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护理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64012
生物反馈神经-肌肉康复仪用于治疗脑梗塞后偏瘫早期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山西护理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彭翠珍 董红莉 张玲 孙玮

    单位:430014,武汉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护理研究000422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84(2000)04-0168-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Use of Biological Feedback Neuromuscular Recovery Apparatus to Treat the Early Stage Hemiparalysis Patients Caused by Cerebral Infarction

    Peng Cuizhen Dong Hongli Zhang Ling
, 百拇医药
    (Second Hospital of Wuhan City, Hubei 430014 China)

    根据卫生部全国心脑血管病病情通报,在脑血管病存活人群中有75%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早期康复能有效地降低致残率,但其康复程度与护理密切相关。1997年1月—1998年12月对30例脑梗塞偏瘫病人早期应用生物反馈神经-肌肉康复仪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选择1997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塞病人45例,为首次发病1周内,经头部CT或MRI排除脑出血及出血性梗塞,且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分,无颅内高压症状,无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按2∶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8岁~80岁,在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及维脑路通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神经-肌肉康复仪及肢体功能训练,平均住院24.5 d。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9岁~79岁,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维脑路通注射治疗、肢体功能训练及对症支持疗法,平均住院32 d。两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1.2 操作方法:生物反馈神经-肌肉康复仪是北京东健电子科技发展公司(中美合作)生产SUT-500多功能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系统之一。使用时将电极板均匀涂上导电膏,放置在病人运动障碍的主动收缩肌上,用弹性绷带固定。软瘫病人放置部位:上肢股二头肌起止点各放置一块,下肢股四头肌起止点各放置一块,选择电刺激处方1(脑血管病动力性)。痉挛性瘫痪病人的放置部位:上肢伸指肌和伸腕肌腹各放置一块,下肢比目鱼肌外侧两端各放置一块,选择电刺激处方2(脑血管病静力性)。按输出键,调节电强度,逐渐增加到病人肢体出现明显的功能收缩。减弱电刺激强度时,以病人耐受最大强度为宜,一般强度为30%~78%之间。每日1次,每次30 min,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采用1995年10月成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状态[2],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进行评分。

    1.4 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分数降低>90%为基本痊愈,降低46%~89%为显著进步,降低18%~45%为进步,降低18%以下为无变化,缺损评分超过治疗前为恶化。
, http://www.100md.com
    1.5 数据处理: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评分(见表1)。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4 d后,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神经功能缺损

    ADL

    神经功能缺损

    ADL
, http://www.100md.com
    治疗组

    15.50±6.10

    4.47±0.75

    10.56±7.98

    3.21±1.32

    对照组

    15.04±6.96

    4.71±0.99

    13.59±8.26

    4.24±1.20

    t值

    0.242
, 百拇医药
    0.966

    1.264

    2.705

    P

    >0.05

    >0.05

    >0.05

    <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显效率为40.0%;对照组分别为66.7%和6.7%。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 http://www.100md.com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恶化

    治疗组

    30

    1

    11

    14

    3

    1

    对照组

    15

    0
, http://www.100md.com
    1

    9

    4

    1

    3 护理

    3.1 健康教育。脑血管病偏瘫者起病急,心理上毫无准备,害怕肢体废用,对生活失去信心。护理人员首先要在满足病人生理需要的同时,告诉病人脑梗塞治疗的时间窗、药物、疗效、康复方式,列举治疗效果好的康复病例,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

    3.2 生物反馈神经-肌肉康复仪是90年代中美联合研制,于1994年应用于临床,是脑血管病中枢无损伤性直接治疗的一种先进、有效的治疗仪。操作者必须认真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治疗部位皮下有无出血、血肿等。

, http://www.100md.com     3.3 加强肢体功能训练。

    3.3.1 卧床期: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上肢肘关节微弯曲,手握健身球或小毛巾。膝关节略曲,其下置一小枕,足底垫足板,以防止足下垂和足外翻。定时翻身。每日上下午各行一次关节被动活动,每次5 min~10 min。当意识清醒后,告诉病人做“假想运动”,即用意志支配发出神经冲动,使瘫痪肌肉收缩[3]。指导病人健肢主动运动或健肢协助患肢被动活动,如健侧手握住瘫痪手上举,下肢伸屈、立膝及抬腿离开床面,练习翻身及向上下、左右移动身躯,翻身或移动身体时用健侧手抓住床栏等。

    3.3.2 离床期:让病人逐步由卧位→半卧位→坐位变换。当躯干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不向患侧倾倒时,让病人取坐位,能保持30 min~45 min坐位时进行立位训练,起立困难者可逐步由高椅子到低椅子做起立训练。上肢10指进行交叉上举、翻掌、腕屈伸及手抓放物品的训练[4]

, 百拇医药     3.3.3 步行期:病人坐位能保持平衡,抬腿离床面>45度时即开始步行训练,步行时注意观察及指导骨盆的旋转及足抬起放下的姿势。有画圈步态时可用绷带系于患肢足踝部用健手将患足前拉,由开始平地扶行到逐渐上下楼梯训练。

    4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半暗带的损伤机制研究显示,大脑局灶性损伤与脑血流量减少程度和时间有关,加上缺血部位反复发生去极化反应,导致这一区域内的代谢率保持稳定甚至增高,兴奋性氨基酸神经介质释放和氧自由基增多[1]。我科对急性脑梗塞病人在进行抗凝和改善脑循环治疗的同时,应用生物反馈神经-肌肉康复仪对瘫痪肢体进行康复治疗,提高了脑细胞有氧氧化能力及生物酶的活性,促进了未完全失去功能或在抑制状态下的神经纤维再生和修复。通过肢体功能训练,促进了血液及淋巴液循环,防止了肌肉萎缩、肢体肿胀、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经观察,治疗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肢体肿胀、关节疼痛的伴随症状较对照组少而轻。本组资料显示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及康复可使病人残疾程度下降,生活质量提高,既缩短了住院时间,又减少了病人医疗费用的支出,有利于国家、社会和家庭。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彭翠珍,女,1957年出生,湖北省武汉人,1978年毕业于武汉市卫生学校,中专,主管护师。

    参考文献

    1,杨森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分会).国外脑血管病近期资料选编专辑[J].杨森医学文库(神经病分册),1998.2(1):1~36

    2,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孙升芝,贾堂宏.整体护理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4~265

    4,刘亚玲,高天,韩志慧.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1999,14(1):45

    收稿日期:1999-10-12

    修回日期:2000-06-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