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海峡药学》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57383
川芎嗪和丙咪嗪联合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http://www.100md.com 《海峡药学》 1999年第2期
     作者:赖鹏斌 张 蕾 张秀芬

    单位:漳州市医院

    关键词:

    我们于1994至1997年采用大剂量川芎嗪静滴和丙咪嗪口服联合治疗36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我们于1994至1997年采用大剂量川芎嗪静滴和丙咪嗪口服联合治疗36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68例(IDDM 12例,NIDDM 56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4~72岁,平均45.8岁。均为已确诊的糖尿病并典型的痛性神经病变症状和膝腱反射消失或减弱,病程2~14年,疼痛发生时间为3个月至9年。

    1.2 分组治疗方法及观察项目 患者住院期间,在饮食及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6例),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及治疗前后血糖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继续常规治疗5周。治疗组患者则用川芎嗪注射液250~300 mg于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缓慢静滴,每日1次,每2周1疗程,两疗程间停药3 d,共治疗2疗程;同时口服丙咪嗪12.5 mg,每日3次,疼痛消失后继续口服1周,然后减量至12.5 mg,每日1~2次,1周后停用。治疗前后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记录不良反应;使用美国产Nicolet Sprit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仪进行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标准 显效:疼痛消失,膝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MNCV、SNCV均较治疗前增加≥5 m/s或恢复正常。有效:疼痛减轻,膝腱反射有所改善,MNCV、SNCV较治疗前增加<5 m/s。无效:疼痛无减轻,膝腱反射无改善,MNCV、SNCV无变化。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本文观察到治疗组第1周疼痛消失有30例,占83.3%,第2周3例,占8.33%,上述33例患者(91.66%)治疗4周后均能减量至停用丙咪嗪。1例疼痛病史9年伴糖尿病者疗效差。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6例)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10、20和32、2、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5%、37.50%和91.66%、97.22%。两组疗效比较,χ2=28.30,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MNCV、SNCV改善情况 (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SNCV变化(x±s)

    治 疗

    MNCV

    SNCV

    正中神经

    腓神经

    正中神经

    腓神经

    对照组

    前

    46.3±1.4

    38.3±1.6

, http://www.100md.com     40.2±1.8

    32.3±2.1

    后

    47.5±2.6*

    39.3±2.0*

    41.5±2.4*

    33.6±2.2*

    治疗组

    前

    46.2±1.5

    38.4±1.8

    40.5±2.4
, 百拇医药
    32.4±2.3

    后

    53.3±2.9**▲

    46.5±2.3**▲

    49.6±2.7**▲

    41.8±2.4**▲

    注:对照组治疗前后MNCV、SNCV比较 *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NCV、SNCV比较 **P<0.01;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MNCV、SNCV比较 ▲P<0.01

    3 讨论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它可能为主要侵犯足部和腿部的对称多发性感觉神经障碍,也可以是单个神经或神经根病变引起躯干痛\+\{[1]\}。本文患者肢体自发性疼痛大多为下肢,表现为烧灼样痛、针刺样痛、钻凿样痛,或麻痛、抽痛,症状多样。
, 百拇医药
    川芎嗪系川芎提取物,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现代研究表明,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份四甲基吡嗪,它具有典型“钙拮抗剂”的特性,可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溶解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度,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此外,尚可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及抗氧化作用[2]。本文应用大剂量川芎嗪静滴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明显改善患者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止痛效果显著。

    近年来文献报道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对症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疗效肯定。但副作用较多见,随着服药剂量增多,血浆浓度升高,副作用发生率增高。早期精神抑郁、思睡症状发生率达30%[3],尚有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尿潴留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并易与糖尿病本病有关症状相混淆,不利病情观察。我们采用大剂量川芎嗪静滴与丙咪嗪短期口服联合治疗,减少了丙咪嗪用量,取得见效快、止痛率高的疗效,除3例出现轻微头晕、恶心,减慢输液速度均可缓解外,未产生明显副作用,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治疗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Watkins PJ:Pain and diabatic neurpathy,Br Med J 1984;288(6412):168

    2.宫伟星:川芎嗪心血管药理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学杂志 1990;10(11):511~513

    3.方世珍:丙咪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疼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1990;6(2):1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