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259479
系统观认知方式与中医学认知方式之比较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9期
     作者:马晓燕

    单位:辽宁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032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915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9-0041-02

    1 整体观指导下的全身调节

    中医学的思路和方法贯穿着整体观,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强调全身性疾病,全身性调节,追求整体最佳,这是中医学系统方法的典范,具体体现在:

    1.1 从整体上认识生理

    从形神、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掌握了属于人体的系统质的一些重要内容,这些内容都不能从孤立的诸器官、组织中找到直接根据,是“非加和”的。
, http://www.100md.com
    1.2 从整体上把握病理

    中医学提出了独特的病理概念“证”,把疾病如实地理解为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整体的反应,从全身考察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证及人体的抗病和修复能力。

    1.3 从整体上进行诊治

    以“辨证论治”为根本法则,不循特异性病因、特异性病灶、特异性治疗的路子追求部分最佳,而是以“证”为核心进行全身性调节,以整体最佳为目标,达到诊治目的。

    1.4 从整体上立方用药

    中医立方用药尤其强调组方配伍,一个方剂就是一个系统,其功效不等于各味药功效的相加和,而是通过君、臣、佐、使关系控制各味药在方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形成特定的整体功效。方剂的整体功效恰好与进行全身调节、实现整体最佳相适应。
, 百拇医药
    2 联系观指导下的矛盾调节

    按系统方法的联系性原则,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考察,在肯定疾病整体性的前提下,把着重点放到诸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改变上,治疗则是来调节这些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在联系观指导下的矛盾调节。

    2.1 强调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如在生理上提出“人与天地相应”论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实际上把人放到天、地、人等级系统中,如实地把人体理解为宇宙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从病因病机上提出邪正斗争论,把机体与环境之间适应与不适应的矛盾运动作为发病机制,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与邪都不是特异性生理病理状态,而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对比的虚实状态,同样“七情”、“六淫”等病因亦非特异性病因,它们作用于机体致病与否,亦取决于这些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人体与外界环境有机联系,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2.2 重视机体内部的联系

    如脏腑辨证中“木火刑舍”、“肝郁乘脾犯胃”、“肝肾同源”、“心肾相交”及治疗上提出“培土生金”、“滋水涵木”、“金水相生”等无不体现脏腑间生理上联系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充分运用系统方法对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调节。

    3 稳态观指导下的功能调节

    系统方法要求在有序度的变动中建立和维持最佳的有序稳态。中医学正确地把有序稳态的保持或破坏理解为健康或疾病。把体内多种多样的运动变化过程和相互作用的有序稳态称为“阴平阳秘”是健康的表征,反之阴阳偏盛或偏衰则导致疾病,是体内多种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的不正常过程的综合反映。因此以“阴平阳秘”为总目标,在不了解内部器质结构和功能细节的情况下,通过模糊的功能调节进行黑箱控制。

    4 动态指导下的自我调节
, 百拇医药
    中医学虽没有提出系统论中的涨落、熵、协同等概念,但已实际上运用了这方面的理论。如邪正斗争反映了涨落、熵等一些因素。而五行学说则提出了机体通过协同动作自我调节的模型,通过五行间生、克、乘、侮的相互作用,可以在整体上维持有序稳定状态,表达了机体自我组织的机制。依靠和调动机体的自组织能力来防治疾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特征,补虚扶正、养生、食疗、拳术、按摩等方法都是从增强和发挥人体的自组织能力入手的,而宣肺利水、健脾祛湿、滋肾泻火、平肝潜阳等治法,都是推动机体自身矛盾运动达到治疗目的。许多并无特异性的药物和手段,即能治疗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甚至更广谱的疾病,原因正在这里。

    5 中医系统方法在认知方式上的局限性

    由于中医学发展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历史、哲学思想和科学文化背景,中医学的系统方法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不能以此否认其认知方法、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5.1 中医整体观是原始的朴素的系统思想
, http://www.100md.com
    正如早期中国所形成发展的其它各种传统理论一样,阴阳概念、五行理论同样是中医的核心,阴阳、五行的概念恰是古代哲学的基石,而古代哲学则渐生于古代人在长期认识和解释自然的过程中,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其原始、朴素、直觉和大胆猜测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的反映,有其合理、科学的部分,亦有神秘主义、玄学的色彩,中医学基本上沿用了古代哲学的认识和思维方法,因此其整体观也是原始的朴素的系统思想。如中医诊病仍沿用“从外揣内”,“由表知里”的方法,依靠直觉、主观经验和知识,其局限性是明显的,更何况直接采用哲学的概念、理论来解释具体科学的中医,本身就是一种缺陷。

    5.2 中医学系统方法的模糊性

    现代系统论形成了科学的系统方法,这包括哲学的系统方法、科学的系统方法、技术的系统方法,它们统一于系统理论,共同构成系统方法的内容,所以它是定量化、精确化、最优化的方法和技术。而中医学的研究方法则是以古代哲学方法为准则,缺乏方法标准,没有普通系统论中的贝塔朗菲方法、乌约莫夫方法的严格推导和论证等那样的程序,特别是近代自然科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方法、分析还原法、数学方法等没有及时吸收融化,没有移植和运用现代的各种技术手段,因而各种方法仍保留着较朴素的形式,直观性多而客观化不足,定性多而定量不足,思辨多而实证不足,描述多而揭示不足,特别是不够精确和严格,甚至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其有效性受到限制。如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统中,尽管设立了许多变量,但这些变量缺乏客观标准,具有不确定性,以致于对疾病的认识,很少有过准确的分类和科学的命名[1]。究其根本就在于认知方法、思维模式的原始性、模糊性。
, http://www.100md.com
    5.3 中医学系统方法的单一性

    现代系统论是自己综合性的系统方法,它在观察和处理事物时,不是单凭某一种方法和某一门科学知识来认识和处理问题,而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这就使它内容丰富,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医学发展的本身已强烈地提出,必须着眼于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以及其间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多规律交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需要应用辩证关系、系统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近百年来中医发展之所以缓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研究方法单一局限,与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脱节,缺乏多学科综合研究。

    6 发扬中医学系统方法的优势

    许多科学家指出,科学正从“分子时代”走向“系统时代”,系统观和系统方法正成为主导现代科学的思路,在当代医学和整体科学的方法发生历史性转变过程中,中医学的系统方法正符合这一发展趋势,是中医学一大优势,发掘和发展中医学的系统方法,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主攻方向可概括为“扬长”和“补短”两方面。“扬长”就是发扬优势,把传统方法的科学内核充分地发掘、阐发出来,利用现代系统论新思想、新方法,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加以提高达到现代化水平。“补短”就是克服历史局限性,抛弃“古已有之”的文化优越感,倡导科学理性。凡研究人体和疾病需要而中医传统方法不具备的方法内容,要以现代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指导,吸收、移植和运用近代以来以实验、分析、定量为代表的科学方法,和现代科学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控制工艺,深入揭示人体和疾病的系统规律,使中医学认知方法更全面、更科学、更精确、更严格,进而建立中医学系统论和系统工程,开拓、发展中医现代化之路。

    作者简介:马晓燕(1963-),女,1985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中医系,博士,副教授。

    参考文献:

    [1] 弗里乔夫.卡普拉.转折点[M].卫飒英,李四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08-311.

    收稿日期:2000-05-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