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9359
众说纷纭话1997年诺贝尔医学奖(待续)(十)再论普氏术语体系中的矛盾(中)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傅杰青 禹宽平

    单位:傅杰青(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 南昌 330029);禹宽平(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78)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326中图分类号:R-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3-0059-01

    1 面临深渊的prion(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氏及其实验室的同事以及同一领域(这个领域正在日趋广泛)的其他研究工作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可能与prion有关,而其中有些疾病根本就没有传染性的特征。在人类疾病中家族性致命性失眠症(FSS)是一种家族性疾病,几乎肯定是遗传性的。克雅氏病的情况较为复杂,有自发性的(有人给它以专门的术语sCJD),有遗传性的;也有非常明显带有感染性的,这类疾病被称之为新发现的CJD变种(术语为vCJD,以区别于传统的CJD)。v有三大特征:一是患者年龄平均仅为30岁,而传统的CJD则大多数为老年人;二是局限在英国人中(迄今只报道了一例法国人的vCJD),因为怀疑此病是食用疯牛肉引起的;三是从发病起(即出现第一个症状)到死亡的时间较长,约为15个月,较传统CJD约长一倍。此外其脑中的淀粉样小体也有特色。还有则是病因不明的GSS三氏综合征(普氏则相信它属于基因突变性疾病)。
, 百拇医药
    在动物中除了羊瘙痒病和疯牛病以外,还有人怀疑水貂的传播性脑病(TME)亦属于prion性疾病。

    至于在90年代中期人们在酵母细胞中发现了PrP这种蛋白的存在,更是使prion的致病性(更不用说它的感染性)成为悬案。

    由此可见,prion既可能是无致病性的,这就相当于PrPc;又可能是致病性的。在致病性方面,它既可能是传染性的(prion的研究是从传染性疾病开始的),又可能是自发性的(而自发性实是不明性的),还可能是遗传性的(它本身就排斥了感染性)。无怪乎普氏在1995年美国的高级科普期刊《科学的美国人》上发表题为《感染性蛋白子疾病》的文章时,其标题性摘要就是仅仅一句话:“一度被轻率地视为不可能存在的感染性蛋白子,现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被认为是一种极不寻常的病原因子,可引起一系列传染性的、遗传性的和自发性的疾病”。

    他的这段话充分表明,普氏已经把prion不再看作是仅仅与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有关的因子了。岂不知,他在洋洋自得的时候,却在自己的术语体系中坠入了自己设下的陷阱,因为prion本身就包含着“感染性”这重含义。但是他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1997年诺贝尔基金会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授予普氏1997年全份医学诺贝尔奖的时候,正式评语就是:“表彰他发现了prion,一种新的生物性的传染因子”。而与此相应的,在公告里列举的prion性疾病就有非传染性的疾病。
, 百拇医药
    这份名单是这样的:动物和人的prion性疾病:(1)羊瘙痒病;(2)牛的海绵状脑病——疯牛病;(3)库鲁病;(4)GSS病,它是一种遗传性痴呆,是由于编码人的prion的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5)FFI是另一种基因突变(也是编码人的prion的基因)引起的疾病;(6)CJD,该病中85%~90%是自发性的,10%~15%则是基因突变引起的;(7)一个新变种的CJD,它是由疯牛病的传播而引起的。

    由此可见,在1997年10月6日公告的内容中已经公开地暴露出prion这个术语的内在矛盾。跌入自设的术语陷阱的普氏把诺贝尔全会的专家们都拖进了这个混乱的术语体系,但是普氏和受他术语之累的人们似乎迄今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还在欢庆各自的胜利和青睐。这也许多少有些处境尴尬。

    2 出路何在?给术语以新的定义!

    上述论证已经充分表明,普氏术语体系的核心部分——prion,PrP,PrPc存在着严重的逻辑混乱。造成这种混乱的客观原因在于,科学发现的顺序并不是按照形式逻辑发展的顺序。如果先发现一种正常细胞中的蛋白,然后再发现一级结构相同的该蛋白在二级、三级结构上不同,同时就具有了感染性;与此同时还在另外一些自发性和遗传性疾病中也发现了这种致病性蛋白的存在。此时,人们再给这两种蛋白命名。那么显然这种蛋白就不会冠有“感染性”的定语,而且这两型同顺序(就氨基酸而言)的蛋白也不会冠有“感染性”的名词,相反,一个冠以正常的某蛋白之名,而另一个则冠以致病的某蛋白之名(此某蛋白之名同于上一某蛋白之名)。如果要为致病性蛋白(这种致病性就绝不是仅仅用感染性包括得了的)的载体(即粒子)命名的话,肯定不会把感染性作为定语,也不会让正常蛋白的载体的名称也混进去。
, http://www.100md.com
    从主观原因上来考察,普氏自己面对迅速发展的科学实践所带来的成果,感到一片眩晕,从而沉醉于胜利所带来的亢奋之中,缺乏一种术语学清醒的自觉和自律。终于使自己陷于矛盾重重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科学发展的历史具有它自己的逻辑,这就是已经走过的历史。如果用普氏的术语体系来表述(现在也只好用普氏的术语体系来表述,另无他途),它走过的道路的顺序就是:prion——PrPsc——PrPc,而在PrPsc尚未与PrPc分道扬镳之前,先出现的是PrP这样一个以后争论颇多的术语。科学发现的每个成果的出现往往要求立即赋予它以命名,这又是迫不及待的。所以已经积累起来的普氏术语体系之存在逻辑矛盾,某种程度说来又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改造,而现在则是已经到了改造这个术语体系的时候了。

    当然这个领域争议颇多,未知的东西颇多,有的学者说得好,解决的问题还不如提出的问题多。但这将近30年的发展,可以说以1997年医学诺贝尔奖的授予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标志,也应该从术语学上来一番适应学术发展内在逻辑需要的改造。
, http://www.100md.com
    尽管普氏,他的实验室同事,同一领域的同行都还没有提出这个问题,那么只好由我们这些旁观者出来点拨了。也许这正应着这样一句话:“旁观者清”。

    我们认为,普氏的术语体系尽管存在内在逻辑的矛盾,但毕竟已经深入人心,为广大同行们所使用。所以从根本上改变它们是既不可能,又无必要的。为了科学发展更加顺利进行,改造使它符合逻辑则是必要的。较为现实的方法就是给这些核心术语以新的定义,譬如prion这个术语仍然要继续使用下去,但它的定义就不应该再是“感染性蛋白子”了。我们提出一个很不成熟的定义,仅供学者们参考:“prion是一种分子量小于27~32 kd的,其氨基酸顺序相同于羊瘙痒病病原体的蛋白粒子”。

    这种粒子的主要部分(甚至是全体)是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命名为PrP。见之于正常的人、动物、微生物细胞中的PrP,命名为PrPc;见之于羊瘙痒病动物(绵羊、山羊以及人工感染的实验室动物)细胞的PrP则命名为PrPsc。以此类推则可以有PrPCJD、PrPTME(TME为水貂的传播性脑病)、PrPsen、PrPres(sen与res是指对蛋白酶的敏感或耐受)等等。PrP的全称在英语中则为prion protein。

    如果prion的重新定义将会失去“感染性”的含义,对英语原文倒没有什么形态学上的影响;相反,对于意译的汉语说来,倒真正受到威胁,因为仍然保持“感染性蛋白子”的汉译就不可能了。看来,出路在于音译,至于如何音译,正如本系列文章第一篇中探讨过的那样,还是煞费思量的。(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傅杰青(1930~),男,浙江鄞县人,江西省肿瘤医院。

    收稿日期:1998-10-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