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西护理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64027
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健康行为调查
http://www.100md.com 《山西护理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刘海莹

    单位:11004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

    关键词:

    护理研究000412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84(2000)04-0157-01

    Investigation on Health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Liu Haiying

    (No.463 Hospital of PLA, Liaoning 110042 China)
, http://www.100md.com
    为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于1998年1月—1999年11月对本院干部病房住院的2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健康行为进行了调查,并与某部干休所208例非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人在11项健康行为(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便秘、生活节奏及起居方式的规律性、饮食营养的均衡性、体育锻炼、社会交往和业余生活、心理修养、文化知识水平、婚姻状况)方面进行对照。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观察组)208例,均为男性,年龄56岁~82岁(69.2岁±7.31岁)。非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人(对照组)208例,均为男性,年龄55岁~81岁(68.9岁±9.02岁)。两组病人均为军队离退休干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诊断情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并高血压病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高脂血症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9例,脑梗塞合并高血压病72例,脑梗塞合并糖尿病9例,脑梗塞合并冠心病5例,脑梗塞合并高血脂症13例,脑栓塞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脑栓塞并心律失常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诊断均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1]
, 百拇医药
    1.2 方法:根据参考文献[2,3],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的健康行为11项:①吸烟;②饮酒;③饮食习惯;④便秘;⑤生活节奏及起居方式的规律性;⑥饮食营养的均衡性,是否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低维生素饮食、嗜咸饮食、嗜甜饮食;⑦体育锻炼;⑧社会交往和业余生活;⑨心理修养;⑩文化知识水平;B11婚姻状况。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11项健康行为比较见表1。

    表1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健康行为比较人(%) 组别

    例数

    吸烟

    饮酒

    饮食营养均衡
, http://www.100md.com
    坚持体育锻炼

    社会交往及业余生活丰富

    观察组

    208

    143(68.75)

    66(31.73)

    125(60.10)

    126(60.58)

    60(28.85)

    对照组

    208

    84(40.38)
, 百拇医药
    28(13.46)

    160(76.92)

    172(82.69)

    110(52.88)

    χ2

    32.62

    18.82

    12.88

    24.89

    23.88

    P

    <0.005
, http://www.100md.com
    <0.005

    <0.005

    <0.005

    <0.005

    3 讨论

    从表1可看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不良习惯较对照组高(P<0.005),饮食营养不均衡、缺乏规律的体育锻炼、社会交往少、业余生活单调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行为特征。饮酒、吸烟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不容忽视。据WHO界定,人类的健康和长寿,40%为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60%为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4]。在我国已公布的前三位死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分析中,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与生物因素比例为43.3%∶36.0%[4]。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浆高胆固醇血症、脑卒中家族史、动脉炎、血液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5]。可见,如果不从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着手,难以有效地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本调查分析也证明,不良的健康行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因而治疗和预防本病不仅要注意生物学指标的控制,诸如合理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合并症、并发症,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和出院康复指导,还应注意消除诱发因素,改变不良习惯,建立健康行为(即生活有节奏、规律,营养合理、全面、均衡,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习惯,讲究心理卫生)。只有采取综合手段,才能使缺血性脑血管病得到系统、完善、有效的治疗和预防。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刘海莹,女,1973年出生,黑龙江省龙江人,1997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大专,护师。

    参考文献

    1,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60

    2,Blanchard E B,Fanhrion S.Subjective experiences associated with thermal biofeedback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J].Biofeedback and self-regulation,1990,15(2):145~151

    3,张伯源.心血管病人的心身反应特点研究Ⅱ:对冠心病人行为类型特征的探讨[J].心理学报,1985,17(3):318

    4,杨菊贤,蔡文玮,朱雅琴.健康行为的建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4):312~314

    5,王全珍,徐晓璐.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06

    收稿日期:2000-03-18

    修回日期:2000-07-3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