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62588
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晚期心脏压塞病人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1998年第6期
     作者:章灵君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宁波 315041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8061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心脏压塞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多见于术后(24~48 h)出血造成急性心脏压塞,但也有少数病例发生在术后1周至数周之内,为晚期心脏压塞[1],临床上较易忽视。我院1993年11月至1997年6月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504例,术后并发晚期心脏压塞10例,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9~54岁。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行法洛氏四联症纠正术3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同时置换术3例。10例术前心功能均为Ⅲ~Ⅳ级,体外循环总转流时间74~152 min,平均108 min。发生心脏压塞时间为术后7~14 d,发生率1.98%。10例晚期心脏压塞病例均有进行性软弱、疲乏和心率增快超过正常的20%;9例有发热(体温38~39.5℃);出现尿量减少(20~40 ml/h)、肝脏肿大及颈静脉怒张各8例;呼吸困难、水肿各7例;奇脉5例。均经心脏B超确诊心包腔有大量积液,急行心包开窗引流术,引流出积液800~3 000 ml。由于观察与处理及时,全部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晚期心包压塞发生原因

    2.1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不当是晚期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本组3例为此原因所致。

    2.2 胸管引流不畅。本组3例因胸管有血块堵塞致引流不畅发生晚期心脏压塞。

    2.3 由于畸形或瓣膜病变严重,术前多伴有心功能不全,影响肝脏功能,或由于病变严重,手术复杂,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导致凝血因子减少。本组3例属此原因所致。

    2.4 起搏导线或左房测压管拔除后出血,本组1例属此原因所致。

    3 护理

    3.1 抗凝治疗护理。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不当致出血是晚期心脏压塞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换瓣术后病人抗凝必须十分小心,一般从术后第2 d开始,每天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根据PT口服抗凝药,使病人PT维持在正常人的1.5倍。并告之病人换瓣术后需要终身抗凝,出院后必须遵医嘱定时复查PT,按时准确服用抗凝药,避免剂量过大或不足造成出血或栓塞。
, 百拇医药
    3.2 心包及纵隔引流管护理。引流不畅是心脏压塞发生的常见原因,本组有3例主要是由于术后引流管被凝血块堵塞所致。在护理上要保持适当卧位,待病人清醒、血压稳定后常规给予半坐卧位,保持心包及纵隔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性质与量。术后2~3 h引流量可达150~200 ml/h,以后量逐渐减少,颜色由鲜红色逐渐变浅。护理中应固定好引流管,避免接管处松开或滑脱。术后早期每30~60 min挤捏引流管1次,避免引流管堵塞。

    3.3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晚期心脏压塞。一般心内直视术后1周病人精神状态日渐好转,外科吸收热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若病人表现为精神软弱,体温持续不退或恢复正常后又出现中度热或高热,护士应加强心率、心律、血压监测,重视病人主诉,动态观察体征变化,有心功能不全者常规记录24 h尿量。本组1例术后第8 d体温恢复正常,第10 d后又出现高热,体温38.5~39.0℃,脉搏116~124/min,精神软弱,主诉胸闷、气促,有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尿量减少等心功能不全表现。给予扩管、强心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考虑晚期心脏压塞可能,予B超确诊心包腔有大量积液,急诊行心包开窗引流术,引流量为2 000 ml,由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病人恢复良好。

    3.4 心理护理。本组术前心功能均为Ⅲ~Ⅳ级,晚期并发症的出现因不同的文化程度、年龄、性格、经济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在护理上我们抓住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心理疏导,并就心包开窗引流术的安全性、必要性及术后的配合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10例均消除不良情绪反应,树立治疗信心,配合治疗护理。

    参 考 文 献

    1 顾恺时主编.胸心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80

    (1998-04-15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