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62544
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氏畸形的术后监护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陈 静

    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22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80413 Ebstein氏畸形是一种罕见的三尖瓣先天性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预后不佳,手术病死率高达40%~50%[1]。该畸形的病理解剖有三个特征:①三尖瓣隔叶和后叶下移至右心室内;②有一个房化的右心室部分,位于三尖瓣环与隔叶、后叶附着处之间;③右心室畸形(三尖瓣以下的功能性右心室腔显著减小),室壁薄,收缩功能减弱。本病因其畸形特点不同,手术方法各异如三尖瓣成形术或三尖瓣置换术,目的是矫治三尖瓣功能障碍和折叠房化右心室部分。我科于1992~1997年对5例Ebstein氏畸形的患者施行三尖瓣置换术,均治愈,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监护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6~23岁,平均21.2岁。3例伴有房间隔缺损,1例伴有大动脉转位(主动脉与肺动脉互换解剖位置)。临床表现乏力、心悸、紫绀、蹲踞。心功能Ⅲ级3例,Ⅳ级2例。心脏听诊无杂音2例,胸骨左缘L2~L4听诊Ⅱ/6~Ⅲ/6级收缩期杂音3例。5例EKG示电轴右偏,右房肥大,右室肥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胸部X线摄片示心影扩大,B超及右心造影确诊为Ebstein氏畸形。5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探查见三尖瓣呈重度螺旋形下移,瓣叶发育不良,瓣环明显扩大,巨大右房,巨大房化右心室。即行三尖瓣置换术,置入机械瓣,同时行房化心室折叠术。3例伴有房间隔缺损者行房缺修补术,1例伴有大动脉转位者施行大动脉转位矫正术。

    2 结果

    4例术后恢复顺利,1例术后第2 d发生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1 min后复跳。术后B超复查,5例人工机械瓣功能正常,心脏明显缩小,1例三尖瓣右房侧收缩期轻度反流,关闭功能良好,未作特殊处理。5例随访2个月至5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良好。
, 百拇医药
    3 术后并发症的监护

    3.1 心律失常:三尖瓣置换术中容易损伤传导束或局部水肿发生传导阻滞。因此,术中安置预备性心脏起搏导线,术后严密心电监护,床旁备好除颤器、临时起搏器,术后常规静滴利多卡因2~3 d。本组1例术前EKG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多次发生室上速、短阵室速、频发室早、室性二联律等。经用心律平、西地兰、心得安、利多卡因,经微泵输注异丙肾上腺素,维持窦性心律80~100/min,并辅以激素治疗,3周后痊愈出院。本组3例术前EKG示窦性心律,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西地兰、异搏定、心得安等处理后转为窦性心律。

    3.2 低心排综合征:5例患者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术后极易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术后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尿量、CVP及末梢循环等,常规静滴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以增加心排血量。微泵输注硝普钠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外周阻力,2 d后改服开搏通。严格控制液体量,应用利尿剂,使患者轻度脱水。本组病例未发生低心排综合征。
, http://www.100md.com
    3.3 血栓栓塞:据报道,三尖瓣置换术后血栓栓塞发病率是30%[2],术后预防措施是抗凝。本组5例,术后36~48 h用抗凝药,华法林首剂6~9 mg/d,其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维持量,以维持凝血酶原时间18~28 s。不能口服者则用肝素0.5 mg/kg静注,每3 h重复1次,直至口服华法林为止。用药期间,观察有无栓塞症状及皮肤出血倾向。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四肢活动、肌力,头昏、腹痛及血尿,牙龈、鼻粘膜、眼结膜有无出血等。本组无1例发生血栓栓塞。

    参 考 文 献

    1 Carpentier A. 朱晓东译.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43~549

    2 顾恺时主编.胸心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45

    (1997-12-24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