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预防医学》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0521
伤寒Vi多糖菌苗人群免疫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广西预防医学》 1999年第2期
     作者:赵庆云

    单位:广西合浦县公馆人民医院(536119)

    关键词:

    广西预防医学990218

    1995年和1997年,广西合浦县公馆镇部分地区曾两次发生伤寒副伤寒流行,为尽快控制疫情,我们除了做好疫区食品卫生和水源防护、净化、消毒等工作外,还对易感人群进行了伤寒Vi多糖菌苗预防注射,现将两年跟踪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暴发流行的两个村(居)委所辖村(居)民作为跟踪随访对象。1995年7月1日至1996年6月30日作为第一观察期;1997年7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为第二观察期,两期共观察登记总人数为53000人,并且均是1995年前设有伤寒副伤寒病史者。将所观察的对象随机分为接种组14701人和未接种组38299人。
, 百拇医药
    1.2 材料及方法 两个年度所使用的伤寒Vi多糖菌苗均是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厂研究的产品。(1995年使用的批号:950320,规格:1ml/支;1997年使用的批号:970410,规格:1ml/支)。

    接种方法为取伤寒Vi多糖菌苗0.5ml于被接种者上臂外侧三角肌经消毒后肌肉注射。

    两个观察期的随访观察方法相同,即接种组观察时间为接种后15天起计时365天止。对每位接种者于接种后第45天起每间隔30天访视一次,接种组的14701人,每次访视均到位的有13050人,访视率为88.7%。并按下列项目登记:①发热;②玫瑰疹;③脾肿大;④伤寒面容。如出现①和其他任一点以上者再进行实检室检查,检查项目有:①血清肥达氏反应;②血常规。登记起病和发热时间。

    对未接种组划为两批观察,即是1995年7月1日至1996年6月30日为首批,1997年7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为第二批。访视项目同接种组,但信访间隔半年一次,同时对到本院治疗的该地伤寒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其病前有否伤寒Vi多糖菌苗接种史,结果本研究中的287例伤寒副伤寒患者无一例有接种史。
, 百拇医药
    1.3 伤寒副伤寒的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及确诊标准均按《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进行。

    2 结果与讨论

    1995年和1997年两年两期共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14701人,接种后15天至1年内经上述方法跟踪随访均无伤寒副伤寒病例发生,发病率为零;而两年两期未接种的38299人中发病人数为287人,发病率为74.9/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接种与未接种Vi多糖菌苗发病率比较 组别

    两期观察

    总人数

    两期发病
, http://www.100md.com
    例数

    发病率

    (1/万)

    未接种组

    38299

    287

    74.9

    接种组

    14701

    0

    0

    经过连续两个年度的随访观察,注射伤寒Vi多糖菌苗接种组的保护率达100%,高于文献报道的78.17%[2]。而且该组的接种者仅有少数人于接种后数小时内局部出现红晕和低热等反应。但接种组的100%保护率,可能与接种后访视率仅达88.7%,有部分人失访等因素有关。
, http://www.100md.com
    尽管如此,我们仍认为预防注射伤寒Vi多糖菌苗是确保接种者一年内不发生伤寒的一种既经济又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之一,尤其适合于洪灾后灾区各种生活设施未重建完善、饮食卫生较差的条件下对大面积易感人群使用。伤寒Vi多糖菌苗接种后,免疫力的持久性还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2 王志高,周伟忠,史 鉴,等.伤寒Vi多糖菌苗流行病学效果观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26

    1998-09-29收稿。1998-11-23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