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预防医学》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0532
119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西预防医学》 1999年第2期
     作者:温志红 温平城

    单位:温志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530021);温平城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广西预防医学990233

    病毒性脑炎(病毒脑)是一种与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于首发症状多样,特异性病原学检查困难,不易早期诊断,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可以导致患者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现对我院1992年6月~1997年12月收治的119例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119例中,男性75例,女性44例,年龄2~14岁。无明显发病季节高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约2/3病例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前驱症状。

    2 临床特征

    以发热、头痛、抽搐、精神异常多见。病程中发热102例(85.7%),抽搐、头痛各66例(55.5%),呕吐63例(52.9%),意识障碍40例,失语、视力障碍、步态不稳各7例,面瘫、球麻痹名4例;病理征阳性46例。

    3 实验室检查

    (1)急性期脑脊液(CSF)检查92例,34例细胞数高于正常,14例蛋白定量7400mg/L,糖及氯化物正常;81例作细菌涂片、培养,抗酸杆菌、隐球菌均阴性。(2)脑电图(EEG)检查92例中,急性期有88例(95.7%)异常,多数表现为弥漫性δ,θ活动;轻、中、重度异常者分别有15、51、22例。(3)颅脑CT检查62例中,18例异常,其中单灶或多灶低密度影11例,脑水肿5例,脑萎缩2例。

    4 治疗

    急性期给予病毒唑或阿昔洛韦治疗,视病情给予降颅压、止痉、降温等对症处理。恢复期部分病例辅以高压氧治疗。1994年底开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尽早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200mg/kg.d,连用3~5天,治疗40例患儿,与同期未用IVIG的37例患儿比较,前组38例临床痊愈,后组仅27例痊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χ2=7.09,P<0.01)。

    5 讨论

    5.1 诊断 本组资料显示CSF检查仅少数病例出现细胞数和/或蛋白定量轻度升高,不具特征性改变,但有助于脑炎类型的鉴别诊断。EEG异常率高,在3日内94.8%病例即有改变,伴频繁抽搐、昏迷者EEG呈重度异常,慢波频率更慢波幅更高;随病情减轻,大慢波渐减少;临床痊愈者83.9%EEG恢复正常;提示EEG对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轻重及治疗效果均有帮助。颅脑CT阳性检出率远远低于EEG,但其在定性诊断上优于EEG;本组7例临床疑诊颅内占位性病变,CT检查仅3例异常,于基底节见多个低密度影,加强后病灶无增强,按病毒脑治疗好转。因此,临床综合分析,结合CSF、EEG、CT等检查可对病毒脑作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5.2 治疗 除常规治疗外,有报导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病毒脑疗效确切,与激素合用可发挥后者长处而弥补其不足[1]。本组合用IVIG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愈率,且副作用小,故提倡早期,足量使用本制剂。目前,对儿童病毒性脑炎尚无特异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海生,潘光珍.2-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附24例报告.临床儿科杂志,1996,14(2):81

    1998-07-23收稿。1998-12-03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