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免疫系统 > 自由基
编号:10259679
自由基与铅中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1998年第3期
     作者:陆新华

    单位:200041 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980333刘卓宝 审校

    随着检测新技术的发展,自由基理论为铅中毒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归纳起来,铅主要通过抑制抗氧化酶活力,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而造成组织损伤。

    一、铅抑制抗氧化酶系统

    实验证实:铅能抑制SOD。Alder[1]采用改良Heikkla法,在以6-羟多巴胺为底物的自氧化系统中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各组染铅的浓度分别为0.17、0.33、0.67 mg/L。实验结果显示:3种浓度的铅均引起SOD活力显著下降。苏氏等[2]报道:铅染毒后,各剂量组大鼠红细胞SOD活力下降,并呈时间-效应关系。Sugawara等[3]报道:平均血铅浓度为57.1 mg/L的铅作业工人,其红细胞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明显下降;血铅浓度与红细胞GSH含量呈负相关。表明铅中毒可抑制抗氧化酶系统,削弱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使体内自由基积聚。
, 百拇医药
    二、铅造成氧化应激反应

    一般认为:铅主要抑制血红素合成过程中δ-氨基-r-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ALAD受抑制后,血中δ-氨基酮戊酸(ALA)在体内积聚且随尿排出增加。Monteiro[4]认为:ALA的氧化作用及ALA/氧合血红蛋白电偶自氧化作用(ALA/oxyhemoglobincoupledautoxidation)与自由基相关联,在铅中毒的氧化应激反应和卟啉症之间起着重要作用。所谓“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指一系列导致活性氧(如:、H2O2.OH、′O2、脂过氧基(LOO.))及相关物质产生的细胞内、外状态。Hermes等[5]认为:铅中毒时,过量的ALA是产生氧自由基的根源之一。另外,血红素合成酶受抑制,使原卟啉Ⅳ不能与Fe2+结合,导致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加,EFP与锌结合为锌卟啉。此卟啉类产物是体内许多物质的光敏剂(photosensitizer)[6],能引起光敏反应(photosensitization)。即在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可吸收能量至“激发态”,激发的能量可以传递给邻近的氧分子,使其成单线态氧(′O2)。受到激发的光敏剂本身可以造成其它分子的损伤,这种形式称为Ⅰ型损伤机制;光敏剂使O2激发成′O2,此类为Ⅱ型损伤机制,Ⅱ型损伤产生的′O2可直接诱发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更多的自由基。此外,细胞对不溶性铅盐的吞噬过程本身也可诱使“呼吸爆发”,表现为氧消耗增加、磷酸戊糖通路代谢加速和产生、·OH等自由基。1995年Stohs等[7]研究了汞、镍、镉、铅等金属离子的氧化机制,发现它们的毒作用机制均是使GSH和蛋白的巯基耗尽。铅能引起自由基增加是其基本的毒理作用,而活性氧的产生可能包括多种机制。
, 百拇医药
    三、铅中毒引发脂质过氧化的过程

    铅中毒导致体内积聚的·OH是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主要引发剂,其它如LOO.、脂自由基(L.)、脂氧基(RO.)、脂过氧基(ROO.)等都可作为引发剂,在反应过程中,可通过抽取(abstraction)氢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的链式和链式支链反应(Chain branching reaction);铅在体内经一系列代谢后与氧反应产生的′O2,可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直接形成脂质过氧化物;铅离子粘合到细胞膜上可促进铁依赖型脂质过氧化作用(Iron dependent lipid peroxidation)。而脂质过氧化作用一旦被引发,就可以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OH+LH→L·+H2O; L.+O2→LOO.;LOO.+LH→LOOH+L.;由此可见,一个活性氧可能导致大量的过氧化物形成。实验证明:铅接触工人的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升高,其血铅浓度与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浓度呈正相关[3]。氧自由基不但通过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引起细胞损伤,而且还能通过脂氢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引起细胞损伤。
, 百拇医药
    四、自由基造成的机体损伤

    1.对红细胞功能及寿命的影响:血液中红细胞是对脂质过氧化作用最敏感的生物组织之一。铅被吸收后最先与红细胞接触。铅可以抑制胞内抗氧化酶系,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另一方面,铅可以通过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红细胞膜作用造成红细胞的损伤:(1)膜通透性改变:stocks等[8]的实验证实,脂质过氧化作用可破坏红细胞膜结构,使之产生许多小洞,造成红细胞内容物包括血红蛋白溢出。受氧化损伤后,红细胞丢失钾离子,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最终发生溶血。Deuticke等[9]的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实验也得到相同的结果。(2)膜流动性改变:脂质过氧化作用可明显增加膜磷脂双层硬度,这与脂质过氧化中间产物丙二醛(MDA)有关。有文章报道[10]:由于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铅作业工人红细胞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MDA能使膜的氨基组分发生交联,即使在很低浓度(μmol/L),仍然能显著降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11]。(3)膜抗原性改变:有证据表明,红细胞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