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教育》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59185
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书——评《健康传播学原理与实践》
http://www.100md.com 《中国健康教育》 1999年第6期
     作者:郑伯承

    单位:100011,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健康教育990619 现在市面上有关传播学的书籍着实出了不少,多数是关于大众传播的。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关。20年来,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同样迅速发展。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陆续恢复或建立,一些有关的高等院校设立健康教育专业科系,结束了我国高等院校没有健康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创刊了多种健康教育专业杂志。国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专业书籍、文章相继得到翻译、出版和发行。可是,专论健康传播的译著依然不多。米光明和王官任编著的《健康传播学原理与实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书正好补充了这个空白。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健康教育工作者,分别在河北职工医学院和湖南省健康教育所供职。他们长期从事健康传播的教学和研究,并曾到英、美研修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学,也曾参与健康教育项目的师资培训,为此编写过有关教材。他们以自己丰富的健康传播实践和培训活动为基础,将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写成此书。本书并不是从书本到书本之作,它既是系统、全面的学术著作,也是可操作的实用手册。
, 百拇医药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从全书内容的编排上就可以看出。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理论篇”,介绍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和发展。中篇为“技巧篇”,总结归纳了健康传播中常用的技巧,如人际传播技巧、咨询技巧、小组传播技巧、演讲技巧、培训技巧、宣传技巧、劝服技巧;这些技巧自然也能用于其他场合。下篇为“实践篇”,从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出发,系统介绍了健康传播活动的计划设计、实施、监测、评价以及健康教育材料的制作,内容切合实用。全书内容脉络清晰,安排得符合逻辑。各部分内容既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读者一时没时间或不需要通读全书,完全可以选取切合自己当前需要的章节来阅读,以指导需即时处理的工作。

    书中许多材料原来是内部教材,用于国际组织赞助的培训班,未曾参加培训班的人自然没有机会读到。如今这些材料经作者归纳整理,编入书中,便可为广大读者所利用。

    本书收集的材料比较丰富、具体,书中列出许多详实的统计资料,如我国城乡居民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情况(包括电视机拥有率等),我国卫生报刊的出版发行情况等,均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极有参考价值。
, 百拇医药
    书中多数内容出处清楚,不但书后附有参考书目,往往又在具体的内容中提到资料来源,甚至列出引自何人所著何人所译何处出版的何书。这无疑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探讨研究。

    本书第20章“健康传播研究方法”,不但介绍了常用的研究方法,还介绍了“老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这些理论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方法论性质,可以用于各个领域,可是健康传播研究中尚未借用。本书将这些理论介绍给读者,这反映出作者的超前意识。

    作者不仅仅给读者介绍理论,还给出许多实际的技巧,细致到小组讨论时座位的安排方式、记录预试验结果的表格、适用于不同目标人群的媒介形式等。而实际技巧又是与理论叙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这些知识可以很容易地用于实际工作。

    本书也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本书没有索引。因为现代健康教育中多数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许多术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译名。同一个概念,在国内不同的书刊中可以用两个,乃至更多的名称来表达(这种不统一在本书中也有反映)。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查阅,应该附有外文(主要是英文)和中文索引,文中提到术语时最好也给出原文。本书的事实是: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术语,有的给出原文,有的没有;而想在书后找到索引,那只有失望。这个缺点并非本书所独有,而是国内多数书籍的通病。西方发达国家所出版的书籍,甚至包括篇幅不大的非专业书籍,书后也往往附有索引。这对读者十分方便。国内出版的中文书籍,尤其是专业书籍,理应附有中英文字两套索引。有些概念是国人所创,如果也给出英文名称,岂不是把我们的创造推荐给国外?
, 百拇医药
    书中有些术语和人名、附有原文,有些则不附,但搞不清孰附孰不所根据的原则。所附原文有多处拼错,姑举数例来说明。如第7页13行提到人际传播(innarpersonal communication),其中括号内的 innarpersonal communication应为 inn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之误。又如第76页“非语言性符号的特点”一段中提到“学者艾伯特*梅热比(Mehrabian)”之名,然而第77页又出现这样一个名字:麦拉宾(Albett Mehrabian)。这两个名字所指的应是同一个人,按新华社的译音表应译为“梅拉比安”,可是在连续的两页中有两个不同的译法,而且原文也有排错(Albett应为Albrert)。如果说,拉丁字母排错可能是手民误植,那么同一人而译为两名则是作者疏忽了。

    个别术语也有前后用得不一致的地方,如第五章“传播媒介”第二节“大众传播媒介”中所谓‘威力无限论’,应与第八章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综述”中所谓“强效力模式”是一回事。第68页中提到“接着电脑、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这也令人不知所云,因为电脑就等于电子计算机。其他如姿势、姿式,爱滋病、艾滋病等词用得也很不统一。
, 百拇医药
    社会市场学内容放在“健康传播计划设计”一章内叙述。但社会市场学的原则在健康教育活动中不仅仅限于计划设计过程,而能应用于整个健康传播过程。虽然“理论篇”中也讨论了健康传播与社会市场学的关系,但未对社会市场学作详细的介绍。笔者认为,有关社会市场学的内容不如放在“理论篇”中论述更为合理。

    中篇第二节内“提问技巧”部分将提问方式分为5类: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探索式提问、倾向式提问和复合式样提问,这种分类是不合逻辑的。如果说提问是一个主概念,它也是由从概念组成的。一个主概念的所有从概念之和应不多不少就等于这个主概念,不能超出100%。在本例中,封闭式提问加上开放式提问,两者之和正好是所有的提问。至于探索式提问,是开放式提问的一部分;倾向性提问是封闭式提问的一种形式;复合式提问包含两个乃至多个提问,更不能与其他提问方式并列。“提问技巧”这部分内容本来引自国际组织的资料,但来自国外的资料也是良莠并存,引用时还是要加以选择的。

    此外,介绍信息论的一节中提到用信息论解释“外气”,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此讨论似乎大可不必。

    以上这些意见只是一己之见,管窥蠡测,提出仅供参考。即使这些缺点成立,也是白璧微瑕,无损于本书的价值。总而言之,对从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或大众传播媒介工作的人员来说,一书在手,健康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皆备于此,确是十分实用的。

    (收稿:1999-01-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