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62562
抗精神病药引起猝死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梁绮霞 梁保嫦

    单位: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广州 510370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猝死

    护理学杂志980403 摘要 通过对1986~1996年住院精神病患者17 786例中33例发生猝死的时间、猝死前的主要精神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经治疗3~6个月出院精神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死因与用药剂量、合并用药、躯体状况等有关。提出应用抗精神病药要加强巡视观察及监护,以便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Clinical Analysis on Neuroleptic-induced Sudden Death

    Liang Yixia Liang Baochang
, 百拇医药
    Guangzhou Psychiatric Hospital, Guangzhou 510370

    Abstract The time of sudden death, psychiatric signs and electrocardiogram changes prior to sudden death were analyzed in 33 cases from 17 786 in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diseases from 1986 to 1996.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randomly selected 40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diseases in hospital for 3 to 6 month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ath caus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neuroleptic doses,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drugs, and the body conditions, etc. It was suggested that observation and care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periods of neuroleptic treatment to find the signs of sudden death in time, and further make effective measurements.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neuroleptics; sudden death

    猝死系指24 h内没有任何死亡迹象的非预期突然死亡[1]。本文通过对33例猝死病例和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40例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猝死与用药剂量、合并用药、躯体状况等有关,提出应用抗精神病药要加强生命体征、心功能和呼吸等监测,提高抢救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1986年6月至1996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17 786例中,发生猝死的33例(0.19%)。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1~64岁,平均42.85岁,<50岁22例,≥50岁11例;33例均施行了心肺复苏等措施抢救后无效死亡。
, 百拇医药
    对照组:同期住院治疗3~6个月治愈出院的精神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4岁,平均38.65岁,<50岁32例,≥50岁8例。

    1.2 猝死发生的时间猝死发生于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第1个月内15例(45.45%),第2个月内8例(24.24%),第3个月内10例(30.30%)。猝死发生于上午的5例(15.15%),中午的1例(3.03%),下午的5例(15.15%),上半夜的7例(21.21%),下半夜的15例(45.45%)。

    1.3 猝死前的主要精神症状和心电图改变

    猝死前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者15例(45.45%),精神运动性抑制者16例(48.49%),拒食者1例(3.03%),抽搐发作者1例(3.03%)。心电图:肢导联电压偏低2例,心肌劳损5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窦性心律不齐1例,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其余均未做心电图已死亡。
, 百拇医药
    1.4 方法

    对两组的疾病类型、起病形式、躯体状况、用药种类、剂量、合并用药情况等临床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2 结果

    2.1 疾病类型

    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类型比较 疾病种类

    研究组

    对照组

    例

    %

    例

    %
, 百拇医药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病

    器质性精神病

    其他

    22

    7

    4

    0

    66.67

    21.21

    12.12

    0

    33
, 百拇医药
    2

    4

    1

    82.50

    5.00

    10.00

    2.50

    χ2=1.723 P>0.05

    从表1可见,两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起病形式

    见表2。表2 两组起病形式比较 起 病 形 式

    研究组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例

    %

    例

    %

    慢

    亚急

    急

    22

    5

    6

    66.67

    15.15

    18.18
, http://www.100md.com
    30

    5

    5

    75.00

    12.50

    12.50

    χ2=0.656 P>0.05

    从表2可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躯体状况

    见表3。表3 两组躯体状况比较 躯体状况

    研究组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例

    %

    例

    %

    伴躯体疾病

    无躯体疾病

    16

    17

    48.48

    51.52

    10

    30

    25.00
, http://www.100md.com
    75.00

    χ2=3.960 P<0.05

    研究组伴躯体疾病的16例:肺结核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2例,甲亢2例,脑器质性病变4例,其他3例。

    对照组伴躯体疾病的10例:肺结核2例,慢性肾炎1例,肝炎2例,脑器质性病变2例,其他3例。

    从表3可见,两组躯体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伴躯体疾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可能具有更高的风险性。

    2.4 用药种类

    见表4。表4 两组用药种类比较 药 物

    研究组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例

    %

    例

    %

    冬眠灵

    奋乃静

    氯氮平

    氟哌啶醇

    舒必利

    三氟拉嗪

    甲硫达嗪

    其他

    16

, http://www.100md.com     9

    8

    5

    4

    2

    1

    7

    48.48

    27.27

    24.24

    15.15

    12.12

    6.06

    3.03
, 百拇医药
    21.21

    11

    13

    16

    3

    0

    0

    0

    5

    27.50

    32.50

    40.00

    7.50

, 百拇医药     0

    0

    0

    12.50

    χ2=11.26 P>0.05

    以上各项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 用药剂量

    见表5。

    表5 两组用药剂量比较 组别

    总例数

    平均剂量

    (x±s)mg/d
, 百拇医药
    t

    P

    研究组

    对照组

    33

    40

    754±737

    452±307

    2.16

    <0.05

    从表5可见,两组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用药剂量越大,引起猝死的风险性就越高。

    2.6 两组合并用药情况
, 百拇医药
    见表6。表6 两组合并用药比较 用药方式

    研究组

    对照组

    例

    %

    例

    %

    ≥两种药

    单一用药

    19

    14

    57.58

    42.42
, http://www.100md.com
    9

    31

    22.50

    77.50

    χ2=12.42 P<0.01

    从表6可见,两组合并用药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合并用药发生猝死的机会大。

    3 讨论

    3.1 与所用药物种类的关系

    文献报道抗精神病药发生猝死以酚噻嗪类最为常见[1,2]。作者把本文资料中猝死病例应用的几种抗精神病药进行了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不一致,提示各种抗精神病药均有使患者发生猝死的可能。
, 百拇医药
    3.2 与用药剂量的关系

    文献报道抗精神病药的剂量——反应曲线呈典型“S”形,从阈剂量开始,随着剂量增加,疗效逐渐上升直至最高峰(最佳剂量),继续增加剂量,临床效果不再上升,反而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2]。本文资料中的猝死病例均使用抗精神病药,其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用药剂量,结果符合文献报道。用药剂量与其毒副作用成正比反应,提示高剂量用药更容易引起猝死。应用抗精神病药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到有效剂量,尽量避免高剂量应用。但由于不同个体对药物吸收与代谢情况不尽相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别[2],因此,尽管是治疗剂量,也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定期测量四大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严重低血压是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

    3.3 与合并用药的关系

    两种或以上抗精神病药联用在临床上较为普遍,联合用药可能提高疗效。因为各种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不尽相同,对同一疾病,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其疗效可能互为补充,对不同靶症状各有其独特作用,联合用药以解除患者全部精神症状。但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毒副反应更多,致猝死的机会就更大[2]。作者对本文两组合并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合并用药比单一用药具有更高的发生猝死的风险性,因此,尽量以单一用药为宜。
, 百拇医药
    3.4 与疾病类型、起病形式和躯体状况等的关系

    作者对本文两组的疾病类型、起病形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类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急慢性精神疾患患者均可发生猝死,但两组躯体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伴有躯体疾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更容易发生各种严重危象,增加猝死的可能性。少数伴有躯体疾患,尤其是心脏疾患者,用药后数小时或数天突然发生猝死,可能是抗精神病药通过抑制神经肌肉细胞膜ATP酶系统而直接影响心肌,引起各种心律紊乱和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发生阿-斯氏综合征而突然死亡。国内外许多学者也提出了抗精神病药对少数患者可造成包括室颤在内的心律紊乱致死[1]。本文的猝死病例中,多例在猝死前均有心电图异常,所以在用药前后定期监测心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3.5 观察与预防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观察,是预防猝死、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观察用药后患者的情况,包括用药情况、躯体情况、精神症状和不良反应等,对药有副反应的患者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尤其要加强监护。Pecle等对“吩噻嗪猝死”与致死性紧张症进行比较,发现一部分“吩噻嗪猝死”患者的病史与“致死性紧张症”相似,即在一定时间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后接着发生突然的意外死亡[3],本文33例中也有15例类似这种情况。同时,猝死多发生于用药治疗的第1个月内,发生时间多是夜间,所以,对这些患者应做好24 h的监护,夜班护士尤其要加强巡视,细心观察患者睡眠情况,包括睡姿或卧位,呼吸与面色等,以便及时发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黄兴兵,黄 雄,童梓顺.住院老年精神病人猝死7例临床分析.现代老年医学杂志,1996,(1):84

    2 王祖沂,裴印权,金有豫主编.临床精神药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71~146

    3 伍凤生.精神病人猝死6例临床分析.上海精神医学,1991,3(2):80

    (1997-06-12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