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62881
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程序化护理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何义平 杨文琼 张敏 赵蕾 彭娜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中心,重庆 400042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990617 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公害[1-4]。交通事故所致严重多发伤患者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1994~1998年,我科对收治的113例交通事故所致严重多发伤患者,实行程序化护理,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9例,女24例,年龄4~74岁,其中17~38岁77例, 占68.1%。致伤原因以撞击为主;事故多发时间为7∶00~12∶00及13∶00~18∶00;受伤至入院时间最短30 min,最长12 h,其中2 h内67例,2~4 h 35例,>4 h 11例。伤情按AIS-ISS(90)评分标准评定,>16分为严重创伤,本组ISS评分16~50分,平均29.6分;受伤部位2~6个,平均3.2个。其中颅脑伤伴胸腹伤35例,胸部伤伴腹部伤26例,胸腹联合伤12例,腹部伤伴四肢伤14例,胸部伤伴四肢伤10例,其它16例。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108例,占95.6%。死亡13例,死亡率为11.5%。
, 百拇医药
    2 护理

    2.1 配合医师尽快实施一问、二看、三测、四摸、五穿刺的五步检诊程序,及早明确诊断

    一问:问外伤史、外力的方向、受伤部位、伤后表现和初步处理,如患者不能主诉受伤情况,应尽可能询问目击者或陪送人员;二看:看面色、呼吸、结膜、瞳孔、伤部情况;三测:即测血压,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四摸:摸脉搏、皮肤的温湿度、气管的位置、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有无异常活动;五穿刺:对疑有胸腹腔损伤应立即进行诊断性胸腹腔穿刺,必要时重复穿刺,对穿刺阴性而可疑有腹腔损伤者,行腹腔灌洗。

    2.2 快速实施一给氧、二通道、三配血、四置管、五皮试、六包扎等急救护理措施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本组病例多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早期给氧可提高组织血氧含量,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对合并头面部伤、胸部伤患者,常出现舌后坠、血液、痰液阻塞呼吸道,可应用舌钳、放置口咽通气导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中流量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病例紧急行气管插管12例,气管切开18例,均收到及时畅通呼吸道、改善缺氧状况的显著效果。
, 百拇医药
    2.2.2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扩容:本组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108例,对此类患者,快速扩容,尽快恢复有效的循环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头胸部伤建立下肢通路;腹腔脏器、骨盆及下肢损伤,选用上肢、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为宜,以免输入的液体在损伤部位分流,加重损伤部位的充血水肿,而不能有效扩容。但对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如无休克征象应限制入量。选用16~18G动静脉留置针较好,该针管径粗、补液速度快。对穿刺困难者应进行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置管。首选平衡盐液,量为1 000~2 000 ml,40~60 ml/min。

    2.2.3 配血:在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抽取血标本,交叉配血,尽快补充全血。

    2.2.4 置管:留置胃管、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对伴有血气胸者及时配合医生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是否有进行性血胸存在。后者一旦明确诊断,即行开胸探查止血。
, http://www.100md.com
    2.2.5 皮试:遵医嘱及时作青霉素、奴夫卡因、TAT皮试,根据结果尽快使用抗生素,一般在术前1 h内为宜,以维持血药浓度,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2.2.6 包扎:对开放性骨折及出血伤口均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初步固定伤肢 ,待病情稳定后进一步处理。

    2.3 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3.1 监测:本组患者常规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并根据伤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监测项目。呼吸功能不全使用呼吸机者,监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气道压力等;对循环功能紊乱或衰竭者,应用中心静脉管或漂浮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并计算出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氧耗量和氧输送等。对颅脑伤者监测颅内压、意识、瞳孔改变等;肾功能监测项目为每日血、尿电解质,每小时尿量、尿比重,24 h出入量等。根据需要进行凝血及肝功能等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 http://www.100md.com
    2.3.2 护理: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复杂、留置管道多、卧床时间长,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每位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建立治疗和护理执行单,对所有的治疗、观察、基础护理项目安排具体的执行时间,执行后作标记,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无误。

    2.4 心理护理

    交通事故伤患者多为青壮年(占68.1%),对突然的致伤打击无思想准备,相关知识缺乏,其心理反应通常表现为愤怒、忧虑、压抑,根据其心理特点,关心安慰患者,并以沉着、有序、忙而不乱的工作作风、高质量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加强交通事故伤的研究.中华创伤杂志,1990,6(1):1

    2 王正国.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伤概况.中华创伤杂志,1995,11(2):70

    3 蔡汝宾.创伤救治的进展.中华创伤杂志,1995,11(5):291

    4 杨映波,王正国,朱佩芳等.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调查中若干要素分析.中华创伤杂志,1993,9(2):79

    (1999-02-01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