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导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56446
干扰素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及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医药导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李维

    单位:山东 266071 海军青岛疗养院药剂科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干扰素;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干扰素 干扰素(IFN)有α-IFN、β-IFN和γ-IFN三种,分别由人体白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产生,其中α-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最强。作用机制:进入宿主细胞后并非直接杀灭病毒,而是与细胞膜接触使细胞内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即抗病毒蛋白,后者可抑制病毒mRNA信息的传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干扰素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还能诱导产生蛋白激酶及2’,5’寡腺苷合成酶(2’5’AS),该酶激活内源性核酸内的酶降解病毒RNA,同时蛋白激酶能灭活核糖体合成所必需的酶,从而使蛋白合成减少,病毒生长受到抑制。

    1 乙型肝炎

    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为30%~60%不等,以下情况应用干扰素较好:①治疗前血清ALT或AST有反复波动或酶的活力持续升高者;②治疗前血清HBeAg的P/N值偏低(P/N 5~8)或HBV DNA水平低(<100pg/ml)者;③病程较短者;④对肝脏病理检查有活动性炎症病变(如有碎屑样坏死)者疗效佳;⑤无重叠感染(如丙型、丁型肝炎等)者;⑥无HIV感染和未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⑦肝组织内含铁量低者;⑧治疗期间血清中无干扰素中和抗体产生者;⑨女性患者疗效比男性为佳。应用干扰素剂量宜大(300~600万U),qod,sc或im,疗程宜长,一般6~12个月为1个疗程。干扰素能清除患者体内HBV DNA及HBeAg,并诱导血清中HBeAg转化为抗HBe,使肝脏组织学病变改善及ALT恢复正常[1]。治疗后,出现HBeAg阴转或抗HBe阳转的血清转换以及HBV DNA阴转者,大多数持续有效,复发者较少。
, 百拇医药
    2 丙型肝炎

    目前还没有一种其它药物治疗丙型肝炎可获得比α-干扰素更好的效果,其治疗丙型肝炎的适应证为:①代偿性慢性肝病;②ALT升高(≥1.3倍正常上限);③有HC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④肝组织活检证实为慢性活动性病变。该药治疗后血清ALT复常和HCV RNA阴转能持续>6个月者可有一个长期效应。但停止治疗后对α-干扰素有效者仍有40%~50%复发,少数患者还在治疗期间就复发。不同α-干扰素剂量和用药时间长短,以及病情或病毒基因的差异与其疗效有很大关系。有人认为对治疗期间HCV RNA一度阴转又重新转阳的患者应给予第二疗程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其中部分患者有可能转变为持续应答型[3]。与α-干扰素疗效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病程短;应用α-干扰素剂量大(450~600万U/次,或1000万U/次,qod),疗程>6个月,长者可≥1a;HCV基因Ⅲ的患者;用药后ALT在2个月后能持续正常者。

    3 丁型肝炎
, http://www.100md.com
    在小规模试验中,长期大剂量α-干扰素治疗丁型肝炎有效率为25%~50%。但是小剂量的随机实验(6~12个月)未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最近意大利的一项多中心研究中,使用α-干扰素900万 U/次,每周3次,疗程12个月,治疗有效率为36%。但是低剂量(300万U/次,每周3次)则无效。这项结果表明,丁型肝炎治疗需要用较大剂量的干扰素(500万U/次或900~1000万U/次,每周3次)或较长时间的疗程,此种疗法可使15%~25%患者病情改善(通常血清HBsAg阴转)。

    4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为发热、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乏力、纳差等流感样反应,亦可见到有:注射部位疼痛、硬结、恶心、呕吐、手脚麻木、毛发脱落、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但引起出血、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很少见。少数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偶尔还可使原有肝病突然加重。反应在治疗初期较明显,随着疗程的进行会减轻,大多数患者都能耐受。如果中止治疗,疗效将迅速消失。因此反应明显者可减少剂量,一般减为一半,如减量后仍不能耐受者应停药。有报道,干扰素治疗时诱发甲状腺功能失调和药物性致死间质性肺炎,值得警惕。

    参考文献

    [1] 邬祥惠.干扰素在乙型和丙型肝炎治疗上的合理应用.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1)∶4

    [2] 雷周云,金森,韩凤莲.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23(4)∶314

    [3] 周珉,姜惟,徐继风.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药学进展,1995,19(1)∶14

    (1998-11-02 收稿 1999-01-18 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