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世界》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62069
拔牙与心内膜炎
http://www.100md.com 《健康世界》 1999年第1期
     作者:余光明

    单位:

    关键词:

    拔牙与心内膜炎

    有一位王丽姑娘,这几天犯牙痛,经口腔科医生检查,发现有一颗牙需要拔除。因为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所以医生在拔牙前先给她注射了两针青霉素,第二天才在局部麻醉下给病人拔了这颗坏牙。不料一周后,王丽突然出现高热,周身不适。请内科医生检查后,诊断为“心内膜炎”,并且说这病的发生与上次拔牙有关。

    王丽听了大吃一惊,为什么拔牙会引起心内膜炎呢?

    这种事其实并不少见。

    先说说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人们认识这种疾病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它是在一定条件下细菌等病原体侵犯心脏的瓣膜而引起的。心瓣膜受损后会形成赘生物。赘生物脱落会引起器官栓塞等异常表现。
, http://www.100md.com
    过去由于医学水平的限制和疾病表现的多样性,本病经常被误诊而延误治疗。当时还认为细菌是本病唯一的病原,因此称其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后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目前发现,不仅细菌可以引起心内膜炎,其他多种病原体也可以成为心内膜炎的致病因素,所以医学上已经将它正式命名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当然从总的发病率来看,仍以细菌导致的心内膜炎为多数,因此防治细菌性疾病是防治心内膜炎发病的重要前提。

    根据起病的缓急、条件以及预后,临床上将感染性心内膜炎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急性常发生正常人的心血管。起病急剧,病死率较高,病原体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发病前,多数病人原已有发病灶,如肺炎、骨髓炎、化脓性皮肤疖肿等,由此导致败血症,继而心脏内膜受侵犯,引起本病。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相对较弱,起病缓慢,有时十分隐蔽,相对而言,预后较好。这种类型容易发生在原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变,特别是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均有缺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有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也容易引发本病。
, http://www.100md.com
    造成这类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是草绿色链球菌。近些年来发现,肠球菌、白色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患有上述心血管病的患者,往往在咽喉炎、扁桃体炎或流产、拔牙后,产生菌血症,以及在心脏手术等情况下,病原体趁机侵入血液,细菌在已有损害的心脏瓣膜上沉积、滋生繁殖,形成赘生物,进而破溃,细菌再次进入血液,引起机体一系列复杂的异常表现。本文开头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病例。

    本病在临床出现的症状,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出现不规律的发热,严重者伴不同程度的贫血。第二是出现脏器栓塞现象,如脾栓塞、肾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脑栓塞,由此引起剧烈的疼痛或相关的症状。第三是心脏病变,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因此,凡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血管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即应高度警惕心内膜炎的可能。由于本病属于重症,需要及早作出诊断,进行合理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怎样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呢?一般正常人较少发生心内膜炎,但在有严重周身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败血症的形成,心脏内膜同样会被累及。所以对各种细菌等感染性疾病应进行认真的治疗,控制原发疾病。而对于原有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随时都要警惕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特别是这些病人在行拔牙、扁桃体摘除术、进行泌尿系统的器械检查、分娩或人工流产时,都应当在术前两三天开始注射足量的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抗生素,加强菌血症的防治,以免引起心内膜炎发生。本文开始介绍的病例,虽然拔牙之前也注射了两针青霉素,但是用药量和时间都不够,所以未能阻止心内膜炎的发生,当然也可能是抗生素对感染的细菌不敏感所致。

    一旦患病后,应该如何治疗呢?由于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所以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即使是病原并不十分明确,如果已经怀疑是这种病,就要及时治疗。在用药之前多次进行细菌培养检查也是有必要的,以便明确病原性质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活动,补充丰富营养。治疗本病一般首选的药物是青霉素、链霉素,其用药量都要偏大,静脉给药,疗程要长,以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作者简介:余光明,男,交通部北京交通医院主任医师(邮编:北京1000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