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259485
论医学创新的主体素质与文化生态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9期
     作者:孙福川 杜建伟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0918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09-0047-04

    1 我国医学创新目前面临的诸多矛盾

    1.1 社会期望值很高而社会支持系统欠缺

    目前,无论是医学界,还是社会公众,无不对我国的医学创新充满渴望,而且期望值相当高。不仅盼望尽快实现诺贝尔医学奖的零的突破,更盼望医学创新的成果施惠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追求。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在我国医学创新体系建设业已启动之时,不可缺少的社会支持系统,例如政策支持、财力支持、观念支持等,均尚未形成,总而言之,整体上仍是个空白。在经费支持上,筹资渠道单一,数量难以满足需求,我们目前只是靠国家拨款这一极其有限的财力来维持医学事业的简单再生产,或跟踪世界前沿医学科研,还很难提供像美国对人类基因图谱测绘、英国对克隆技术研究及应用那样的专项创新基金的明确支持和充分保障。就是在思想观念、政策法规等软系统方面,也明显残缺和滞后。
, http://www.100md.com
    1.2 可利用资源丰富而医学整体水平落后

    我国医学中可以利用的创新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这些资源,从医学形态上说,有传统中医、现代西医以及二者相互渗透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若利用得好自然会左右逢源;从研究客体来说,我国民族众多,疾病谱齐全,公众对临床诊治的有关探索研究多持有理解、宽容和配合的态度(民间素有“活马当作死马医”的心理和取向),这些都是医学创新的弥足珍贵的必备条件;从研究主体来说,我们有相当数量的医学人才基础,不断深化的医学教育改革和科研改革,正在有效地加固和完善这个基础,同时也在促进着世界级顶尖医学人才群体的脱颖而出,这是我国医学创新的根本资源;从创新手段上说,尽管我们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在总体上同医学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差距,只要使它们在理论阐释和操作规范上再上一个新档次,即使利用现有物质条件也完全可以做出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贡献。

    遗憾的是,上述这些宝贵资源直到目前还没有被很好激活而实现高效组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有医学整体水平落后、创新起点很低。所以,我国目前医学创新的开展必然受到这一大局的掣肘。
, 百拇医药
    1.3 传承借鉴风行于世而突破创新步履维艰

    与其它学科相比,医学研究的经验性、应用性最强,同人的生命和人类命运关系最密切。这些给医学创新提出了更加严格乃至苛刻的要求。尤其是涉及到人体实验时,它不允许像在别的科研领域那样,可以毫无顾忌地放任研究者充分自由地施展想象力;不允许不惜一切代价地哪怕失败99次,只要最后一次成功,就会被视为英雄。因此,医学领域,尤其在临床医学领域,纵向传承和横向借鉴易于开展,而冒种种风险的突破创新往往步履维艰。目前,仍在现实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的此种思维定式和行为模式为医学创新设置了很大障碍。

    1.4 世俗不良示范强劲而社会主流倡导乏力

    医学创新的真正兴盛理应出现在由国家行为转换成大众行为之时。目前,距离这个目标显然尚很遥远。现在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在流行的不良世俗示范的影响之下,医学创新被众多的医务人员视为费力不讨好、受人们冷落,还不如来点投机取巧更实惠!一些创新体系设计者总是低估这些世俗示范的能量。他们不仅不重视和设法解决此类基础性的课题,反而想在保留这些东西的背景下,只是着眼于、热心于片面渲染个人的贡献精神和组建“国家队”。这不能不令人联想到我们国家的足球!相对简单的足球发展尚且如此,何况艰辛复杂无比的医学创新事业!所以,凭借多种有效手段全方位加大医学创新正面示范倡导的力度,逐步消除不良世俗示范的市场,是实施医学创新的当务之急。
, 百拇医药
    1.5 个体创新潜能深厚而社会开发机制薄弱

    中华民族的智慧卓然超群,中国人的才华举世公认。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家派出的各类奥赛参赛学生总是不负众望,横扫千军,满载而归。他们不时囊括同一赛事的冠军,包揽所有奖牌,使别国一次次目瞪口呆。即使在解放前那种战乱频仍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不少优秀人才,一旦进入科研条件好的国家,便成为世界级科学家,更为出色者则先后登上了各种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外籍华裔在诺贝尔奖台频频亮相,而中国籍中国人却千呼万唤出不来;世界级考试状元可称天下第一,而世界级创新水平现代科学家却难以推出!这是一个过于沉重和严酷,却是值得探究的课题。很显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尚缺少开发国人创新潜能的最佳机制。反思多年来的积弊,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原有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遴选机制、评价机制等,都存在着严重缺陷。例如,我们至今仍习惯于用“官本位”观念、“官场”运作规则来培养和使用被发现的可造之才。这严重扭曲了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正确政策,也往往断送了这些人才创新的前程。而学术界内部的同行评价机制也套用和充斥此类做法,使各类学术评奖活动和人才梯队建设的实效大打折扣。因此,着力改变学术领域里“官本位”的观念和做法及其巨大示范效应,形成现代学术“游戏法则”,也许是我国目前医学创新体系建设中最紧迫和一贯要全力加以解决的一大难题!
, 百拇医药
    2 医学创新必备素质论要

    2.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

    科学创新必须深深扎根于现代科学精神的沃土之中,即主体具备高度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和科学方法等综合素质,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医学是人学,它与纯自然科学有着重大差异。正如发展医学人文学科的关键人物埃德蒙*D*佩莱格林诺所说:“医学是科学中最人道的科学,是最经验主义的技艺,是人文学科中最富有科学性的学科。”因此,医学创新还必须充分依靠人文精神的滋养,即高度讲究医学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直接关注,对人的权利、人格、尊严、健康需求以及未来命运的直接关怀。值得强调的是,医学创新素质所要求的人文精神,它不仅蕴含在主体科学素养之中,而且还是一种与科学精神相对应的独立的特殊素养。人文精神作为创新主体的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和科学素质的导向系统,在整个创新素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医学创新必须很好地兼备和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 http://www.100md.com     2.2 崇尚实践与注重理性的高度统一

    实践是科学创新的唯一现实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医学就是经验科学和实验科学,是实践性最强的一门科学。因此,医学创新更明显地依赖于研究主体的实践,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始味百草而创立中药学,还是近代西方伟大医学家巴斯德通过自我人体实验而发现发明了狂犬病疫苗,尤其是现代诺贝尔奖中的医学奖多为年长、经验特别丰富者所获得的事实,无不使人高度肯定实践品格对医学创新的巨大价值。但这一点并不能成为忽视、否定理性品质对医学创新之固有意义的理由。主体的理性素养同样是医学创新的内在根源,是主体实践品格的加工厂和提升机。中西医对比研究表明,中医学的实践根基不可谓不厚实,但到了近现代,由于缺少科学理性的参与和整合,最终导致自己的落伍。这一史实应该是有巨大启示意义的!鉴于我国医学界一向偏爱经验主义而漠视科学理性,在一定时期内强调主体的理性素养,并使之与崇尚实践的品格有机统一起来,是目前实施医学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程。

, http://www.100md.com     2.3 批判意识与追求真理的高度统一

    医学创新本质上就是对原有医学知识、理论、技艺、方法、范式等等的否定和超越。没有批判意识,不敢于和善于标新立异,就无所谓创新。作为医学创新素质的灵魂和核心,批判意识是主体对医学发展客观辩证法的深刻理解与敢于怀疑、敢于超过权威的无畏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晶。医学创新的攻城掠阵,历来都是由批判大旗来指挥而有所成就的。在古希腊,若没有希波克拉底“四体液学说“对绵延了漫长岁月的巫术的批判,就不会有西方医学的伟大奠基。在近代欧洲,正是哈维等人批判了盖仑们的医学——宗教教条,才促成了西方医学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飞越。鉴于我们国家人们的批判意识长期被压抑、被扭曲的特殊背景,目前亟需大力张扬科学的批判精神。例如,在高等医学教育实践中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彻底改革一味向学生提供标准答案的教学模式,等等。显而易见,这种批判意识彻底体现了对真理的真诚追求和服从,尤其体现了“为求知而求知”这一深层次的科学精神。张扬批判意识不是向真理叫板,恰恰是为了真正追求真理,使真理走向完善。
, 百拇医药
    2.4 精英意识与群体意识的高度统一

    精英意识是指医学创新所要求的有所作为、不甘平庸、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群体意识是指善与同行平等相处、互尊互学、精诚合作、集体攻关的品质,同时还应包含服务大众的思想。现代医学创新难度愈来愈大,大门不会为那些安于中游、四平八稳的人而开启,唯有具备敢于冒尖意识并付出卓尔不群之努力的医学精英,才能迈进这个门槛。同时,现代医学创新愈来愈依赖于集体攻关和多学科协同发展,因此,个人英雄主义的精英也很难在医学创新上有大的作为。要防止只开花不结果的医学创新局面的出现,主体则必须把精英意识深深地植根于群体意识之中。

    2.5 功利意识与终极关怀的高度统一

    医学既是功利性极强的事业,又是彻底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事业。医学对人的终级关怀,不仅是对患者个人命运的关怀,而且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在医学史上,大凡实现创新、有所建树者,都具有功利意识与终极关怀高度统一的品格素质。我国古代“医圣”张仲景早年学医,就是由感悟到自己家族深受战乱频发、疫病流行之害,于是想为亲人做点什么,由把医学看成是一项“知人爱人”的崇高事业而起步的。他把融为一体的“功利—关怀观念”作为自己学医和行医的精神支柱,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中医临床基本治则得以完善和确立。在当前国人功利意识猛涨不息的背景下,必须强调把终极关怀精神注入主体素质,以纠正功利意识独来独往所造成的偏差,为医学创新提供持久活力。
, http://www.100md.com
    3 医学创新良好文化生态预设

    3.1国家医学创新体系的拉动导向机制

    一个社会的医学创新文化生态环境,从宏观上取决于政府行为,这主要是指国家医学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健全。这个体系目前应主要包括建立和壮大医学创新的“国家队”、制订顶尖级医学创新专项经费的投入计划、出台一系列支持保证医学创新迅速启动和健康发展的权威性可行性法规和政策等。然后,以此为龙头拉动和导向全社会的医学创新实践,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全社会的医学创新系统,并使之进入常态运作。

    3.2 全社会现代医学观念的促进规约机制

    以现代医学观为核心的医学文化和社会心理,是医学创新良好文化生态必须具备的软件。现代医学创新活动是全面开放的。它不仅要面对全社会对它的殷切厚望和密切关注,而且还必须得到全社会在医学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理解、宽容和支持。因此,现在亟需医学界率先向全社会宣传和普及大医学观、大健康观、大医德观等,使现代医学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一个有利于医学创新的内外氛围。
, http://www.100md.com
    3.3 医学界管理运作的启动推进机制

    医学界内部各种管理机制如何适应医学创新需要,是营造良好创新文化生态的更为直接的根本性课题。目前亟需解决的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能够尽快形成遴选和构建层次衔接、职能明确、组成合理的创新人员队伍的机制,形成筹措和分配创新基金与专项经费的机制,形成正常、公正评价医学创新成果的机制,形成产学研顺利结合以及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等等。现在人们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对于由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严重挫伤和压抑人们创新精神的养懒汉、养平庸的分配制度,严重走形变味的职称晋升和同行评价模式等至关重要的问题,绝非选择出几个年薪10万元的青年医学精英、临时调换几名评判者这类个别对策,就能够完全加以解决的。从根本上说,此类问题的彻底解决则有待于医学管理运作制度的创新。

    3.4 医学创新教育的持续支持机制

    医学创新的突破性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医学人才整体的创新素质,而医学人才整体的创新素质主要靠医学教育来培养提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医学创新成果,乃至可以荣膺诺贝尔医学奖的创新硕果,正是在医学教育的课堂和实验室里孕育的。当然,这绝不是指只会提供标准答案、专注于培养考试状元或人体修理师,我们仍在乐此不疲的旧教学模式,而是指那种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师长,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自由探讨,学生个性得到丰富和发展的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因此,我们必须下功夫,把现行的医学教育改造成为有利于培养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现代医学人才的医学教育,真正为医学创新实践提供持久可靠的人才支持和文化影响。
, 百拇医药
    4 在营造医学创新生态中培养主体创新素质

    4.1医学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主题

    笔者认为:这个主题就是医学创新体系建设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主体创新素质与医学创新文化生态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这其中,主体创新素质是实现医学创新的根本和核心,医学文化生态是实现医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两者缺一不可,片面强调哪一方都会事与愿违。因而,医学创新工程的启动和推进,就必须抓住这个根本来“破题”。无论整体建设,还是局部施工,都要做到两者的协同和配套。

    进一步分析则表明,主体创新素质培养和医学创新文化生态营造这两者之间也会出现悖论,即主体创新素质培养离不开医学文化生态,医学文化生态营造依赖于主体创新素质。走出这个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医学创新实践。创新实践能够把它们连结沟通起来。我们必须在创新实践中一起来解决它们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从营造医学创新文化生态入手,而同时着眼于主体创新素质的培养。
, 百拇医药
    4.2 突破现实主题的当务之急

    目前最关键的是,以国家创立医学创新体系的政府行为为契机和示范,加大改革力度,着手营造全社会的医学创新文化生态,同时,把医学创新素质的全员培养和提高纳入医学创新体系建设的总目标,确保逐步实现。当前,必须特别注意解决好“国家医学精英队”遴选与多层次全员创新素质培养、诺贝尔医学奖“零的突破”与全行业创新实践的开展等关系问题,防范过分急功近利和近期内不想有大作为等不良倾向和风气的出现。

    为了营造一方既充满勃勃生机又规范有序的有利于医学创新的学术净土,并在此过程中优化医学人才的创新素质,现在最急迫的是,通过改革消除医学文化生态中极不利于医学创新的多种污染。现在,医学界存在不少不正之风,例如近亲繁殖、人情课题、压制学术民主、鉴定评议庸俗化,甚至某些假冒伪劣学术风行,等等,已成为医学创新的大敌。我们必须在医学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的建设上下一番实功,彻底改变“官本位”、“终身制”等养平庸的观念和做法,彻底改变热热闹闹造声势、认认真真摆花架子的观念和做法,如果我们对这些污染的清除是认真的,能持久,有实效,也就是说,妨碍创新之马在“赛马”中脱颖而出的所谓“伯乐”出局了,创新机制到位管用了,主体创新行为不缺斤短两了,他们的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了,那么,我们中国医学创新价值的“含金量”就会愈来愈足、“能量级”就会愈来愈高!

    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既是长远课题,又是当务之急。现在的医学教育改革,必须把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首要和核心的目标,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率先在校内营造出一个医学创新教育的亚文化生态,以此保证医学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的强化塑造和加速养成。

    作者简介:孙福川(1948-),男,辽宁辽中人,哈尔滨医科大学德育教研室主任,医学伦理学教授。

    收稿日期:1999-06-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