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60156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初探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韩邦荣 张小军

    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环境医学研究所 天津 300050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基地;创新项目;创新人才;创新机制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000406 【摘要】 本文从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着手,探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1.加强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科研创新基地建设。为创新研究和开发提供先进的技术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完成高水平科研任务。2.选择和培育合适的创新项目。设立创新研究启动基金,重视交叉研究,选择具有学科前沿、独创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性项目,并给予扶持、资助。3.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制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措施以及在用人、晋升、考核、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以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4.加强技术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5.加强创新成果的扩散能力是创新能力得到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6.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新型科技创新机制,是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
, http://www.100md.com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作为科学研究机构(科研机构),如何加强创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其创新能力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对于科研机构而言,创新能力主要由科研创新水平和创新成果的扩散能力构成。科研创新水平主要看其从事的研究是否处于学科前沿,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属于新发现、新发明或技术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创新资源、人才、信息、设备、政策等因素。本文从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着手,探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一、加强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科研创新基地建设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创新成果转化,都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目前,虽然国家和部门之间设立了一定数量的重点实验室,但对大部分科研机构来讲,从事创新活动的场所仍然是自己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常常存在小而分散,仪器设备不集中,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自身学科布局、研究实力和仪器设备情况,进行优化重组,构建自身的研究创新基地。创新基地建设是在原有的实验室基础上,对带有共性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集中并重点投资。要按照国际标准,建设标准的实验用房,购置先进配套的仪器设备,完善实验用品和试剂的供应保障系统,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加强创新基地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新基地建设,来创造一流的科研设施和科研环境,为创新研究和开发提供先进的技术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完成高水平科研任务。
, http://www.100md.com
    二、选择和培育合适的创新项目

    创新项目的选择需要在广泛的文献调研及同类科研机构比较分析后才能得出。要根据自身的研究特点,突出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研究,瞄准国家目标,选择具有学科前沿、独创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性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创新性强的项目往往从学科交叉中产生。对于医学科研部门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医学的影响。目前,计算机、基因工程、生物芯片、传感器等技术正对医学研究带来深刻地变化。对于创新性强的项目,一开始申请国家、部门基金,可能因为研究基础不够,而不能得到经费的资助,这就需要本单位的科研部门给予最初的研究经费资助,以便打下足够的研究基础。如我单位设立的创新研究启动基金,每年制订创新研究项目指南,选择资助3~5项创新性强、并能带动本所学科发展的关键性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物芯片、压电免疫传感器项目还分别获得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三、培养创新人才是提高创新能力关键之关键
, http://www.100md.com
    创新的关键要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具有市场意识和技术扩散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目前,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状况虽有明显好转,但普遍存在知识陈旧,创新和竞争意识淡薄,创新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加速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并尊重个人的特长、兴趣和研究方向。其次,要制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措施。要彻底打破大锅饭,把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制度引进到人事管理中来。加快在用人、晋升、考核、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要大胆地把青年人才推向重要的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加速他们的成长。

    四、加强技术合作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新兴学科不断产生,对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靠个体力量为主的创新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合作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凡是重大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群体合作攻关的结果。如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两弹一星”、银河巨型计算机等的研制成功靠的就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大力合作。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可通过联合设计、联合研究开发、联合人才培养等方式与国内外技术领先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合作。通过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加强科技信息交流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从而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 百拇医药
    五、加强创新成果的扩散能力是创新能力得到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创新成果变为产品,形成产业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人们往往把科研开发、发明等同于创新,使科学研究和生产严重脱节,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创新成果难以扩散,形成生产力。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万项成果,而能够转化的只有20%左右。因此,必须加强创新成果的扩散能力。这就要求创新必须要面向市场,把是否有市场效果作为技术创新成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要做到面向市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在科研选题阶段就要与市场结合起来,技术创新课题论证时要吸收用户参与。因为用户一般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评价科技成果的优劣,并且能够从市场的角度来审视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更新换代,这样精心选择而完成的科研成果容易得到用户的支持。二要注意研究过程的规范化,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三要加强中试研究,搞好技术成果的成熟度,要以市场的观念来准确地表达技术。四是成果完成后要及时发布信息,通过媒体和中介机构把信息发布到市场,通过市场来吸引风险投资、直接转让或自身创办科技型企业。通过开发和转让最终要把创新成果变为产品,通过销售来实现利润,从而加大创新经费的再投入,确保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 http://www.100md.com
    六、完善创新机制是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

    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新型科技创新机制。要树立科研机构以科学家为中心的观念,要最大程度地发挥科学家的创造性。要主动地下放权力,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在明确课题责任的同时,规定课题负责人享有较大的人事调动、任务分工、经费审批和奖金分配权。建立加大创新基地建设的再投入机制,重点支持优先领域和一些创新性强的项目。制定人才激励政策,鼓励竞争,鼓励创新,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知识型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大课题经费、成果转让的提成比例。通过这些措施,来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创新进程,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创新机制激励下的创新人才培养,和作为创新活动物质基础的创新基地建设和创新项目的培育。

    (收稿日期:2000-05-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