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2738
腹膜外结肠造口Ⅰ期翻套成形术病人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陈琪 黄玉琳 刘文清 张克明

    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成都 610083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90314 直肠癌根治常采用Mile′s(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方法。该术式不仅有可能发生内疝、肠管回缩或脱出和旁疝形成等并发症[1],而且有可能发生造口部水肿,感染内陷、狭窄,同时可影响排便功能。为避免或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我院1983~1996年对112例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病人行腹膜外结肠造口Ⅰ期翻套成形术,疗效满意,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112例中男86例,女26例,年龄21~76岁。均由病理切片证实为肛管直肠恶性肿瘤(包括鳞状上皮癌、直肠癌、平滑肌肉瘤及黑色素瘤),Dukes分期:A期54例,B期43例,C期15例。全组均在Miles术基础上再行腹膜外结肠造口Ⅰ期翻套成形术。术后随访了112例病人1~6年,获访率为91%(102/112)。本组病人均未发生与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且均有排便感。术后6个月内约有50%病人尚无明显排便规律,6个月至1年排便逐渐规律,一般<2/d,可借助主观腹肌收缩排空大便而无失禁现象。可用纸和纱布垫替代人工肛门袋,部分病人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完全去除人工肛门袋。5年生存率为65.3%,生存者生活自理,可担负一般家务劳动,能参加一般社交活动。
, 百拇医药
    2 手术方法

    经腹会阴联合径路切除远端乙状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组织及直肠,并作结肠造口。造瘘外口选于髂前上棘、脐孔与左肋弓最低点构成三角中心点,内口位于髂窝后腹膜与乙状结肠上段系膜外侧裂隙,用鼠齿钳夹起外口标记点皮肤,切除2.5~3.0 cm直径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及脂肪,显露腹外斜肌腱膜作“十”字切开,再用钳分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显露腹膜但不切开,将备造瘘的结肠残端经隧道拉出腹壁约6 cm,与距结肠残端3 cm处以结肠浆肌层和皮肤切缘真皮层对称性缝合,以固定翻套重建内括约肌,然后将结肠残端缘与皮肤缘套真皮层作1周间断缝合,即呈造口Ⅰ期翻套成形。

    3 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病人对术后建立人造肛门极易产生疑虑、恐惧及紧张心理。我们针对不同个性、年龄的心理特点,以和蔼的语言安慰病人,耐心解释,讲明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并介绍此手术的先进性(造口部无需拆线与扩肛,可用纸和纱布垫替代人工肛门袋,不但可以减少并发症,而且可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使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 百拇医药
    3.2 肠道准备:术前3 d嘱病人进无渣饮食,口服灭滴灵0.4 g,3/d,链霉素0.5 g,2/d;术前1 d禁食,口服洗肠粉9.83 g(氯化钠8.38 g,氯化钾0.75 g,碳酸氢钠0.70 g),加水3 000 ml,以清洁肠道,术晨清洁灌肠。

    4 术后护理

    4.1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BP、P、T的变化,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有无造口部水肿,观察骶前引流液的颜色及数量,以及时发现腹腔内有无活动性出血,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防止肠管回缩、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4.2 切口护理:用塑料薄膜将造瘘口与切口隔开,避免粪便肠液污染引起感染。术后给予牛奶、全能素饮食(无渣流汁),可使首次排便时间推后,从而避免腹部切口与造瘘口被大便污染,以保证切口Ⅰ期愈合。

    4.3 造瘘口护理:术后用生理盐水清洗造瘘口,1/d,使之保持清洁、干燥。密切观察拉出的肠管血运情况,若肠管色泽红润说明肠管血运良好,如色泽暗红则说明肠管有感染甚至坏死的可能,应予及时处理。本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 百拇医药
    4.4 基础护理:术后禁食期间,应由静脉补充营养,待肠鸣音恢复后根据病情给易消化吸收、高营养少纤维的饮食;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因直肠癌术后病人留置尿管时间长,术后第2 d开始用1/5 000呋喃西林液250 ml冲洗膀胱,1/d,以防尿路感染。

    4.5 出院指导:①加强饮食卫生,避免腹泻;②注意保暖,避免感冒;③练习定时排便,1年左右在养成排便习惯后,可用纱布垫与卫生纸替代人工肛门袋;④定期来院复查。

    参考文献

    1 吴菲.直肠恶性肿瘤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实用外科杂志,1990,8(1):416

    (1998-05-25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