性。不同类型血管瘤治 疗效果:草莓状血管瘤29例,特效7例,显效22例;混和性血管瘤4例,特效1例,显效2例 ,有效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有效1例。

    3 讨 论

    血管瘤发病率高达3%~8%。依据临床表现和内皮的病理特征分为两大类[1]:①真 性血管瘤:包括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和性血管瘤。病变在出生时或1个月内出现,初起为小的 红色斑点,以后迅速生长,1~2岁后停止生长并可能退化。生长期内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 质内有较多的细胞器,内皮细胞外有较厚的基膜。退化期瘤内纤维组织增生,脂肪沉积。② 血管畸形:包括葡萄酒色斑,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病变多于出生时发现,不会自行 退化,其内皮细胞超微结构都为成熟内皮细胞,细胞质内细胞器不发达,内皮细胞外基膜较 薄或缺如。
, 百拇医药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机制[2]:它能与瘤体血管内皮细胞内二价铁结合,促使二 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产生游离基,再作用于DNA,抑制NDA合成并离断DNA键,干扰细胞分裂和 增生,导致内皮细胞水肿、变性、破碎、纤维化,管壁增厚。同时黏附血小板,形成微血栓 而机化。另外可使管壁周围纤维样组织增生。共同作用使管腔闭锁,瘤体消失。局部注射平 阳霉素有瘤体组织内药物含量高,易蓄积,局部作用强,全身及局部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另 外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它能有效地防治感染。文献[3]报道:蔓状血管瘤存在大量微小 动静脉瘘,药物注入后迅速分布全身,难以奏效。葡萄酒色斑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异常扩张所致,平阳霉素注射过少起不到治疗作用,过多又易导致小疮,形成瘢痕,我们未 选此类病例。

    综上所述,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眼部血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且价格较低,可考虑 作为首选。

    作者简介:仝桂平,女,1966年3月生,主治医师,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郑勤田,李恭才,陈金典.血管瘤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0,11(1):7-8

    2.Steighner RJ,Povirk LF.Bleomycin-induced DNA lesions at mutational ho t spots:lmplication for the mechanism of double strand cleavage.Proc Natl Acad S ci USA,1990,87:8350

    3.郑勤田,伍连康,容文星.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中华外科杂志, 1991,29(5):290-291

    (收稿日期:2000-04-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