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护理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63690
人道.人格.人生——记我国著名护理学专家王美德主任护师
http://www.100md.com 《山西护理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王馨荣 方慧麟 郝如一

    单位:王馨荣(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15006);方慧麟(苏州医学院 215006);郝如一(江苏省苏州市红十字会 215006)

    关键词:

    山西护理杂志000101 姑苏之春,温暖宜人。1996年暮春,国际护理信息讲习班正在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卫生学校礼堂举行。来自各地护理学界的同仁及前来讲学的美国护理学专家济济一堂。开学典礼上,当美国护理学专家苏珊娜博士和弗赛博士提议全体学员向一位年过八旬精神矍铄的老人致敬时,人们不约而同地将敬佩的目光投向她——我国著名护理学专家王美德主任护师。

    王美德之所以受国内外护理学界的敬重,是因为她以渊博的学识、深厚的造诣、丰硕的成果奠定了她应有的学术地位,更因为她的人道博爱之心和完美人格魅力而受到广大病人的爱戴。
, 百拇医药
    人道的足迹

    王美德,1915年出生在北京市通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0年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贝满高中,1933年毕业后,因家庭贫困而报考了无需支付学杂费的天津益世高级护士学校,1937年通过全国护士会考,以优等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在王美德就读高中和护士学校期间,比她年长16岁当教师的大姐,不仅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而且给予她博爱平等、爱国爱民进步思想的熏陶,并影响着她的一生。那时,她就加入了红十字组织并从事人道主义工作。七.七事变后,王美德先后任北平协和医院及北平医院护士、护士长工作,1948年任苏州博习医院护士长,1958年任该院护理部干事,1960年先后任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医务处副主任兼任护理部主任。

    南丁格尔有句名言:“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这句话也正是王美德一生工作的写照。解放前,我国经济落后,战事频繁,疫病流行猖獗,百姓深受其害。作为一名红十字会工作者,王美德痛之于心。她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戴上红十字袖章,来到传染病病房当护士。她热情地将当时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白喉、猩红热、伤寒、麻疹等病的预防、护理知识向病人、家属和周围群众宣传。她这种热衷于护理科普宣传的精神贯穿于一生的工作之中。花甲之年,她还带头到农村防治血吸虫病,并利用机会,抽出时间向农民宣传血吸虫的危害和相关的防治知识,苦口婆心,溢于言表。农民们都说,这位护士阿婆心肠真好。1983年她退休前夕,还在苏州市组织举办了“公共卫生护理”学习班,指导各医院在职护理骨干进行家庭访视,深入学校、工厂进行卫生宣传。退休后,她又在老年大学、晨练之时和朋友交谈之际进行健康咨询和宣教。她说,护理科学服务于人民大众,我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把这些知识教给人民大众。
, 百拇医药
    与生俱来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熏陶,使慈眉善目的王美德对病人备加关爱。一次,一位支气管扩张病人突然大口咯血,几乎窒息!王美德迅速用足力气将病人体位倒立,拍打胸背,继而用手从病人口内挖出血块。尽管污血溅了她满头、满身,她连眉都不皱,忙着为病人吸氧、擦洗、换被褥……

    有一天,王美德路过一户住家门口,听见屋里有人以颤抖的声音在叫唤:“我受不了啦,我不想活了!”她立即停步,只见门里有几位妇女神情焦急,不知所措。进门一看,原来是位80多岁的老太太因10多天未解大便,难受不已。老太太说,简直比生孩子还难过,边说边在地上打滚。她连忙安慰老人说有办法处理,并将食油涂于老人肛门四周,遂将润滑好的手指伸入肛门里,轻轻地、一点一点地抠,终于抠出一大堆干羊粪般的大便。老人顿感轻松舒服,忙不迭道谢救命恩人,还打听姓名。王美德告诉老人,我是一名从事护理工作的红十字会会员。她还向老人讲解预防便秘的知识。

    有一年,苏州乙型脑炎大流行。一名5岁的农村患儿奄奄一息,医生要求家属抽血输给患儿,孰料家属怕抽血伤身体影响劳动,犹豫不决。在此紧急关头,王美德毅然捋袖献血,在场的人都感动流泪!其实,王美德身体并不壮实,家中孩子小,家务活儿重,再加上长期超负荷工作,以致有一次做晨间护理竟昏倒在病人床边。
, 百拇医药
    平时遇到生活有困难的病人,她总是解囊相助。医院为高热病人降温准备的冰块一时告罄,她就自己掏钱买棒冰来代替;还自费买来理发工具,为经治疗出院的血吸虫病人洗头理发,让他们以健康人的面貌与家人团聚。人们都记得在三年自然灾害的60年代初,她长期资助一位昆山县血吸虫巨脾症的病人所需的口粮和生活费用,以致于有一天回到家中已囊空如洗,儿子向她要两分钱打开水,她掏了半天口袋也拿不出来。王美德认为,在亲人和病人的天平上,后者的砝码理应更重。

    1976年夏,唐山大地震令世界震惊。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派医疗队援唐,王美德义无反顾地报名,因年逾花甲,未获批准。她转而挑起了本院接收唐山伤员的重担,她认为这同样是对灾区的人道主义援助。医院床位紧,院方决定腾出图书馆阅览室和走廊作临时病房。为使唐山伤员得到尽快救治,王美德带领护士姐妹们仅用一天时间就备妥了一切。但是,骨折伤员所需的大小垫圈无法解决,市售橡皮垫圈不透气,易致褥疮,可小垫圈又买不到。她便叫上几位护士用休息时间自制垫圈。她们从汽车库房找来报废的海绵垫,清洗晒干,缠上绷带,制成大垫圈;又将零碎边角料制成中小垫圈。大批伤员一到,这些垫圈便派上用场。在王老和护士们的精心护理下,所有入院的唐山地震伤员无一例发生褥疮,就连转来时原有褥疮的伤员也愈合出院。
, 百拇医药
    大批地震伤员的到来,令王美德筋疲力尽;伤员的悲惨遭遇更令她同情不已。她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她不仅要为伤员处理躯体的病伤,还要为他们抚平心头的伤痕。护士反映伤员听不懂苏州话,语言难以沟通,她想到自己是北方人,理应担当起沟通语言和心理护理的责任。入夜,她总是拿着手电筒,挨个巡视伤员,询问病情,安慰疏导。一位女病人一度痛不欲生,王美德每晚都陪她谈心,帮助她重燃生命的火花,重建生活的信心。女病人出院那天,突然对王美德说:“你待我太好了,我虽失去了亲生妈妈,但我又有了你这位干妈妈,你让我叫一声妈妈吧!”其实,王美德从不认干亲,不知多少病人想认她作干妈,都被谢绝了。但这一次,王美德破例认下这位干女儿,为的是以人道真情去抚慰那颗受伤的心灵。

    北方来的伤员吃不惯南方的伙食。王美德一方面督促食堂加以改进,一方面自己动手包北方水饺给伤员吃。每当大家端上水饺时,无不由衷地感谢心善手巧的王美德。

    护士是人道主义的天使,王美德就像天使般置身于病人之中,给他们安慰、温馨、力量和信心。即使是对濒临死亡的病人,她也总是给予精心的护理,不失时机地满足其身心需要,使其安然离开人间。她常说作为一名护士,第一要有爱的信念——事业心,第二要有爱的意志——责任心,第三要有爱的情感——同情心。她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在60年的护理生涯中,她给病人的第一感受是热情和蔼;她给病人的第一感觉是技术娴熟。她用爱心使多少垂危的生命重获新生;她用爱心给多少绝望的心灵抹去了声声叹息,送去了人道的温暖;她用爱心使每一艘搁浅的生命之舟重新驶上希望的航程。
, 百拇医药
    在王美德身上,还有一种无形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力,这就是——

    人格的魅力

    王美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人道主义护理工作者,而且是一位优秀护理管理和教育专家。在她主持下,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逐步建立了一整套护理规章制度,统一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在苏州地区率先开展责任制护理,实现了病房管理制度化、操作常规化、书写标准化,建立了带教网络和护理查房制度等。王美德对护士要求严格但却不训人,总是让人心服口服。作为一名老护理工作者,她有着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王美德非常重视护理教育,她长期亲自兼任医院附属卫生学校教师,传授医院管理学、医院护理学、护理心理学、责任制护理及有关护理方面的一些新理论,深受师生们的好评。她为医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护理专业人才。对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她不仅重视护士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对青年护士人格品行上的传帮带,在情操的培养上下功夫,在潜移默化的转变中找方法。她常常带领新上岗的年轻护士举行“传烛仪式”,通过宣誓,使这些天真少女实现一次从护校学生到肩负社会责任的天使情愫间的心理飞跃。
, 百拇医药
    护士在医院中没有专家教授的显赫地位,少有眩目的科技成果,但是,为了生命的延续,这个群体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与牺牲。她们不图回报,但需理解。为此,王美德利用各种场合与机会,在全国许多省市宣传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重要性、技术性,以取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重视。1980年,王美德联合11位护理学专家,就当前护理工作及地位问题,给邓颖超写了一封汇报信,得到了邓大姐的充分肯定并批示有关部门加以解决。这些护理老专家以她们的人格力量促进了问题的解决。1982年,国家为高级科技人员评定技术职称时,正式规定了护士系列享有同医、药、技一样的高级技术职称的评定权利。

    1993年,王美德主编的《现代护理学辞典》被评为首届全国护理科技进步一等奖。她赴京领奖后,便用奖金购买了一些南丁格尔肖像画带回苏州,赠送给市护理学会和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她希望年轻护士们都以南丁格尔为榜样,发扬人道主义和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精神,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争做贡献。1998年5.12前夕,王美德又联合宋珍英、周月英两位苏州护理界前辈,函购南丁格尔肖像画18张,分送给苏州医学院护理系和十几家市县级医院护理部,希望南丁格尔精神代代相传。
, http://www.100md.com
    作为一名卓有学术建树的护理学专家,王美德还通过著书立说,传世后人,实现了自己——

    人生的价值

    “不断总结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然后再用来指导护理实践”,这是王美德的可贵之处,也是她对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1957年,王美德主编了江苏省第一部《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操作技术规程》,在医院建立了新的医护工作秩序。1962年,随着医疗业务的发展,王美德修订该书。在十年动乱后期,她目睹了医院护理工作走向低谷,心急如焚,再次修订该书第三版并于1978年出版,备受欢迎。前中华护理杂志主编、已故护理学家王懿高度评价这部专著是拨乱反正后我国护理界最早的一本“高、新、全”的好书。

    改革开放后,全国护理业务发展很快,国际学术交往增多,而整个护理队伍的英语水平却较低,不少人连常用英语单词也不熟悉。王美德便主编并于1984年出版了《护士常用英语手册》,1990年再版时深受全国护理同行欢迎,一些青年医生也看好此书,纷纷购阅。
, 百拇医药
    1984年和1989年,王美德分别主编了《护理心理学概论》和《临床医护技术操作(中英对照)图解》,两书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此外,她还参加了卫生部和中华护理学会组织的《医院护理管理》和《护理管理学》等编著工作。

    1987年,72岁的王美德仍然十分关注护理事业的发展。她看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医学模式的转变更要求我国护理学理论不断完善,护理学知识不断丰富,护理学技能不断提高。为此,王美德深感我国应有一部与其相适应、相发展的大型辞典。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和上海市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护理学家安之璧联手主编,并组织百余名老中青护理专家和医药卫生专家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护理学辞典》。为了使护理学在科学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更好地得到社会的承认,她毅然放弃去美国与儿子团聚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编书之中。由于辞书文字要求严谨、精确,她有时为了弄清某个名人的出生地点,不惜发信函到多个国家和境外地区。有些稿件她要修改七八次,充分体现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在编纂辞书的过程中,她没有节假日,在窗前书桌灯光下度过4个春秋。1992年国际护士节前夕,辞典出版问世,受到医学界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并第二次再版。该书又以突出我国护理工作的特色以及实践性、科学性、前瞻性等特点,荣获华东六省一市科技辞书一等奖和全国护理科技成果一等奖,填补了我国护理学辞书的空白。
, http://www.100md.com
    岁月的流逝,会把许多东西从人们记忆中带走,但每一位杰出人才做出的成绩,人民不会忘记,而且会给予应得的荣誉。这就是——

    人民的奖赏

    王美德六十余载护苑耕耘,结出的丰硕果实,赢得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她曾多次被评为医院、医学院、市级先进工作者及三八红旗手、优秀护士;曾当选为苏州市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华护理学会理事、江苏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管理学组主任委员、苏州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7年荣获中华护理学会“荣誉会员”称号。她的名字早已载入日内瓦《国际护士名册》和《中国当代护理群芳谱》,1992年荣获国家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也是江苏省护理人员中首次获此荣誉。1997年她又荣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双杯奖”并荣立三等功。1999年5月初被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护理学会报送为国际南丁格尔奖提名人,10月被苏州人民评选为“苏州市名护士”。在荣誉面前,她严谨的作风依旧,执著的追求依旧,谦虚的微笑依旧,看书、写稿、讲学、开会、传播人道主义博爱精神的传统依旧……

    每位杰出人才都是一艘船,倾尽人生,航行在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上,将他人渡往未来。思维敏捷、步履稳健、年过八旬的王美德就是这样一位人道的天使。在她的身上,人的时序年龄与功能年龄不成正比。每天清晨,她迎着朝晖慢跑;入夜,万籁俱寂,她的书房依然灯火通明,她用自己的爱心、学识和智慧在护理学园地里继续辛勤劳作。

    作者简介:王馨荣,男,1951年出生,上海市人,本科,高级政工师,党委宣传科科长。

    收稿日期:1999-01-26

    修回日期:1999-11-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