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60125
谈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教育与科研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雪君 刘枫

    单位:300203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影像系

    关键词:知识经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000304 【摘要】 知识经济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与思想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中心任务。为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人才培养的模式应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树立人才资本意识,不断开拓科研空间,为科学研究赋予了更多更新的使命。

    随着以开发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世界首富—美国人比尔*盖茨的崛起,一个新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伴随21世纪的到来,叩响了世纪之门。
, 百拇医药
    知识的创新、开发、传播和运用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已经表明:产业发展的资本主要是创新的知识,比如:信息产业。掌握更新的知识将代替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拥有,换个方式讲,知识经济时代的资本将是知识。知识创新的基础就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可以说,知识经济进一步提高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科技产业的竞争,实际已成为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与利用等知识经济中的主要因素间的竞争。高等院校正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所以高等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知识经济之间竞争的结果,也可以说,知识经济的兴起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更新教育观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着知识经济为人类所带来的观念的变革,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更新,已迫在眉睫,教育的着眼点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将重点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上。展望世界,教育改革中开发人类创造潜能为使命的创造教育无疑是今后教育的一个方向,如在美国,目前已经有50多所大学设立了创造力的研究机构,创造力和创造教育的研究正在美国兴起。我国领导人也关注着创造力的培养,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鉴于此,国家教委根据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及时提出高等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 百拇医药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格式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加强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素质教育的核心。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作为知识经济的灵魂,使创新成为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的交叉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渗透于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办学模式、育人模式的各个方面。

    二、树立人才资本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综观国内外成功者,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人才的重视。如:美国的微软、德国的西门子等世界较大的跨国公司所取得的成就,无疑与其对人才开发、大胆启用有关。前文已经提到,人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影响产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也应作为一种资本,受到高度重视。特别在高等教育中,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提,是办学的第一资本。人才问题早就为我国的领导人所重视,改革开放20年,高等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好的说明这一点。将人才作为一种资本,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作为高等院校现有的人才、教学活动主体—教师,已经具有了广博的多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这些人才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传播知识,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每一点要求融入了课堂的每一分钟,每一次实验中,通过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实施了通才教育,素质教育。同时也将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再现。因为有了这些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的劳动,对未来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才得以实现。故此,人才,特别是教育人才,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的主要力量,应该被看作为一种资本。只有拥有人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
, http://www.100md.com
    三、拓展科研空间,使科研成为人才培养的必要补充手段

    从传统理论来讲: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加工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生产知识的活动,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其根本特征是创造性,创造性的主题就是创新。在高等教育中,科学研究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高校教师通过科研开阔思想,提高认识,以将科研成果直接、间接地引进充实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活跃学术思想,更新知识的目的。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培养学生智能的工作,从我国传统教育过程来看,教学过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带有较大的被动性,其主动性尤其是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更难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教师在进行科研过程中,通过科学研究激发和培养了教师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运用与教学过程中,使学习过程逐步成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从而达到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的目的。

    从现代理论讲,科学研究本身不仅仅是知识的转化与创新,科学技术还内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包含着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念。教师通过科学研究以及向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同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使学生的个性和个体潜能得以挖掘和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而这一点正符合国家教委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社会需要有主动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而主动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养成离不开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在进入知识经济的过程中,社会发展对人的主动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要求日益增加。而高等教育中的科学研究恰能弥补传统教育中在创造性教育方面的不足。
, 百拇医药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思想中人才培养道路“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智力密集区,最能产生新思想开发新技术。在世界各国都有一些大学为依托的科技中心。在“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中,产业与学校优势互补,不仅缩短科研与生产间的周期,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机会,尽早接触最新科技动态,切实经受科技训练,了解产业部门的需求,提高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敏感性,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有效服务及使用价值的能力,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成为高校科学研究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既不能没有教学,也不能缺少科学研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向学生传授现有的科学知识,科研则是以探索新知,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个性培养为主。不通过教学去继承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更无法进一步探索新知。而不通过科研训练,仅靠日常教学传授给学生有限的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智力,不能达到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执行部门,同时又是高科技的研究机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在由工业化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过程中,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哺育新技术,将知识创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的过程,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参与和渗透,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必要的补充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为科学研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科学研究赋予了更新的使命。

    (收稿日期:1999-5-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