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世界》 > 1998年第12期
编号:10262030
艾滋病离你我是远还是近
http://www.100md.com 《健康世界》 1998年第12期
     作者:吴 非

    单位:

    关键词:

    艾滋病离你我是远还是近

    艾滋病进入中国已经整整13个年头了。感染者和病人一年比一年多,并且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意味着今后几年,受感染的人还要继续增多。

    艾滋病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艾滋病初起的时候,没有哪一位中国人把它当做一回事。

    记得80年代初,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为发表一篇关于发现艾滋病的消息,在编委中还引起过一番争论。有人主张刊登,理由说这是一种新发现的人类疾病;有人不主张发表,认为那是美国“性解放”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恶果,与我们传统的文化背景相悖,根本不相信艾滋病会在中国大陆成“气候”。
, http://www.100md.com
    后来经过讨论,还是登载了这条医学消息。据我所知,这好像是国内医学期刊首次将艾滋病介绍给中国读者。

    那时我想,艾滋病离咱们中国至少有十万八千里,登或不登都没有什么意义。

    1985年,北京协和医院的传染病科收进了一位奇怪的病人。病人是美籍的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刚入境没有几天就躺倒了。协和医院的王爱霞教授给病人做出了“艾滋病”的诊断。又过了几天,病人死了。他的病历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这是我首次仔细阅读的第一份艾滋病病历。

    说实话,当时看了这份病历,一点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怕之处。一个“老外”得了艾滋病,死在中国,算不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他的死与咱们中国人有什么相干?心里说,这病离咱们还远着呐。

    后来,事情逐渐不妙了。国人中间也发现了个把感染者,数量虽然不多,在12亿中国人中间少得像长江里的一滴水,但是,突然觉得艾滋病原来没有国界。外国人来中国,会把艾滋病带进来;中国人去外国,也会把它“请进来”,咱们黄皮肤的人和白种人、黑种人一样,对艾滋病同样没有先天免疫力,躲不开。
, http://www.100md.com
    但是,我对这种病还是“自我感觉良好”。只要坐得正,不怕影子歪。不嫖娼,不吸毒,和那些“高危人群”距离远一点,哪能染上艾滋病?

    许多人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作为期刊编辑,我要经常出去组稿。

    有一次,我去中国中医研究院采访一位专家,他刚从坦桑尼亚回国。在那里,他从事艾滋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得门来,有一位年轻的客人正在和专家谈话,见我进门,客人连忙起座,专家让这位年轻人坐到另外一张桌子前,请另外一位医生接着和他谈。于是我就势坐在刚才那人坐过的椅子上。

    我们在这边谈话,那边说话的声音也能传过来。听着听着,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原来那年轻人感染了艾滋病。他是南方人,在一家远洋轮船上做工,在非洲某地上岸,“一不留神”,染上了艾滋病。

    我的注意力在这一刻,全然不再集中在与专家的谈话上,屁股底下如坐针毡。这把椅子是那艾滋病感染者刚才坐过的,越想越后怕,虽然知道不会传染给我,可是心里真的一点也不自在……
, http://www.100md.com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艾滋病感染者。原来艾滋病离我并不远。那人的脸上没有刻着字标明他感染了艾滋病,看那人的脸色红扑扑,说话文文雅雅,一点也不像想象中艾滋病人的样子。

    1994年冬天,我去昆明开会。在那里与许多同志聊天,话题都离不开艾滋病。那时候,云南与“金三角”交界地区的边民中,一下子发现了成千艾滋病感染者。

    我问云南的同志,那些农民哪里来的钱吸毒呀?我的印象中,吸毒是费钱的事,不是腰缠万贯,谁也吸不起那玩意儿。

    主人笑笑说,那里毒品便宜,吸一天毒的花销,比你吸一包烟花的钱还少,也就是四五块钱。

    我的心里“咯噔”一下。那么便宜的毒品,简直像白给,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成了“瘾君子”,艾滋病不传播开才怪呢。

    这一次云南之行,我扭转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原来艾滋病进入中国并不难,我们并没有“设防”。
, http://www.100md.com
    回到北京,日子长了,艾滋病还远的想法又占了上风。

    有一天,一位朋友生病住院,有人去探视,回来说朋友的病房里曾经住过一位艾滋病感染者,住了几天发现了,让她搬出去了。

    于是我问这所医院的一位教授,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说,有时候病人住院时,医生并不知道他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比如,妇产科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一位产妇来生孩子,急急匆匆住进来,等生完孩子,化验检查结果才出来,产妇竟是艾滋病感染者。

    在吸毒者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了。去年仅仅一年,某省就在吸毒人群中发现了数十位受到感染的人。

    卖血的人中间,也陆续发现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北京今年就从外地“献血员”中发现了10名感染者;山西省发现的一名感染者,在受到感染后继续卖血。这样的消息让人听了以后,头发根简直都要竖起来。
, 百拇医药
    人们对性传播疾病、吸毒一类的社会丑恶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全国的性病病人和吸毒者多达数十万、上百万,而且数字连年都在直线上升,这些人就是艾滋病孳生的“温床”。我们周围这些人越多,其他人的健康受到的威胁也就越大。

    比如:那些以“三陪”为业的妇女,“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卷入性病和艾滋病的旋涡。她们往往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

    吸毒的人,就像赛场外的替补队员,始终徘徊在艾滋病的外围。一旦入了吸毒团伙,艾滋病就向他们频频招手。

    嫖娼的男人图的是一时快活。其实此时的“乐园”,正是性病和艾滋病的“领地”,真正在“与狼共舞”。

    男人或女人感染了艾滋病毒,自己的配偶首当其冲。如果他的行为不检,则他的“性伴侣”也不免受害。

, http://www.100md.com     怀孕的女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无辜的孩子成了第一位受害者。

    如果你患病需要输入鲜血,而鲜血一旦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污染,本来是救命的血液,此刻就会成为勾魂索命的“冤家”。

    如果你在路旁的发廊纹眉、穿耳朵眼,美容师们却没有消毒的意识,说不定你就会成为艾滋病的下一个“俘虏”。

    如果你去牙科看病,器械没有得到认真消毒,受到了艾滋病病毒的污染,你就暴露在艾滋病的阴影之下。

    如果你去注射,而注射器不是一次性使用的那一种,也难免受到艾滋病的攻击。

    如果你参加了一次车祸的救援工作,满身是血的伤员,恰恰是艾滋病患者,而那天你的手上正巧有一小块伤口……

    这一切,都会在未来的时日中出现。前不久,我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曾毅院士那里采访,他还讲到前几天东北一位白血病患者,由于输血感染上艾滋病的悲剧。

    我们的周围已经至少有30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

    谁能保证自己的周围没有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

    我们还能高枕无忧?

    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法宝。预防艾滋病,也要从教育入手。,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