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数理医药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1338
突聋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http://www.100md.com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薛 英 姜春秋 漆早霞*

    单位:薛 英 姜春秋 漆早霞*(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武汉430071)

    关键词:

    990323

    目前人们对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病因还认识不清,故临床上所用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盲目性。因此,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因素,深入探讨和认识突聋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寻求突聋康复转归的主导因素,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收集整理方法

    本文收集我院近5年住院突聋患者资料,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有关诊断依据及疗效分级标准,将资料完整的63例提供多因素分析。其一般观察指标采用询问及查询诊疗记录法收集资料;客观指标分别采用电测听仪(OB-822,丹麦产)、声导抗仪(AZ26,丹麦产)等法测定。治疗分三种方案:方案Ⅰ为扩管药物+神经营养剂;方案Ⅱ为Ⅰ+高压氧;方案Ⅲ为Ⅰ+Ⅱ+体外反搏。为便于微机分析,根据临床资料数量化整理技巧完成统一编码及其数量化处理,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突聋患者主要观察指标编码及资料数量化整理表 序号

    类别(预后)

    Gi

    年龄

    X1

    性别

    X2

    就诊时间

    X3

    耳别

    X4

    眩晕
, 百拇医药
    X5

    耳鸣

    X6

    沉闷感

    X7

    诱因

    X8

    电测听

    X9

    声导抗

    X10

    疗法
, http://www.100md.com
    X11

    1

    1

    40

    1

    2

    2

    1

    1

    0

    0

    4

    1

    3…………………………………
, 百拇医药
    63

    2

    42

    2

    2

    1

    0

    1

    0

    0

    1

    2

    1

    注:X3(发病至就诊时间,简称就诊时间),X9(电测听异常,简称电测听),X10(声导抗异常,简称声导抗),X11(治疗方案,简称疗法)。
, http://www.100md.com
    1.2 资料多因素分析方法

    将表1资料中疗效分类变量Gi(i=1,2,3,4)数量化为4类:1=无效;2=好转;3=显效;4=痊愈,标记为G=4。分析变量Xij(i=1,2,…n,j=1,2,…m)中,m=11个变量,n=63例。经Foxpro for window数据库管理软件建立数据文件,在Pentium微机上以SAS软件完成其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描述性分析

    本组63例,男性占73%,女性占27%,其性别比例约为2.7∶1。年龄平均为40岁(13~72岁),但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占总例数的70%)。按性别、年龄构成统计结果见表2。发病以右耳相对多见(占43%),70%病例无明显诱因,有感冒史、疲劳史和其他诱因史分别占14%、11%及4%。发病至就诊时间中位数平均为5天(1~90天),并发症状以耳鸣为主,其次为眩晕和沉闷感,其发生率依次为85.7%、43%和21%。在63例中,作电测听50例,其中以岛型为主占28%,其次为下降型占24%,凹槽型、平坦型及上升型分别占18%、16%和14%;作声导抗检查镫骨肌反射53例,双侧均未引出占42%、病例未引出对侧引出占40%。本组病例主要采用方案Ⅰ治疗,其次为方案Ⅲ、Ⅱ,分别占73%、24%和3%;分析表明其总有效率为62%(好转、显效及痊愈分别占33%、18%及11%),无效24例(占38%)。
, 百拇医药
    表2 突聋患者年龄和性别特征 年龄

    (岁)

    男

    女

    合计

    例数

    百分%

    例数

    百分%

    例数

    百分%

    10~

    2
, 百拇医药
    4.55

    0

    0.00

    2

    3.17

    20~

    10

    22.73

    2

    10.53

    12

    19.05

    30~
, 百拇医药
    7

    15.91

    6

    31.58

    13

    20.63

    40~

    15

    34.09

    4

    21.05

    19

    30.16
, 百拇医药
    50~

    5

    11.36

    3

    15.79

    8

    12.70

    60~

    4

    3.09

    3

    15.79

    7

, 百拇医药     11.11

    70~75

    1

    2.27

    1

    5.26

    2

    3.17

    合计

    44

    100.00

    19

    100.00
, 百拇医药
    63

    100.00

    2.2 预后估计的多类判别模型

    在多个变量的综合影响下,经逐步判别分析,11个分析变量中,分别有X11(疗法)、X8(诱因)、X5(眩晕)、X6(耳鸣)计4个有重要作用的变量进入判别方程:

    Y(无效)=-3.4821+1.5847X11+0.0383X8+0.6802X5+5.8013X6

    Y(好转)=-5.2190+1.9540X11+0.2957X8+0.8406X5+6.9416X6
, 百拇医药
    Y(显效)=-4.8570+2.8873X11-0.0843X8-0.0317X5+5.1096X6

    Y(痊愈)=-5.2746+0.7735X11+1.2680X8-1.4097X5+8.5280X6

    经Wilks Lambda等多种显著性检验法表明,差异有显著性,即判别方程有效(P<0.05)。经已知样品回代,判对符合率依次为70.83%、66.67%、81.82%及100.00%,平均为74.60%,误判率为25.40%。

    3 讨论

    突聋系指瞬间发生的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多能准确提供发病时间、地点与情形[1]。本病由Dekleyn(1994)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就病因、治疗及其预后转归作了大量研究[2~4],但迄今并无重大进展。如果能开展前瞻性研究,通过有计划的大宗病例临床观察,将有助于探索本病的病因,从而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郭梦和,王锦玲,黄维国等.多元逐步判别对突发性聋预后的估计.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7,5(2):60~63.

    2 刘开均,陈天保.医学科研与设计.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3 晏英初,石义生,王世迪.特发性突聋预后的判断.中华耳鼻咽喉杂志,1989,24:87.

    4 顾之平,佟玲,孙可淳.突发性聋预后及其一些因素的相关性探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81~83.

    收稿日期:1999-02-11, http://www.100md.com(薛 英 姜春秋 漆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