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与哲学》 > 2000年第11期
编号:10259513
《医学与哲学》杂志20年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11期
     作者:《医学与哲学》杂志编辑部

    单位:

    关键词:

    医学与哲学001111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0)11-0034-05

    《医学与哲学》杂志创刊于1980年,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从创刊至2000年第9期,《医学与哲学》杂志共出版了232期,发表论文4 811篇(不包括通讯、摘要、读者来信等)。累计2 100万字。

    在编辑出版《医学与哲学》杂志的20年中,编辑人员始终坚持和遵循“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提供方法,促进发展”的办刊宗旨,以及“关注热点,挑战现实”的办刊思路,对涉及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医疗卫生及其相关领域、学科、知识和技术等进行了范围广泛、思路多向、层次不同的研究和讨论。但集中起来,我刊主要从7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
, http://www.100md.com
    1 关注当代医学总体发展势态

    医学总体发展势态的研究,是探讨当代医学的特点、走向,为医学科研、医学教育以及医疗卫生保健决策提供参考、产生影响。因这项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进行,它成了医学哲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医学与哲学》从创刊时起,首先提出了要重视医学总体研究的意见,始终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研究,并着重在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上下功夫。

    1.1 关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介绍和讨论。1980年第3期,本刊在国内首先发表了恩格尔“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第一次向中国医学界和公众介绍了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随后在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集中讨论了这一问题,本刊就此相继刊登了许多文章。从创刊至第232期(2000年第9期),本刊共发表了53篇文章。新医学模式的引入和研究、讨论产生了以下的效果:(1)导致了中国的医学领域和卫生战线的一次观念变革,以往的单一生物医学观念已逐渐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念所替代,应该说,这是我国医学观念上的一次大变革;(2)导致了一大批人文、社会心理医学学科的诞生;(3)导致医学人才培养开始重视人文社会心理医学方面的教育;(4)导致了临床医生开始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疾病影响的研究和实践其应有的作用。但在实践上如何体现的问题上,仍未显示出来,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仍需我们做大量深入的讨论和研究;(5)导致了卫生决策和行政管理的认识多元化,并在政策上逐渐体现出新的医学模式和观念。
, 百拇医药
    1.2 医学与新技术革命、医学与现代生物科学的讨论。以医学技术论为中心的关于医学总体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指导医学技术的发展领域和方向,而且也为卫生决策和宏观指导提供依据、参考和帮助。这方面的研究、讨论一直是我刊的主要内容,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从创刊至232期(2000年第9期)共发表此类文章45篇。

    1.3 关于医学目的的调整的讨论和研究。1994年第5期,本刊发表了“医学的目的:形成新的优先项目计划梗概”(美国纽约哈斯廷斯中心)、“医学的目的布拉格国际讨论会”(吕维柏)等4篇关于“医学目的”研究的文章,拉开了我国展开医学目的讨论和研究的序幕。从这一期至2000年第9期,本刊共发表了42篇文章。现代医学需要重新审查医学的目的::(1)什么应该是医学研究将来的目标?(2)什么应该成为将来医疗服务的目标?(3)什么是将来医学教育的目标。

    这次大规模、长时期、多领域和多范围的讨论产生了许多重要影响:(1)大多数中国有关学者和卫生政策决策者形成了对医学目的应当不断审查和研究、调整的观念和意识;(2)长期的医学以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减少发病率为目标的观念需作一些调整。医学的目标应扩展至包括病人在内的整个人群仍至社会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些病人个体;(3)医学目的必须在医疗服务的组织、医学教育、医学科研以及推动医学服务多元化和医疗决策和政策等多方面作相应的调整。(4)这次讨论使我国的研究融入国际大协作研究之中,也使我国能及时了解国际研究的最新动态。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仍在继续深入。
, http://www.100md.com
    2 开展关于医学方法学和方法的研究

    方法学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在《医学与哲学》讨论和研究的内容中,既有一般哲学领域内的方法学,又有新兴的科学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有医学领域和各分支学科领域的方法论。广义地讲,这些都是教人以聪明的学问,对促进医学的发展和繁荣都有帮助。创刊以来共发表546篇文章。

    2.1 创刊以来的前期,本刊是什么都涉猎,并且以一般方法的讨论文章占优。另外,关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与灵感、比较与分类,中医的取类比象以及数学方法等在医学中的应用,本刊曾发表过大量的文章。这一时期发表的这类文章是有其特殊原因的,由于我国对方法学的研究刚刚起步不久,多数医务工作者的方法学的知识和训练相对缺乏。本刊发表此类文章,目的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常规的方法学和方法指导。而近几年来,这类文章大为减少。

    2.2 值得一提的是,我刊用了很大的关注力对医学假说进行了探索,从创刊至232期(2000.9.)共发表了35篇文章。本刊涉及假说的研究是从假说的一般特征、作用而逐渐进入到各种具体疾病与科研课题的假说应用上。应该说有些文章是否应当作为医学方法学和方法的内容,如何与各具体项目的研究进行划分,也是一个难点。
, 百拇医药
    2.3 随后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我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文章,探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理论及模糊集等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自创刊第1卷至11卷,本刊共发表这类文章65篇。此后至今,也有此类文章发表,但相对逐渐减少。

    但客观地说,由于这类文章一般均以新的方法思想去诠释、阐述医学中的某些现象或某一现象,而引发出新的观点、思路和创造的则相对鲜见。

    2.4 我刊还发表了大批探讨医学领域具体方法学的文章,并先后多次召开了医学方法论会议。统计显示,这方面共发表了346篇文章[1~232期(2000.9.)]。这方面的文章涉及范围比较广泛。首先,既有医学科研方面,又有医学实践方面,还有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方面;其次,既有基础、临床、预防医学方面,也有跨学科交叉学科领域(包括医学与其他学科形及医学领域内的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方法学内容也比较具体、庞杂。既有一些对应关系的研究,如健康与疾病、生命与死亡、预防与治疗、结构与功能、系统与要素、群体与个体、整体与局部等等;也有一些生命、疾病、健康、诊治中的一些规律性的研究。最多的是关于各个专业领域或专业问题的哲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命的起源、进化,中医证实质研究,经络的实在研究等;二是各个学科或专业领域中那些带有全局、高层次、需思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或难于通过实验、统计等技术手段的研究得到答案,需在掌握一定事实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
, 百拇医药
    应该说,在具体方法学研究中,关于第一方面(对应关系)的研究是大有可为的,真正理解和分析透这种关系将会丰富人们的方法,开阔人们的思路,好多实践问题就会变得清澈和简化了。过去的20年里,我们发表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如健康与疾病、生命与死亡、症状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等,但远远不够,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关注和讨论,也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科研、实践中深入广泛的关注、挖掘和总结。

    2.5 关于规律性的研究,我们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尤其对于规律性的东西在具体医学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和一些特殊规律更为关注。但总的看来还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1)探讨某一疾病或疾病发展中的某一阶段的规律较多,探讨整个疾病或某一类型疾病变化的规律较少;(2)探讨疾病某一固定时序内的规律多,探讨疾病连续系列时序变化的规律较少;(3)探讨同一方位单一疾病变化规律多,探讨同一方位或方法的多种疾病变化及相互作用规律较少;(4)探讨规律的描述现象多,揭示深层规律因素少。有相当数量的这类文章被发表。他们大多是运用文题涉及领域中的一些具体事实,证明一般规律的正确性,或借助一些基本观点阐述某些事实的相互关系。这对学习方法学原理,并用之印证、解释、说明某些医学现象或某些规律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应该承认,这种研究还是很表浅,且存在原则加例子或穿鞋戴帽的烙印,还未深入到医学自身实践中去提出固有的内在规律或特有规律。我们力图有意识逐渐地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走出这个误区,希望广大作者也应自觉意识到这一点,写出有特色的文章来。
, http://www.100md.com
    2.6 关于专业领域及专门问题的哲学问题,我们刊载了大量文章,而且我们也以此作为重要的阵地体现《医学与哲学》杂志的特色。除上述所举的这方面的文章实例外,我刊最近又发表了诸如:肺瘤临床研究的方式、方法、方向(吴一龙,2000.3.),门脉高压症治疗观点之辩(何勇等,2000.2.)等这类有见地、有思想的文章,欢迎广大科研临床工作者多给予我们这类的文章。

    3 及时评价医学科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医学与哲学》从创刊起就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和积极意义,一直把及时评价医学科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和主要阵地,重点也主要是从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带有方法和思维上的启发的规律和特点来。这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评价,因而形成了我刊区别于其他医学技术期刊的一大特色。

    从创刊至2000年第9期(共232期),我刊共发表这类文章175篇。评价内容也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如在80年中后期以前的文章,主要对一些大的学科发展状况和进展趋势、特点进行评价和分析,90年代至今的文章,主要是对一些高新技术和新学科的进展和发展特点进行评述、分析。
, http://www.100md.com
    3.1 在创刊至1985年末的55期中,我刊主要对一些国内外新兴学科从大的学科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和讨论,都是从大的学科的发展现况、大的观点分析、学科的体系特征、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评价,给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了最详尽的宏观蓝图和资料,也为他们今后开展更为深层和细致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免疫学家谢少文、杨贵贞教授等为本刊撰写和审定的许多关于免疫学进展的评价性文章,宋鸿钊等教授就肿瘤病因学及治疗研究阐述的意见,黄艹 延庭、肖学钧等教授就我国心脏外科发展的分析,吴馥梅、陶乃煌等对当代生物学所作的研究,苏德隆、梁浩材等教授对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的总体和进展评价等等。这些都对一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意见。他们的研究和总结,为许多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了开拓思维和视野的帮助,意义十分重大。

    3.2 1986年至90年代初,由于我国医学学科发展较之以往相对完善,研究对象大致也趋向于专科化和具体化,如对某一肿瘤的误断和治疗,心血管病的治疗与预防,免疫学某一领域的探索研究等等。这种趋势也能从本刊上得以体现。《医学与哲学》中的学科进展评价的文章也大都反映这种状况。
, http://www.100md.com
    3.3 90年代至今,我刊加大了对国内外医学学科各方面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学说进行评价、分析、讨论的篇幅,并专辟一个栏目“学科进展述评”进行讨论,尤其是对一个热点的学科和课题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刊载。较为集中和系统的讨论、评价的内容有免疫学、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创伤、器官移植等一些前沿科学和常见病多发病,我刊对这些进展的评价是全方位的。

    另外,对免疫学进展的分析、评价方面,这段时期(1990.1~2000.9)本刊共刊载了109篇文章(有少量涉及肿瘤免疫学,统计上和肿瘤文章相重复)。应该说,这109篇文章是从免疫学各方面大的进展及其涉及到有关的基础、临床医学和社会、文化、伦理价值、法律等方面都给予了评论。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基因研究、克隆及人类基因组计划方面,本刊作了全面的讨论、评价和介绍。

    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评价、分析、介绍,本刊从1996年起就开始了,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科学发展(李树义,1996.9),人类基因工程和对未来时代的责任(上、下)(邱仁宗,1996.6、7),世纪之战:基因抢夺战(上、下)(方福德,1997,5、6)。在2000年6月26日,全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宣布完成,全国一片欢呼之时,我刊适时、理性地组织了一些专家学者撰写或翻译有关理性思考的9篇文章或文件,对其进行了冷静的思考、评价,得到了学术界广泛肯定。
, http://www.100md.com
    4 重视临床医学哲学与临床经验的总结

    临床医学的主要对象是疾病和患者,但由于疾病的复杂多变,发展不规律,加以病人个体存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使得临床的认识时刻在经受客观实践的检验,所以临床医学中的哲学内容十分丰富、复杂和深刻。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出现,提供给临床医学种种新的诊治手段,但随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难点,有些不能或根本不能单靠临床自身解决,必须借助分析、思维等哲学手段。

    创刊20年来,我们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我们也有意识地组织一些针对上述问题的文章进行讨论。截止到2000年第9期(232期),我们共发表了752篇临床方面的文章,占全部文章总数的15.63%,如加上其他方面涉及临床的文章,则可能超过20%。

    就涉及的内容看,也较为广泛,但就讨论临床问题大致可以分成6个方面的内容:

    4.1 就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中的思维运动的结构、一般规律和观点进行较系列的研究、总结和讨论。应该说,关于这一问题,我刊过去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前,组织了一大批由著名的临床医学专家撰写的较为深刻的文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些文章至今仍是读来收益匪浅的经典之作。如张孝骞教授“临床医生要讲究思想方法的修养”(1982.1)和“漫谈临床思维”(1984.2),吴阶平教授的“谈谈临床思维的特点和规律”(1984.1)和“科学家的一项重大任务(1986.9),杨德森教授的“临床思维中的哲学”(1984.3),张万岱教授的“临床误诊的认识根源和避免误诊的体会——209例误诊原因的哲学分析”(1984.5)。以后虽然也有一些这类文章零散发表,但这项工作显然比以前有不少差距,存在着不系列、不深刻的通病。尤其是很少有造诣较深、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的文章。
, http://www.100md.com
    4.2 临床诊断、治疗与社会、科技、文化关系的研究。这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这也符合时代的发展。因为,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医学的开放性愈加明显,各种因素融入和引入临床为之所用愈来愈多。

    4.3 各种具体疾病诊治规律和观点的探讨。这方面本刊发表的文章较多,涉及面较广,有反映某一疾病诊治思维方法的总结,有对某一疾病治疗基本观点的探讨,有对某种疾病机理的理论分析,有对某疾病诊治及认识的历史回顾与思索。这类文章大约发表了90多篇。

    4.4 各种疾病诊治经验的哲学总结。在临床科研和实践中,涌现了大批的成果,对这些成果作进一步的概括,总结、分析其中的思维、方法学等哲学启示,便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文章。《医学与哲学》一直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刊发过大约60多篇。但最近几年,这类文章明显减少。我们希望加大这类文章的比例。

    4.5 关于误诊误治思维原因的研究。《医学与哲学》从创刊起,就始终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并且于1990年起,在国内第一个组织了误诊误治问题的专题研讨会,现已连续举办了5届。截止232期,在杂志上共刊载了78篇文章。早期的全面论述误诊的是张万岱教授的“临床误诊的认识根源和避免误诊的体会”的(1984.5)。而对其范围更大角度更广的讨论是在1991年以后(即本刊组织的第一届全国误诊学术讨论会以后)。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值得高兴的是,像《误诊学》(刘振华主编)这样大部头的专著几年前已问世,误诊方面的专著和杂志也相继诞生了不少。
, 百拇医药
    4.6 我刊还对一些临床医学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如以黄艹 延庭教授为代表讨论的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堵与疏的问题,以汤钊猷教授、吴孟超教授为代表讨论的肝癌外科手术的大与小问题,以张万岱教授发起讨论的溃疡病的复发与抗复发的问题,还有高铭仁等发起烧伤治疗的干与湿讨论,都是观点独到、深刻的文章,已成为临床思维和总结的范文,很具有代表性学术价值,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5 开辟中医理论哲学思想、中医发展方向、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讨论

    至232期,这类文章共发表546篇,分别就中医理论哲学思想、中医发展方向、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进行了研讨。

    5.1 关于中医理论哲学思想的讨论。这方面的讨论主要是对中医理论中的哲学思想进行归纳、提取和分析、展开,其对我们深刻认识、剖析中医,为今后的中医理论的探讨和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如:中医辨证层次新议(何裕民,1983.6)、《伤寒论》六经实质初探(孙瑞,1983.9)、中医学模式及其现实意义(何裕民,1983.8)、《伤寒论》方法论研究(多篇)、《老子》和《内经》道论稽异(许孔璋,1984.1)、中医传统研究的成果评价(崔文志,1985.15)等。
, 百拇医药
    5.2 中医发展方向和现代化问题。关于这一个问题,中医界一部分人认为中医发展方向即要通过中医现代化,另一部分则认为必须保持中医特色,否则中医就不是中医了,为此而展开的争议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中医保持特色论的支持者又提出用现代化科学而不是用现代西医研究中医的主张,于是又进行了证等方面的现代化研究。最近又开始讨论证实质等方面的现代化研究失败原因,并有人提出中医发展方向并不意味着中医在整体上和西医共分天下,而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项目去占有自己的应有领域。所有这些问题的讨论一直伴随着变化而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体现。因为这类文章太多,在此就不一一例举。同时,我刊多次召开专题学术会议进行讨论,并出版了《差异、困惑与选择》等专著。

    5.3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讨论。中西医结合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早在50年代的稳定环境下而形成的。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刊就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西医共同发展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发表了大量文章,对我国确立三驾马车的政策做出了贡献。随后,我刊发表了大量的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评论性文章,也对其一些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同时也对中西医结合持有异议的文章给予发表和讨论。
, http://www.100md.com
    6 关于医学伦理学的讨论和研究

    “医学伦理学”一直是《医学与哲学》的主要栏目,也是我国医学伦理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应该说中国医学伦理学从创立、发展到提高,在《医学与哲学》上能充分地体现出来。至232期共发表文章435篇。

    6.1 我国医学伦理学研究的起始阶段。在我国,首先提出进行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是《医学与哲学》,如蔡根法等在1980年第2期《医学与哲学》上发表的《医学伦理学初探》、陈瑾的《国外医学伦理学若干问题的研究概况》。文章就医学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建立我国医学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外医学伦理学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其后的几期内,又相继发表了有关的文章并进行了讨论。如安乐死、医患关系、医学人道主义、知情同意、死亡概念方面的评介和讨论。

    以后的几年中,《医学与哲学》就上述的一些问题分别集中进行了讨论。其中,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医患关系、医务人员的社会道德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较为集中和深入。同时,我们也继续加大了国外的医学伦理学研究进展的介绍,如死亡的概念、定义、死亡的权力问题、临床医学研究的伦理学审查、生殖技术、优生、缺陷新生儿取舍、器官移植等问题。这些讨论和介绍对我国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拓宽和深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 百拇医药
    6.2 对医学伦理学体系全面认识。应当说,从1980年至1986年的中国医学伦理学研究框架大都是义务论为主轴的。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及人们对道德认识的深化,以义务论为主体的医学伦理学日益显现出了它的不足。它不能回答医疗行为的效果和价值,难以解答现代医学发展条件下的许多复杂的医学问题,如人体实验、器官移植、遗传工程等问题,更难理顺当代医学发展中面临的个人与社会、效能与平等、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些问题涉及到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生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病人的义务与社会公益的统一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关注首先是在1986年6月由《医学与哲学》在大连举办的“医学伦理学研究研习班”上。来自全国近60名学员参加了近半个月的学习。在这次会议上,杜治政、邱仁宗等学者就以义务论为主体的传统医学伦理学必须向以义务、公益相结合的生命伦理学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其后的几年里,本刊又分别对所涉及到的内容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了专题讨论,如人工授精、有缺陷新生儿、安乐死、器官移植、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健康权利等内容。
, 百拇医药
    6.3 面对新世纪的高层次研究。本刊关注到,医学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卫生政策的优劣。这种政策决策和管理的优劣和价值判断不仅仅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伦理学选择。而卫生决策与管理的伦理含金量越发加大,必须加以重视和深入研究。如有限的卫生资源的使用和分配仅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是不能完好地解决的,必须有伦理学的判断和选择。因此,我刊从1999年始重点进行了卫生保健改革和医学伦理学关系的讨论。这是我国第一次集中讨论有关医学伦理学在卫生改革中的作用、地位方面的问题。提出在卫生改革中,应把伦理学和经济学、管理学共同提到并重考虑的地位。应当关注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和效益性。这次讨论仍在继续中,已引起卫生决策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6.4 另外,本刊还对病人的自主权问题、危重病人的治疗决策和放弃治疗的道德价值、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克隆问题中道德法律问题进行了讨论。参加讨论的既有从事的医学伦理研究的专家,也有法律、科研、临床工作的专家。这些讨论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获得了学术界的首肯和赞赏。
, 百拇医药
    7 关于卫生保健改革思路的探索

    我刊从创刊起,就一直关注和重视医疗卫生政策管理、保健制度方面的问题。科技领域实行改革以来,我们也紧紧围绕着一些医疗卫生保健改革思路方面进行讨论,而不对一般的具体做法进行报道,这是我刊区别于其他管理、政策性卫生期刊的特点之一,本刊刊出这类文章336篇。

    较为系列、深刻的讨论集中在卫生资源管理分配、多层次的医疗保健组织和医疗保险、医学目的和医疗保险和医疗保健服务的改革、医疗保健改革与医学伦理学等方面。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此外,在80年代初期,本刊还组织了关于市场机制能否引入医疗卫生部门的讨论。

    1997年12期,我刊与美国《医学与哲学》合作,以专辑的形式发表了10篇关于欧美的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文章,详尽地对欧美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受到卫生政策研究和决策者的重视和首肯。另外,在国务院8部委制定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发表时,本刊就组织了7位从事有关卫生管理与改革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的评述。这些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中央体改委的重视,分别邀请作者讨论。

    另外,本刊还就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诺贝尔医学奖研究、人文社会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倡导科学精神、揭露伪科学、伪医学,促进边缘交叉学科的成长等方面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特别是本刊从创刊起就开设了一些专为新学科建立和发展的研究讨论栏目,为一种新的学科的生长提供了基地,有些学科正是从这个基地开始研究而逐渐独立,最后发展为一个成熟的学科,诸如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医学美学、医学社会学、社会医学、医学人类学、医学文化学、医学逻辑学等。另外,本刊的争鸣园地、编译选载、书刊评介等栏目也介绍和评论了不少有见地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维,也是很具特色的。

    (本文执笔 赵明杰)

    收稿日期:2000-10-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