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59475
现代医学模式形成与疾病治疗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8期
     作者:周绍辉

    单位: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8

    关键词:现代医学模式;形成;疾病治疗

    医学与哲学000802摘要: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成为卫生界领导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共识,并以此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临床诊断正在增添新的内容,疾病治疗这个概念也拓宽了她的外延,人文科学在医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她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生物治疗、心理治疗、哲学治疗是未来的三大块治疗模式。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8-0005-04

    Forming of Modern Medicine Model and Disease Treatment
, http://www.100md.com
    ZHOU Shao-hui

    (Haikou People's Hospital,Haikou 570208,China)

    Abstract:It has become the common view of mass medical staff that modern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guide clinical medical practice.The clinical diagnosis is changing its content and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is extending its extension.Human science shows more and more irreplaceable status and function.So biological treatment,psychological treatment and philosophical treatment will consist of the future treatment model.
, 百拇医药
    Key Words:modern medical model;forming;disease treatment

    80年代,中国的卫生界还正在热烈地进行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讨论,而到了90年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成为卫生界领导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共识。应该说,形成这个共识,是医疗理论在适应变化了的医疗实践,是为了面对新的世纪。在这种共识下,如何看待及处理现代医学模式形成与疾病治疗的关系,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 现代医学模式形成源于疾病谱的演变

    医疗工作无非是救死扶伤,延年益寿的工作。人类的延年益寿历史是“三部曲”的历史,第一部曲是与各种野兽博斗的“乐章”,火的发现及使用,工具的制造及利用,群体的形成及语言的应用等,使人类在与野兽的较量当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当上了地球村的“村长”。但还来不及庆祝胜利,第二部“乐章”又接踵而至,早就隐藏在人体内兴风作浪的“小家伙”——各种微生物寄生虫越来越猖獗,成为人类生存的主要敌人。各种烈性感染病引起的瘟疫夺去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的生命,人类不得不竭尽全力,找出病魔,群起而攻之。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瘟疫的庐山真面目;抗生素的发现及应用,为人类战胜瘟疫乃至各种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最有效的武器。当第二部“乐曲”正在缓慢消退时,第三部“乐章”正显露出它的“山山水水”,人类的主要敌人已经是非感染性疾病,或称为现代文明病了。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意外伤亡,这些疾病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致病的因素不像生物医学模式那样简单明了,呈直线或平面关系,如霍乱弧菌必然导致霍乱,阿米巴原虫只能导致相关的疾病。在现代医学模式中,致病因素及临床表现都呈现出“立体化”、“多态性”、“魔方”的特点,如心脑血管疾病,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生活习惯、心理(性格)、社会、家庭及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以上这些因素,又可以随机组合并导致其它系统的疾病。就拿人们现在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来说,如果没有人类不健康的行为,显然不致于严重地威胁着人类。
, http://www.100md.com
    临床上致病因素的变化,导致了疾病谱的演变,于是实践向理论提出了挑战,理论不得不向广度及深度发展,以适应新的实践,以指导现在及未来的实践。

    2 现代医学模式形成与临床诊断

    为了有效治疗疾病,不能不首先考虑到明确诊断。诊断是治疗的第一步。既往的诊断手段主要偏向于生物学变量及其可测量的“偏离正常”的实验室及各种辅助的检查,而在现代医学模式形成的今天,在继续坚持并发展上述检查的基础上,还要对人类个体的基因进行测定,还要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新的生物学测量值的测定,还要对社会心理变量及其“适应不良”进行各种心理学方面的测试,并对生物学变量与社会心理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适应不良”对“偏离正常”的巨大影响,以及各方面的整合指标进行综合检查,综合分析,从而明确病理的生物学形式和社会心理学内容,以便为病人的治疗提供客观的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实验室依据,以利于从药物、心理和行为上治疗并指导病人。如2000年2月14日《健康报》报道:加拿大渥太华皇家医院一个科研小组经过10年研究得出结论:许多人的自杀行为与一种控制情绪的基因变异有关,大脑中这种SEROTONTN2A的感受基因发生变异后便削弱了大脑抗拒自杀的冲动能力。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家族连续四代发生自杀惨剧,他的孙女马尔戈*海明威——一位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模特儿,也于1996年自杀身亡,说明一些家庭有自杀遗传史。但有关自杀问题的专家指出:一半以上的自杀者求死前只会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来考虑是否自尽,所以一时冲动也是自杀的主要原因。另外,对因患抑郁症而产生自杀观念及行为者,临床证明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这里无非是想证明:诊断和治疗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百拇医药
    从目前看,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临床望触叩听之后,不得不借助日常的常规检查,但是别忘了常规检查似乎正在失去它的常规意义,如临床上的三大常规(血尿便)检查,尤其是对一个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大便常规如不添加一些新的项目,仅仅是寄生虫卵的检查,还有什么价值?纯粹是劳民伤财,诸如此类的常规检查,耗费了医务人员多少精力?又耗费了多少患者的钱财?还要继续耗费多久?!

    实验室是为了生物医学模式而建的,而现在随着模式的转变,实验室的功能也在变化,对人体内各种激素及各种神经介质的动态监测,以及基因的测定,逐步成为实验室的主要功能,这些监测正在完善。这些动态监测,将为转变了的医学模式作出新的贡献。而实验室的人员为了跟上发展了的模式,也不得不适当地增添自己有关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各种心理测验,其实无非是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病人而已。

    3 现代医学模式形成与疾病治疗

    既往对治疗的理解是用药物或手术来消除疾病。现在治疗这个概念的外延也在拓宽,治疗呈现出一种“多态性”的特点。如果说既往的生物医学模式中的治疗是以救死扶伤去病为主的话,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治疗则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主(是在包括了救死扶伤去病基础上的提高)。她的特点是:
, 百拇医药
    1)治疗,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救死扶伤去病,自然也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但是,不少人已不满足于这种基础性的生活质量。他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健与美。如秃发、肥胖、皱纹、平乳,这些问题不能说是疾病,但是,相当多的人们却要求医疗部门负起“治秃”、“减肥”、“除皱”、“隆乳”的“重任”,医疗部门也似乎心照不宣地、责无旁贷地负起这些不属于“治疗”的“治疗任务”。而且也真奇妙,经过这种“治疗”,相当多的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2)治疗,病人积极地参与。随着医学知识的推广普及,人们的医学知识成倍增长,人们希望并要求和医生一起商量讨论自己疾病的治疗问题。因为任何疾病都有多种治疗方案,各有利弊,病人及其亲属完全可以通过各种传播途径了解到治疗方案的方方面面,他们希望增加治疗的透明度,甚至有人还提出用电视将手术过程拍下来,以防惹上官司。于是,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力量转移》一书中的预言正在实现:“总之,医学界垄断知识的局面已被彻底粉碎,医生也不再是神了。”不管你承认与否,医疗纠纷的增加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甚至在今年《健康报》还报道过湖北某法院判决某医院赔付几百万元人民币给脑瘫双胞胎的案例,这简直是天价!在治疗自己疾病的过程中,人们有权了解自己的疾病,有权选择各种治疗,有权要求医务人员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 http://www.100md.com
    3)治疗,治在不治中。医学越发展,人们越敏锐地意识到,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制药厂”,她在源源不断地生产着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药品”,不少人都有过发现或有过体会,有些疾病(甚至包括某些“不治之症”)纯粹就不治自愈,如早期高血压,可以甚少用药,关键是心理调节比任何药都有效。有些疾病可以和人体“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完全可以“同生死,共存亡”。只要不是致命的疾病,就没有必要草木皆兵,大动干戈。

    4)治疗,上网治疗。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是人们医学水平迅速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一旦发现了本地医疗界束手无策的疾病,上网就是最快捷最方便的求救方式,非常适合转变了的现代医学模式。上网治疗,不是医疗部门的专利,而是所有“网虫”的专利。国内外已有不少例子。

    5)治疗,多态性。治疗越来越明显地感到阶段的重要,也越来越感受到选择的必要。对一个病人的治疗,有不同的阶段,如最关键是保住生命,其次是防止残废,还有减缓痛苦,根治疾病,保持健与美等等。能让病人达到那一个阶段,这是医生和病人及其家属都一起为之努力的方向。另外,由于医学的飞速发展,一种疾病有多种治疗办法,有最昂贵的最便宜的治疗,患者及其亲属就可以依据自己的愿望及经济承受能力等,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切实可行的治疗。如恶性肿瘤,有化疗、放疗、手术治疗,或者中草药及祖传秘方治疗,病人是选择一种二种抑或多种治疗,是选择本地治疗还是外地的(甚至是外国)最先进的治疗,除了适应症以外,还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另外,治疗是一种整体疗法,她不仅包括最先进的器官移植或基因治疗,她还包括了各方面的辅助治疗,甚至还包括了对亲属和亲友的一些附带的“治疗”。因为亲属及其亲友的一些不慎言行足以导致疾病的复发及加剧。
, http://www.100md.com
    6)治疗,沟通是治疗,伦理也是治疗。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医务人员,一般总觉得语言是多余的,沟通是可有可无的,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沟通实际上已纳入治疗的范畴。患者在沟通中了解了病情,认识了自己,信任了医务人员,心理特别稳定,这自然大大有益于病人的康复。沟通,让医务人员拥有更多的人情味,需要拥有较厚实的人文科学知识,是目前医务人员有待加强的一大课题。伦理学的学习及应用,是现代医学模式形成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借用《相约星期二》一书中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哀—施瓦茨的一段话:“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伦理自然就是治疗。临床上总看到一些医生在考虑药厂的“回扣”,这似乎是因为收入太低所致,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如若这样,我们不是在当医生,而是“沦落”成为药厂的一个低级的推销员而已!

    7)治疗,商品化问题。治疗在全球似乎已趋向于商品化的道路,虽然各国政府从未把治疗商品化,因为,商品化造成的影响太大了!必须慎之又慎。实际上,任何商业的发展都比不上医学这门“商业”的发展,因为她涉及的是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股票都比不上“命票”。但是,一旦治疗完全呈现出商品化的特点时,人的生命似乎也在变成一种“商品”,也在进行买卖的交易。因为经营“生命”者,关心的是他“经营”的“商品”获得的利润。这时,“商品”——生命,却变成了他赚取利润的砝码。——这其实已经和治疗的目的背道而驰了。所以,治疗的商品化问题仍然在探讨当中。要不要商品化?要多大程度上的商品化?能否当成消费者行为?还要慎重地认真地加以研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 http://www.100md.com
    8)治疗,莫测性。为什么不宜把治疗商品化?就在于治疗的永远的莫测性,在人类疾病的治疗问题上,人们的认识永远是有限的。有时看来是很简单的处理,却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如今年6月28日《健康报》载,山西大同年仅28岁的董某没做睡眠监测就施行手术治鼾,结果在接受手术时死亡,为什么?看起来是个小手术,其实人体咽腔部结构复杂,血管丰富,稍微不注意就会引起失血、水肿、喉头痉挛甚至导致窒息死亡。哪一个医生胆敢保证他能绝对手到病除?

    9)治疗,在高科技高思维中发展。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看看约翰*奈斯比特《高科技*高思维》一书,我们就会觉得,现代社会越来越呈现出知识爆炸和信息爆炸的特点,这个特点把人们搅得魂不守舍,信息公路、基因检测、基因治疗……今天看这个时髦,明天又觉得那个摩登,真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时,人们更易急功近利,把得与失看得很重,人们的心态呈现出一种“短平快”的特点,尤其是在都市里生活的人们,那种心浮气躁、虚妄缥缈的特点更是表露无遗。这时,我们就要“引进”高思维,其实所谓高思维,相当多的观点在我们老祖宗的哲学宝库里一览无遗。
, http://www.100md.com
    4 现代医学模式形成与三种治疗模式:生物治疗,心理治疗,哲学治疗

    生物治疗是人类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一种求生存的最迫切的本能性治疗,她是药物、手术、物理、化学、生化乃至基因等各种手段的治疗,是一种“唯物”式的治疗,这种治疗的特点是有形的具体的治疗,看得见摸得着,效果明显,社会早已普遍接受。

    心理治疗则属于无形的发展式的治疗,在心理治疗中,一般解决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问题,指向性特别明显,有“就事论事”式的味道。如碰到挫折,人际关系的困扰,失恋的困惑,高考的迷惘等等,有几百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也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据1999年12月2日《羊城晚报*新闻周刊》报道,我国精神病患者已达1 500万,患病率从70年代的3.2‰急剧上升至15.56‰。《北京青年报》2000年4月14日报道: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 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这些调查,验证了联合国一位专家的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会像心理冲突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一般来说,心理问题无所不在,无人不有,不同的仅仅是时间、地点、年龄而已。所谓心理问题按照心理学辞典解释,无非是“个体在社会适应中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是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其实就相当于大路上一块石头,石头有大有小,阻挡在你的前面,但不一定影响你的前进,因为一般都可以跨越过去,或者绕个道拐个弯就行了,如学习上碰到的困难,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婚恋中的一般性纠葛等,心理障碍就等于问题成堆——大路上垒起一大堆石头——这就是障碍。此时,跨越不易,绕道拐弯也难,怎么办?肯定要搬走才能前进,这时不仅要自己动手,还要请人帮忙,说不定要请“专业队伍”——“心理医生”帮忙。心理障碍比心理问题严重得多,因为它表现在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心理问题“略高一筹”;心理疾病则等于大路上垒起了几个大障碍,数量也好,质量也好,单靠个人是无力解决的,因为大路已堵死,基本呈现瘫痪状态,无法行走,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无法进行了,非要有专业队伍帮助,非要进行临床上系统的心理以及药物治疗不可。
, http://www.100md.com
    所以,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对健全人格,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我,实在是一种高层次的治疗,正受到社会的欢迎。

    哲学治疗目前似乎还较玄,本人认为,她是最高层次的治疗,也是无形的发展式的纵览全局式的治疗。这种治疗不拘泥于一事一物的得与失,不纠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而是将人的生老病死宏观化,抽象化,自然化,不仅把生离死别当成人间最大的悲剧,也淡化为人之常情。在生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的范畴里,人们为了拒绝疾病,拒绝衰老,以及拒绝死亡,迫切需要治疗。而在哲学治疗的范畴里,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人们对疾病,对衰老,对死亡,既能拒绝,更多的却是能接受,顺其自然。对治疗的需求也日益淡化。这三种治疗在未来有层次之分,先后之分,交错之分,融合之分,不互相排斥,也不互相独立。21世纪的时髦治疗应该是哲学治疗,她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智能治疗”。我比较欣赏的是《相约星期二》一书里面的主人翁莫里*施瓦茨——一个社会学教授,在患了绝症,明知生命就只有几个月的情况下,还非常平静地、睿智地、乐观地和他的学生在讨论人生的各种问题——这就是哲学治疗的范畴。

    收稿日期:2000-01-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