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医药》 > 2000年第11期
编号:10261142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1期
     作者:史春雷 李颖 袁成录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66042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122 我们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组)的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含量,并与40例健康人(对照组)对照,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对照组40例,年龄20~65岁,其中男27例,女13例,均为体检健康者。白血病组48例,年龄16~59岁,男28例,女20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2例,分期为M226例、M36例、M46例、M52例、M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48例中,初治24例,未缓解[包括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及复发患者]13例,缓解11例,均除外感染及肝病。按1980年全国白血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分类及分型,根据临床表现、骨髓涂片瑞氏染色及细胞化学染色确诊。缓解标准按1978年全国白血病会议标准。IAP测定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试剂盒由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提供。以IAP>500μg/ml作为阳性参考值。IAP水平以X±S表示,对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 http://www.100md.com
    结果:两组IAP测定结果见表1。37例急性白血病(初治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治疗前后IAP分别 为963.6±291.3μg/ml及466.7±110.1μg/ml,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IAP水平比较(0.gif (881 字节)±S) 组别

    例数

    IAP(μg/ml)

    白血病组

    初治组

    未缓解组

    缓解组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24

    13

    11

    40

    1027.8±419.1*△

    901.7±278.2*

    416.8±106.2

    263.1±159.1

    注:与缓解组比较,*P<0.01;与未缓解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百拇医药
    讨论: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是由体内肝细胞、巨噬细胞及粒细胞产生的一种存在于人体血清和体液中的免疫抑制因子。近年来发现,IAP是异常α1酸性糖蛋白糖链结构的一种亚组分,它能诱导产生抑制性T细胞及抑制性巨噬细胞,是机体受肿瘤细胞侵害、免疫功能出现障碍时产生的物质。但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肿瘤细胞亦能产生IAP。IAP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含量越高,说明机体免疫功能越差;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是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免疫监管系统破坏而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免疫功能低下是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病理特征。目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在肿瘤治疗中逐步受到重视。据报道,血清IAP与肿瘤癌变速度、恶性程度及体积成正比,常显示较高的异常性。IAP持续升高常提示预后不良。

    正常人外周血液中可存在少量IAP,但含量低于500g/ml。分析本组资料,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AP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日本及国内有关报道相符。动态观察白血病组不同病期患者的IAP变化,我们发现 初治、未缓解患者IAP明显增高,缓解患者IAP下降,且初治及未缓解组患者经化疗缓解后IAP水平亦明显下降,并有显著性差异;6例生存期很短(不足2个月)的患者,IAP水平高达1000μg/ml以上,提示高水平IAP患者预后较差。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IAP含量可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及检测复发的一个参考指标 。

    收稿2000-03-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