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免疫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58268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6、IL-12及NO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王立生 潘令嘉 施理 李明松 孙勇 张亚历 周殿元

    单位:周殿元,男,70岁,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肠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王立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广州 510515);潘令嘉(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广州 510515);施理(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广州 510515);李明松(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广州 510515)

    关键词:

    中国免疫学杂志000604 中国图书分类号 R117 R392.12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最主要的生理性细菌。目前证实它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NK细胞及其它免疫效应细胞,使之分泌IL-1、TNF-α及IFN-γ等细胞毒性效应分子[1]。本文以ELISA及Griess试剂分别检测了青春型双歧杆菌刺激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IL-6、IL-12和NO的含量,旨在探讨它们在双歧杆菌调节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及其培养 双歧杆菌系本所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培养所得,经API-20A及TAB系统(英国)和多次生化反应鉴定为青春型。实验时将双歧杆菌接种至硫乙醇酸盐肉汤中,置厌氧培养箱37℃培养72 h,含菌培养液3 000 r/min 离心10 min,去上清,沉渣以PBS液洗3次,调细菌数为1×1010ml-1

    1.2 实验动物 Balb/c(nu/nu),6~8周龄,雌雄各半,体重约18~23 g,购于本校实验动物中心,饲养于SPF级动物室。

    1.3 实验分组及双歧杆菌的处理措施 实验动物分2组。双歧杆菌注射组:10只裸小鼠,于实验的第1天向裸鼠腹腔注射10%硫乙醇酸盐肉汤2 ml,第2天起腹腔注射双歧杆菌2×109(0.2 ml),1次/d,连续5 d;对照组:动物数量及第1天的处理措施均同双歧杆菌注射组,不同之处为第2天起向其腹腔注射PBS液0.2 ml,1次/d,连续5 d。
, 百拇医药
    1.4 巨噬细胞的收集及培养 于实验的第7天按常规收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调细胞数为1×106ml-1,加入 LPS(终浓度为10 ng/ml)培养诱导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置-30℃保存。

    1.5 IL-6含量的测定 采用ELISA法。试剂盒购自法国IMMUNOTECH公司。操作程序为:将不同稀释度的待测血清及IL-6标准品加至已包被抗鼠IL-6单抗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中,100 μl/孔,室温孵育90 min;加入乙酰胆碱酯酶标记的二抗,100 μl/孔,室温孵育120 min;吸弃孔内液体,洗涤,扣干;加入200 μl反应底物(含乙酰胆碱的磷酸钾缓冲液,pH7.4),避光室温孵育30 min;加入终止液,50 μl/孔;于酶标仪上读取405 nm处的吸光值(A值)。

    1.6 IL-12含量的测定 采用ELISA法,试剂盒购自上述公司。操作程序为:将不同稀释度的IL-12标准品及待测上清加至已包被抗鼠IL-12单抗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中,100 μl/孔,室温孵育120 min;吸弃孔内液体,洗涤,扣干;加入生物素化二抗,500 μl/孔,然后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链酶亲和素(HPR-avidin),100 μl/孔,室温下孵育30 min;反复冲洗,扣干;加入反应底物TMB,100 μl/孔,室温下避光反应30 min;加入终止液(1 mol/L H2SO4),50 μl/孔;于酶标仪上读取450 nm处的吸光值(A值)。
, http://www.100md.com
    1.7 Griess试剂 以蒸馏水配制0.1%盐酸萘乙二胺(Sigma产品),5%磷酸配制1%磺胺嘧啶(Sigma产品)。临用前两者等量混合即可。

    1.8 NO2标准曲线的制备 将1 mmol/L的NaNO2 对倍稀释后,加入等体积的Griess试剂,室温下轻摇10 min,于酶标仪上读取波长550 nm处的 A值,每一样品设3个复孔,取其平均值。

    1.9 NO水平的测定 取待测上清100 μl,加入30%硫酸锌5 μl去除蛋白质,5 000 r/min 离心10 min,收集其上清,与等体积的Griess试剂混合。室温下轻摇10 min,于酶标仪上读取波长550 nm的吸光值(A值)。

    1.10 统计学处理 所得结果采用t检验。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6及IL-12的影响 ELISA法检测的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巨噬细胞分泌的IL-6及IL-12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体见表1。

    表1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6、IL-12及NO的影响(±s)

    Tab.1 Influence of bifidobacterium on IL-6,IL-12 and

    NO produced by peritoneal macrophages of nude mice (±s) Groups

    n
, http://www.100md.com
    IL-6(pg/ml)

    IL-12(pg/ml)

    NO(μmol/L)

    Bifidobacterium injection group

    10

    819.80±201.401)

    834.29±116.471)

    0.55±0.0241)

    Control group

    10
, http://www.100md.com
    303.78±171.75

    510.27±123.46

    0.34±0.021

    Note:Bifidobacterium injection group versus control group, 1) P<0.01

    2.2 双歧杆菌刺激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的含量 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NO2标准品与测定的对应A值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得出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0.013+0.022X,r=0.999。再将不同标本测得的A值代入该直线回归方程中,即得到相应的NO含量。经统计学处理发现双歧杆菌注射组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体见表1。

    3 讨论
, 百拇医药
    双歧杆菌在体内发挥着生物学屏障、抗感染、抗衰老、抗突变及抗肿瘤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此外它还能激活巨噬细胞,使之分泌多种一定量的细胞因子以及重要介质。Sekine等证实婴儿型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能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其IL-1、IL-6及TNF-α的mRNA表达增强[1]。Nicaise等也阐明了青春型双歧杆菌能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IL-1、IL-6及TNF-α[2]。本文结果中,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6、IL-12及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使之分泌多量的IL-6、IL-12及NO。IL-6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分泌抗体,亦能直接诱导静止的T 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IL-12能激活T 淋巴细胞及NK细胞,使之产生大量的IFN-γ,也可诱生LAK及CTL 细胞。它们在体内外均具有广谱的杀瘤活性。NO也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使它的DNA合成的限速酶核糖核酸还原酶失活等多种途径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已知双歧杆菌在体内能显著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如Meth A维肉瘤、结肠癌、肝癌以及黑色素瘤等[3]。由于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IL-6、IL-12及NO,而这些效应分子体内外均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因此它们的诱生可能介导了双歧杆菌的抗肿瘤作用。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王立生,男,31岁,医学博士,主要研究胃肠道微生态学;

    潘令嘉,女,62岁,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微生态学;

    孙勇(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广州 510515)

    张亚历(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广州 510515)

    周殿元(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广州 510515)

    参考文献

    1,Sekine K,Ohta J,Pnishi M et al.Analysis of antitumor propertiers of effector cells stimulated with a cell wall preparation (WPG) of bifidobacterium infantis.Biol Pharm Bull,1995;18(1):148

    2,Nicaise P,Gleizes A,Forestier F et al.Influence of intestinal bacterial flora on cytokine (IL-1,IL-6 and TNF-α)production by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Eur Cytokine Netw,1993;4(2):133

    3,王立生,潘令嘉,施 理et al.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华人消化杂志,1998;6(5):456

    收稿1998-12-07 修回1999-03-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