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57084
依替米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III期临床试验
http://www.100md.com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夏冬根 王泽球

    单位: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海200081

    关键词:依替米星;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类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990306 摘要 目的:观察依替米星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41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男 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59a±s 14a(27~86a),采用依替米星静脉滴注。≥70a,10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q12h;<70a,15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q12h;疗程8.2d±2.8d。结果:有效率88%(36/41),细 菌清除率76%(26/34)。除2例轻微头晕、恶心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及耳、肾毒性。结论:依替米星用于下呼吸道感染有效,不良反应轻。

    Phase III trials of etimicin in treating lower
, 百拇医药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XIAdong-Gen ,WANG Ze-Qiu

    (Shanghai Fourth People'shospital,SHANGHAI 200081)

    ABSTRACT AIM: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andadverse reaction of etimicin. METHODS: Forty-one patients [M26,F 15;age 59a ±s 14a(27~86a)]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treated with etimicin 100mg in 5% glucose injection 100mL forage ≥70aand 150mg in 5% glucose injection 100mL forage ≤70a iv,drip,q 12h for 8.2d±2.8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8%(36/41),while bacteria clearance rate was 76 % (26/34). No otheradverse rea ction or ototoxicityand nephrotoxicity was observed with the exception o f 2 patients with slightdizzinessand nausea. CONCLUSION: Etimicin isan effect iveagent for lowe 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tsadverse reaction is slight.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etimicin;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ntibiotics

    依替米星(etimicin)是新一代半合成氨基糖苷类广谱抗生素,由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与无锡 第一制药厂共同研制,属国家I类新药,批准文号:(97)卫药试字X31(1)号,(97)卫药试字X-31(2)号 。现尚处在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经临床前的药理、毒理学及II期临床试验证实,该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交叉耐药性低,耳、肾毒性远远低于其他同类产品。我院从1998年4月 ~8月用依替米星治疗41例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人,现就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一分析 。

    一般资料 本组共41例,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59a±s 14a(27~86a),均经X线胸 片、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的病人。其中肺炎13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伴感染19例,支气管扩张(支扩)5例,多发性骨髓瘤伴肺部感染1例 ,肺癌阻塞性肺炎3例。病情属轻度5例,中度31例,重度5例。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无锡市第一制药厂产品,药品批号971201),规格:100mg/2mL,50mg/1mL。用法:≥70a,10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iv,gtt,q 12h;<70a,15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iv,gtt,q 12h 。 疗程: 8.2d±2.8d (5~18d)。

    观察与记录

    1 症状和体证 发热、咳嗽、咯痰、肺部罗音等。发热按最高体温填写,其余 均按其轻、重程度以1,2,3,N(正常)4级填写。

    2 细菌学检查 治疗前后均采集痰标本(晨起嗽口并深咳后第2口痰),立即(<2h)送 检。细菌培养阳性作纸片法药敏试验,所用药物纸片为依替米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药敏程 度按抑菌圈大小记录(抑菌圈<12mm为耐药,12~14mm为中度敏感,≥15mm为高度敏感) 。
, 百拇医药
    3 常规检查 治疗前后作血、尿常规,肝功能(ALT,AST,TBil,DBil),肾功能(BUN ,Cr)和胸部X线片检查。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电测听或加前庭功能检查。

    及时记录不良反应,包括发生日期、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处理方法和结果,并判断与试验药物之间关系,分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系和无法评价5种。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临床 疗效分为以下4级: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 明显好转,以上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者。以上痊愈和显效2组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细菌学评价标准 按以下标准评定细菌学疗效,计算细菌清除率:清除——治疗结束后d1所取 标本中无致病菌生长;部分清除——在原有2种以上致病菌中有1种被清除;未清除——治疗结束后原有致病菌仍然存在;替换——经治疗后原有致病菌消失,而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d1又分离出1种新的致病菌,但无症状,无需治疗;再感染——治疗结束后d1分离到1种新的致病菌,并出现感染症状和体征,需治疗。
, 百拇医药
    结果

    1 临床疗效评价 41例中治愈率46%(19/41),有效率88%(36/41),见表1。 结果显示:依替米星对肺炎、慢支伴感染、支扩等轻、中度细菌感染性疾病均具有满意的疗效,对重度 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有1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无效)需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

    表1 依替米星综合疗效分析[例(%)] 病种

    例数

    痊愈

    显效

    进步

    无效

    肺炎

    13
, 百拇医药
    9(69)

    3(23)

    1(8)

    0(0)

    慢支感染

    19

    10(53)

    9(47)

    0(0)

    0(0)

    支扩

    5

    0(0)
, 百拇医药
    3(60)

    2(40)

    0(0)

    多发性骨髓瘤

    1

    0(0)

    0(0)

    1(100)

    0(0)

    伴肺感染

    肺癌阻塞性肺炎

    3

    0(0)
, 百拇医药
    2(67)

    0(0)

    1(33)

    2 症状和体征改善 本组病人用药后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见表2。表2 用药后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 症状、体征

    例数

    消失例数(%)

    消失时间(d)

    发热

    31

    31(100)

    3.9±1.1

    咳嗽
, 百拇医药
    41

    36(88)

    5.2±1.8

    咯痰

    38

    33(87)

    5.6±1.7

    湿罗音

    31

    26(84)

    5.9±1.7

    3 白细胞计数及胸片转归 41 例病人有28例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在10×10 9/L及中性粒细胞在0.80以上,用药后27例(96%)在6.9d±2.8d降至正常范围。X线胸片:31例异常(指肺部阴 影),用药后15例(48%)部分或大部分阴影消失,16例(52%)完全消失。
, http://www.100md.com
    4 细菌学检查及清除情况 依替米星对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D群非肠球菌、非ABd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溶血性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有效,其清除率从60%~100%不等,见表3。

    表3 细菌学检查及清除情况[例(%)] 细菌种类

    细菌阳性

    细菌清除

    臭鼻克雷伯菌

    10(29)

    6(60)

    肺炎克雷伯菌

    12(35)

    10(83)
, 百拇医药
    大肠埃希菌

    1(3)

    0(0)

    产气肠杆菌

    1(3)

    0(0)

    D群非肠球菌

    2(6)

    2(100)

    非ABD群链球菌

    3(9)

    3(100)

    金葡菌
, 百拇医药
    2(6)

    2(100)

    溶血性金葡菌

    2(6)

    2(100)

    表皮葡萄球菌

    1(3)

    1(100)

    合计

    34(83)

    26(76)

    5 不良反应 本组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头晕各1例,不影响继续用药,未 作处理,4d后症状消失。肝、肾功能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14例病人(其中70a以上6例)用药前后行电测听检查(其中4例加测前庭功能试验),结果比较也无明显改变。
, 百拇医药
    讨论 本组用依替米星治疗41例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其有效率88%、细菌清除率76%,优于 同类产品奈替米星(86%,70%)[1]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必须重视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因为其对很多抗生素都产生耐药 [2]。而在本组试验中,依替米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清除率高达83%(10/12),则说明依替米 星对肺炎克雷伯菌所引起的感染疗效较好。据该药前期临床试验资料表明,依替米星除对金葡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疗效显著外,对其他球菌疗效尚未述及。本文结果显示,依替米星还对D群非肠球菌、非aBD群链球菌和溶血性金葡菌也同样有明显效果。但由于例数较少,确切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在临床治疗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往往作为一线抗菌药物,但由于其耳、肾毒性大,限制了其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本组试验结果表明,依替米星耳、肾毒性极低,显示其将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在此需要提出的是,单用依替米星,只适合于轻、中度感染的病人,对于重度感染的病人疗效较差,如本组中5例重度感染病人,经6~9d治疗后,仅有4例进步,而1例无效,提示需要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 于国宁,马 梅,王其芳. 抗感染类药物. 见:胡文铎,崔乃杰,高仲阳,主编. 国家基本药物及新特药临床指南. 第1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7. p 31-2.

    2 赵明敏,徐叔云.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见:徐叔云,主编. 临床用药指南;第2版. 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P 118.

    1998年11月30日收稿 1999年1月18日接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