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63116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再探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欧少青 钟妹 刘培娟

    单位:广州市芳村区人民医院,广州 510370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000638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拔针时由于按压不当,常导致皮下出血。曾有护士对拔针按压方法进行探讨,我们借鉴了这些经验,探讨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法的止血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4~11月行静脉输液的病人258例,男152例,女106例,共输液1 408例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31例,男80例,女51例,平均年龄(39.0±12.2)岁;输液726例次,平均5.54例次,对照组127例,男72例,女55例,平均年龄(41.2±15.7)岁,输液682例次,平均5.37例次。年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t=1.03,P>0.05)。上述病人所患疾病为肺结核、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出凝血时间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观察组: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 cm,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被压(简称直压法)。对照组: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垂直横压在皮肤针眼上(简称横压法)。两组均用7号硅胶针头穿刺,拔针时由护士按压,时间2~3 min。

    出血判断标准 皮肤出血:拔针按压后,皮肤针眼可见血液溢出。皮下出血:拔针按压后,皮下形成血肿或皮下瘀斑。

    2 结果

    观察组皮肤针眼出血12例次,皮下出血7例次;对照组皮肤针眼出血13例次,皮下出血63例次。两组皮肤针眼出血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χ2=0.13,P>0.05);皮下出血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50.93,P<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临床上时有发生。在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1],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关。因此,在拔针按压时需将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按压。而基础护理学教科书中只描述:静脉穿刺完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片刻[2]。故有些护士用棉签与血管垂直压在皮肤针眼上。因棉签直径小,受压面积较小,往往不能将血管针眼同时按压,以至形成皮下瘀血。而用直压法,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1~2 cm,可使两个针眼同时受压,防止了局部皮肤及皮下出血。

    两组病人均有皮肤出血现象,观察组12例次(1.65%),对照组13例次(1.91%)。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仍需注意。其原因:一方面是护士在按压过程中棉签偏移了皮肤针眼而出血;另一方面可能与按压的力度和时间有关,力度不够或时间短,都起不到止血效果。故护士按压时应认真负责,不能急于离开病人。
, http://www.100md.com
    通过对静脉穿刺拔针应用直压与横压法比较,观察病人皮下出血情况,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直压法明显优于横压法,既有利于病人的再穿刺,又减轻了病人的身心痛苦。

    参考文献

    1,杨英华主编.实用护理手册.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5.49

    2,余爱珍主编.基础护理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6

    收稿:1999-10-31

    修回:2000-02-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