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9352
中西医结合的困惑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赵晓山 贾钰华 张曦倩

    单位: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队,广东 广州 510515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319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3-0045-03

    1 中西医结合的误区

    1.1 中西医结合概念的混乱

    此概念是以50年代毛泽东的讲话为依据而概括出来的。但是这一概念的确切定义,即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至今仍含糊不清。按照毛泽东的原意,他希望中医和西医工作者相互合作,中医学术与西医学术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实现中西医在更高层次的统一,形成超越现代中医与西医水平的新的医学体系。应该说,这是我国中医和西医共同肩负的涉及整个人类医学科学革命的根本战略目标。然而在以后的实践中,中西医结合这一概念却出现了种种歧义。有的把它解释为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有的把它解释为中医学术与西医学术并存的另一学科;有的把它解释为与中医队伍和西医队伍并存的一支力量;有的把它解释为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医学工作者;有的把它解释为临床上的中西医并用;有的把它解释为用西医方法对中医学术的解释、验证和改造等等。于是种种各行其事、随心所欲的结构、组织、团体、学说都贯以中西医结合的旗帜竞相出现,给中医事业和中医学术的发展造成许多纷扰和混乱。上述种种误解都可能导致中医发展的停滞,甚至消亡。现在,“临床上的中西医药并用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思想甚是严重。此现象也相当普遍,大到省市级医院,小到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其实是名存实亡的中医科,大多是中药与西药并用,但中药只不过作为象征意义上的摆设,为的是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可想而知,中药的作用还能发挥出来吗?这能有利于中医的发展吗?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在今天提出中医现代化的时候,不能不提醒我们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首先进行科学的论证与研究。
, 百拇医药
    1.2 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的困惑

    把中医药学作为对象用解剖分析方法加以研究的中西医结合曾一度作为发展中医的唯一道路。尽管该观点后来被否定,其做法却仍然延续至今。中医学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属于不同的范式,对应着不同的世界。同样医学术语在不同的医学理论中具有不同的指称和不同意义。更何况是中国的西医学者在翻译西医学时借用了大量与之不相容的中医学术语,而反过来又用这些完全改变了内涵的西医学的概念来解释、验证、衡量和鉴定中医学,从而引起了一场令中西医工作者和所有触及医学的人们都感到十分困惑的历史性误会。

    然而,中医学的现代研究却认为:气、阴阳、脏腑、经络、证等抽象名词概念,只有以实证分析法研究其细微存在形式与具体变化,才能给人以形象的理解。中医气、阴阳、脏腑、经络、证“实质”的研究及“物质基础”的研究因之全面铺开。补短论者认为:中医学必须开展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组织、器官、细胞水平进行多指标多途径的研究,将为中医理论最终与“现代科学”及“现代医学”语言的同化奠定基础。长于过程研究的中医学不得不重新走向400年前由伽利略、培根等西方科学家开辟的还原分析法研究实体结构的道路,并不畏千辛万苦地在实验室中摸索前进。
, 百拇医药
    精确性与清晰性的要求源于笛卡儿的传统。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人们认为中医学必须具备以物质性为具体标准的实验客观指标和精确数据,才能说明中医理论 “严密性”、“科学性”。于是西医学的客观化、标准化、定量化成为对中医理论的基本要求。“不系统”、“欠精确”、“经验型”向定量化客观化的转移被认为是中医研究方法的质的突破。通过实验证实,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语言阐明中医“实质”,已成为现代中医研究的主要内容,亦即是“中医现代化”的标志。

    总体上讲,这么多年用分析方法加以研究的中西医结合,大体有三个问题,第一,用西药药理、药化的方法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所获之新药,因其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使用范围均为西医西药指标,所以是为西医增添了一种新的临床西药,如青蒿素,川芎嗪,丹参素等。这类研究从大医学的角度来看,值得鼓励,如果视为中医学发展的出路,则南辕北辙。第二,对中医的脏象经络病机证候采取西医实验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这方面投入的力量很大,收效却甚微,且在科研导向上产生的副作用不小。这种研究一方面把系统状态模型先视为实质组织或器官,于是中医意义上的许多内容被人为割舍,故失去了中医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用生物学领域的一种方法来研究包括社会(自然)医学、心理医学和生物医学内容的系统状态模型。如小牛拉大车,小船过大海,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第三,从还原方法的视角来看中医望、闻、问、切所获的状态,往往不把它视为中医的研究而予以尊重,甚至以为直观,模糊予以扬弃而另寻求微观化指标。研究对象既改,中医的基础既无。此种工作开展的越多,中医的消亡则越快。
, 百拇医药
    2 如何看待中西医结合已取得的成果

    轰轰烈烈的中西医结合研究40多年,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总体来讲,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促进了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主要表现在(1)西医先进的诊察手段为中医提供了更多辨证资料。如潜血阳性,中医可据此辨为血证,内镜检查发现红肿的炎症,中医可据此判断可能是热证。(2)西医的配合。如一些发热的病人以中药治疗配合液支持,某些骨折以手法复位,中药内服外敷配合西药抗菌素和止血剂等。

    2.2 促进了西医某些领域的发展:(1)在对中医某些理论进行本质研究的同时,促进了西医某些领域的研究。如对针灸镇痛本质的研究促进了神经递质的研究。(2)中医某些经验性的东西给西医某些研究以启发。如《肘后救急方》中记载青蒿绞汁服治疟疾,提示研究者改变水提法提取青蒿中抗疟疾成分的方法,促进了国家一类新药青蒿素的研制成功。(3)中西医合作的形式提高了西医疗效。如中药对抗西药的毒副作用等。
, 百拇医药
    3 如何走出中西医结合的困惑

    3.1 首先必须搞清楚这两种医学的本质特点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等丰富内容的各具特色的医学体系。两者都以人为客体,用不同研究方法,认识和改造各自研究对象所积累的全部知识,形成了各自医学体系。由于各自揭示和总结的仅是人体生命活动与防病治病的一方面规律,因此可以说中医和西医都是两种半整体医学。就两者形成的过程来说,西医基础理论主要来源于实验结果的归纳;中医基础理论则是综合演绎的系统状态模型。这也是两种理论的本质特点。

    所谓系统状态模型,是指中医首先把望、闻、问、切所获得的不断运动变化的全部状态看成一个系统,然后按照性能特点或设计需要,把系统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或称单元)。这些子系统虽然以心、肝、脾、肺、肾、胆、膀胱、大肠、小肠、三焦等器官名称命名,但它却不是器官本身,而是由同类状态组成的生理模型,所以谓之脏象。按照信息论最基本的思想,信息论只研究事物在“做什么”,而不关心事物“是什么”。中医就是在经验地总结这些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状态在“做什么”,发挥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效应的过程中,按照阴阳五行学说抽象演绎出了种种状态模型。生理如此,病理亦如此。
, http://www.100md.com
    3.2 必须对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科学的论证与研究

    由前文所述,不难看出:由于中西医产生的时代不同,各有其特点和不足,便产生了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产生了一门新的医学,即中西医结合医学。其定义应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研究内容和观察方法,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吸取两者之长,融会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简称中西医结合。

    提及中西医结合,不得不谈谈中医现代化。因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西医结合的任务,一是研究中医,发展中医,它是在首先引进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沿着其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发展,促使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同步前进,即中医现代化。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初级阶段(即对中医的论证阶段)。二是中医现代化的基础上,不断寻找中西医的不同点与结合点,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高级阶段。中西医的“结合”,英文用的是Integration而不是Combination,即有“同化作用”的含义。
, 百拇医药
    中西医结合是在中西医并存的情况下发展中医和西医基础上的结合,是两种医学前进中的结合,提高中的结合,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它永远不会代替中医或西医。

    3.3 必须建立和完善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方法论

    从方法论而言,到目前为止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只有两大类,即还原性方法和系统方法。还原性方法习惯上又称“分析方法”,即把事物分解为其组成部分,一个一个认识的方法。它产生于西方,盛行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至今仍为自然科学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西医就是以分析方法得以长足发展的。系统方法又称综合方法。它是在哲学方法的基础上,随着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学说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最新科学研究方法。自50年代问世以来,即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和科学家的概念,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国际公认的控制论创始人之一、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早在80年代就多次强调:“西医起源和发展于科学技术的分析时代……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而这是中医的观点”,“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观的思想”。80年代以来,我国中医界发表了大量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中所蕴涵的控制论信息系统论的合理内核,为中医研究方法由朴素自发的系统方法到现代系统方法升华,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的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仍停留在滞后的还原分析法上,使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陷入了困境。因此,要想走出这个误区,使其发展成为一门新医学为人类健康贡献它的光和热,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一套先进的研究方法即现代系统方法,并与最新科学研究方法接轨。
, 百拇医药
    3.4 必须建构其主体价值体系和明确当前中西医结合的任务

    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创造性的实践过程,有一个务本论道的问题,就是要回答到哪里去?依靠什么和利用什么?于是需要建构中西医结合的目标模式和主体价值体系。

    中西医结合的目标就是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当前的医学科学现状决定了中西医结合的主体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应当依靠:(1)整个人类“医学的目的”这个学科前沿的导引。(2)面对当代世界性医疗危机的“医学难题”的需求牵引。(3)生命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哲学思维导向。

    明确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任务不仅可以使我们走出以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误区,而且能够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促进新医学形成的进程。当前的任务就是回顾和总结中西医结合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运用中医的辩证思维,吸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多学科融合,并站在整体医学的高度上加以概括升华,提出新假说或新理论。对中医要“再学习”,温故而知新,进一步寻找中西医结合新的结合点,摆脱从解剖学系统去找结合点,要扩大到功能系统去找结合点;对中药复方治疗学研究,要把化学成分分析与配伍作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整体调节作用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学,并以药论理,使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有一个新的突破。

    作者简介:赵晓山(1975~),男,安徽毫州人。1998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现攻读硕士学位。

    收稿日期:1999-12-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