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60322
采用答辩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年终考核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9年第7期
     作者:雷亮娴

    单位:541003 桂林,解放军空军桂林疗养院

    关键词: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90727 一、概况

    目前美国共有80余个血站,其中38个属美国红十字会(American Red Cross,ARC),其余分列美国社区血站(America′s Blood Centers,ABC)和美国血站(Blood Centers of America,BCA)名下。1997年美国共采血1200万单位,ARC占了50%,根据“献血员2000规划”,到2000年ARC的年采血要达到700万单位。

    ARC从1948年开始采血,最多时拥有56个血站(血液中心),从90年代起逐步调整合并为目前的38个,按地理位置分为西、中北、中南、北亚特兰大和东南等5个大区。各血站规模和服务半径不同,年采供血量小到5万单位,大到50余万单位。每个血站下设若干个固定分站和采血点,70%~80%的血液来自流动点。
, 百拇医药
    二、ARC高度统一的工作模式

    与ABC和BCA的松散型组织不同,ARC不仅拥有其所属的血站,而且从上而下管理严密,构成一个分布全国的统一的采供血网络。ARC对系统内的血液化验、调配、数据处理、用人和财务等都规定了高度统一的模式。

    ARC血站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化验室。1991年起ARC在全国建立了8个国家化验中心(NTL),统一进行化验,采血后血样空运到指定的NTL,NTL在17个小时内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回结果。 NTL每年处理样品 40~120 万份,化验项目有HBsAg、HBcAb、HIVp24抗原、HIV1/2抗体、CMV、HCV抗体、HTLV-1/2抗体、梅毒、血型(ABO和Rh)和不规则抗体。对准备将血浆出售给血制品厂的样品加测ALT,有时为报答献血员还加测血脂等生化指标。由于潜伏期等原因,输用化验合格的血液而发生传染病的机率估计为乙型肝炎2/10万份弱,丙型肝炎1/10万份,HIV1/百万份。
, 百拇医药
    1992年ARC在圣路易斯建立了全国血液调配中心(HUB),以平衡和协调各地供求和应付突发事件。各血站每年必须将一定数量的血液调拨到HUB,HUB年调剂量约为50万单位,其中50%通过HUB交接,50%在HUB的调控下直接在血站间交接以节省时间和开支。HUB还通过各国红十字会有偿向其它国家提供血液,通常情况下48小时之内即可送达。

    ARC从计算机软件公司IDM购买了采供血管理软件,经统一修改后推广使用,预计到1998年年底所有血站都将停止使用原来各自开发的软件。采用统一的软件后,各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流将没有技术障碍,ARC总部对各单位的运行情况一览无余。不久人事和财务软件也将统一。

    各机构的主任由ARC总部任命并发放薪水,质量保证人员由大区任命,其他人员由机构主任聘用。ABC总部对人员配置、岗位设置、职责待遇、聘用程序等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各血站的人员编制根据工作量而定,人员流动一般为10%~20%。根据职工教育提纲,雇员受聘前和任职中都要进行培训。为提高效率,各单位均雇有一定数量的钟点工,根据各自资格做技术或辅助工作。慈善团体和教会也定期派义工到红会做一些辅助性工作。
, 百拇医药
    一般情况下血站和NTL都是有盈余的,这也是管理有无成效的重要标志。但盈余部分不能随意开销,主要用于再投入等方面,所以有盈余不等于营利性,事实上红会的非营利性使所属单位享有减免税收等优惠条件,而因各种原因亏损的单位就只好由总部资助了。

    血站收入一般90%来自向临床供血,其余来自服务收入(如为医院配血)和出售血浆,(成分分离后的血浆仅30%供临床输注,70%出售给血制品厂)。开支一般33%用于人员支出及各类保险等;30%购买各类原材料和水电煤、电话及其它开销;10%交NTL作化验费用;6%上交总部作管理费;20%折旧和节余。各单位的财务只负责日常结算,主要由总部的财务部门控制。

    三、借鉴

    1.在业务方面:美国人均用血28ml,为我国的33倍。全血输注不到1%;血浆仅30%用于临床,其余均用于生产血制品;红细胞平均有25%经除白细胞过滤,有些医院达90%以上。在我国各地水平相差很大,全血输注平均在60%以上,在成分输注中血浆使用过多,白细胞滤器的使用刚起步,发达地区担负着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和向欠发达地区传播的双重职责,提高我国血液事业的整体水平任重而道远。
, 百拇医药
    2.在管理体制方面:ARC的统一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单位的权力和创造性,但对内简化了管理层次,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和均衡供求,对外则因规模效益而提高了竞争力。虽然由于体制不同我们不可能照搬照套,但其经验仍然很有启发。如NTL的统一化验不仅加强了对化验过程的控制,而且有利于及时采用新的检测技术和项目,血站也因统一化验降低了成本和机构精简而提高了效益。目前国内血站无论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都有各自的化验室,假如有条件的地方能开展集中化验,则不但能强化化验质量管理,而且可以以规模效益来缓解血液化验日益增加的经济压力。再如各地血站目前基本都采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但由于数据内容和标准不统一,硬件五花八门,各血站间不能进行数据交换,更谈不上联网和数据共享,这种应用是比较低水平的,只是用机器部分取代手工而已。在不可能推出统一软件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起码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软件开发标准,对数据结构、编码方法、接口标准等基本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否则目前开发越多,将来损失越大。

    3.在献血动员方面:献血员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就好比水源与水质的关系。ARC通过5个方面来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宜献血,即身份、健康问卷、体检、化验和建立不合格献血员数据库,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健康问卷。无偿献血是保证血液质量的关键,其依据就是献血员的意愿得到正确的表达和引导。无论第几次献血,工作人员都要向献血员详细解释问卷内容,要求其逐一回答并签字,有些州(如加州)的法律规定不如实填写问卷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判断献血适宜性的基本原则是不仅要确保用血病人的安全,也要确保献血员的健康,所以了解和尊重献血员对健康状况的描述,及时劝告不适宜或暂时不适宜献血的人员不要献血是献血动员的一部分,而我们有些人在动员献血时往往急功近利,片面强调动员难和献血员觉悟低,明知有些人身体明显不适宜献血也硬要其参加献血,理由是“身体好不好一化验就知道了”,看起来是为了工作,实际上适得其反。当事人及周围人员会感到工作人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漠不关心,从而对献血动员产生不信任,对献血产生抵触甚至反感情绪,这种切身体验的负面影响是绝不能低估的。化验是判断献血适宜性的5种方法之一,因科学水平、项目、成本和可操作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取代其它方法,有些人把化验当成唯一的标准,甚至对卖血者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要化验的),更是大错而特错。献血动员难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早已实现无偿献血的国家动员仍然难。美国从1948年就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到今天血站仍然要有相当数量的专职人员(叫作市场代表)花很大的精力来动员献血。美国还有一些我们没有的困难,比如美国没有单位献血指标的说法,献血主要靠个人的认识;有些雇主实在不配合,雇员们还得利用工余时间或周末献血。每年千余万人次的献血都是靠市场代表一个个地人盯人盯来的,一般每人每年要动员1万人次左右,工作量之大之细不难想象。我国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为全面推行无偿献血提供了法律依据,形势要求我们改变思路,从做指标变为做动员,如果没有这种人盯人的耐心和劲头,恐怕难以真正实现从卖血或义务献血到无偿献血的转变。

    本文承蒙美国红十字会路易维尔地区血站主任、上海市血液中心顾问薛燕申博士指正,谨此志谢

    收稿:1998-1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