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63090
生脉注射液结合氧疗对AMI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熊守珍

    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干部病房,武汉 430022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000619 为探讨氧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我科于1995年5月至1999年5月,应用生脉注射液结合光子氧透射液体疗法(简称氧疗),对38例AMI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将1995年5月至1999年5月临床诊断为AMI 7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50~89岁,平均65岁。其中并发心力衰竭17例,严重心律失常8例,传导阻滞8例,休克5例。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8~89岁,平均63岁,其中并发心力衰竭14例,严重心律失常9例,传导阻塞10例,休克5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将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接无菌输液管)充氧3~5 min(氧流量5 L/min),然后静置2~3 min,加入生脉注射液80 ml(由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生产,22-4868-川卫药准字号,每10 ml中含人参1 g,麦冬3 g,五味子1.6 g),采用一次性石英输液器(河南光电技术研究所生产ZWG-B光量子氧透射治疗仪)进行紫外线照射、磁极化的同时,输注给病人体内,20~40 gtt/min,1次/d,3周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口服消心痛10 mg,3次/d,静脉滴注10%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硝酸甘油10 mg(合并低血压暂不用),1次/d,30gtt/min,同时给予营养心肌的基础治疗,3周为1疗程,两组均接受1个疗程治疗观察效果。

    2 疗效标准

    2.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S-T段及T段接近正常,心肌酶谱明显下降。无效: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均无改善。
, 百拇医药
    2.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 组 患 者 疗 效 结 果 比 较 组别

    例数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总有效率

    例

    %

    例

    %

    例
, http://www.100md.com
    %

    例

    %

    治疗组

    对照组

    38

    38

    15

    10

    39.47

    26.32

    22

    21

    57.89
, 百拇医药
    55.26

    1

    7

    2.63

    18.42

    37

    31

    97.37

    81.58

    χ2=8.59 P<0.05

    3 讨论

    生脉注射液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经科学加工而成的中药制剂,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膜Na+-K+-ATP酶[1]的活性而影响Na+-K+和Na+-Ca2+内流增加,从而增加心肌的收缩力[2],提高心输血量[3],增加心肌的泵血功能,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及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状况,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加缺血心肌的能量储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因其具有抗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2]
, 百拇医药
    氧疗对心肌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又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并有负性自律性和负性传导作用,有利于消除折返,防治心律失常。而且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注意保证充氧时间,充氧5 L/min到氧饱和浓度,经紫外线照射携带量子能量、氧、臭氧进入体内。操作时注意自我保护以免紫外线灼伤眼睛,同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调节输液滴速20~40 gtt/min。本组应用生脉注射液加氧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8例,除1例系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合并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外,37例效果良好,总有效率97.37%。

    参考文献

    1,秦腊梅,杨金铎,廖家桢.生脉散对大鼠心肌细胞ATP酶活性影响的进一步观察.中国急救医学,1983,9(2):326

    2,董守珍,荣烨之,温文虎等.生脉散对阿霉素致亚急性心肌毒性的防治作用实验研究.中华心血管杂志,1987,17(6):371

    3,金生桥,段生福,牛汝楫等.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对慢性缺氧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3):162

    收稿:1999-12-21

    修回:2000-03-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