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64051
脾脏肿瘤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年第6期
     作者:宋海棠 赵柏山 张焕喜 杨一林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超声诊断科,陕西 西安 710038

    关键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000618[中图分类号] R445.1 R7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289(2000)06-0460-02

    本文根据一组脾脏实质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来判断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5例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7~78岁。仪器采用美国生产的Acuson128XP/10及Diasonics 及Sequoia 512型彩色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灵敏度以图像清晰为准;患者取仰卧位及侧卧位,除常规了解肝、胆、胰及腹腔情况外,重点探查脾脏之形态,并多切面动态观察内部回声,病变组织结构等声像图特点,然后在二维超声引导下,仔细观察其供血及血流变化。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海绵状血管瘤 本组5例与临床诊断相符,其声像图表现与肝血管瘤回声相似,脾脏形态正常,脾实质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增强回声区,其边界清楚,内部呈网络结构,一般瘤体较小,内部无血流着色,但其周边显示为静脉血流信号,有时可见呈半弧形血管环绕。巨大血管瘤常为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像呈丰富的网落状血流或呈繁星样血流信号。

    2.2 淋巴瘤 脾脏失常,体积增大,内见大小不等稍低回声区呈类圆形:内部光点分布均匀,瘤体均在3cm以下,而且内部无血流信号,但脾脏内血管扭曲、增粗、呈多条彩棒血流,而且脾门部动、静脉内径增宽、彩色多普勒显示低速血流。

    2.3 错构瘤 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形态不规则,但边界清楚,其中较大1例(5.5cm×6.7cm)血供丰富,瘤体内部及周边可见分支状及短棒状血流,多普勒频谱显示以静脉为主的低速血流。本组2例均行血管造影,显示肿瘤体内血管分支增多。
, 百拇医药
    2.4 霍奇金淋巴肉瘤 纤维肉瘤之脾脏明显肿大,形成不规则,表现呈驼峰样凹凸不平,内见多个大小不等,边界尚清楚之圆形或椭圆形较低回声,有的聚积呈“黑花瓣状”,最大3.2cm×2.9cm。同时伴体内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如腹股沟、锁骨上窝等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显示脾脏动、静脉内径增粗(PA>5mm,PV>8mm),血流量增加。但肿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其周围和实质内血管显示受压、走行变异似环绕瘤体而行,有时呈“火焰状”血流。

    2.5 脾转移性肿瘤 脾脏肿大,正常大或不同程度增大,形态不规则,内见一个或数个结节状异常回声,边界尚清楚,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匀,典型的呈“牛眼征”,最大病变6.9cm×7.4cm呈低回声,周围有声晕,肿块周边及瘤体内可见鲜明的血流信号,有的呈束状血流,但不如肝内浸润性病灶血供丰富,病检以肺癌、食道癌、胃癌转移性腺癌多见。

    3 讨论

    3.1 脾脏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脾脏肿瘤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都均较其它实质性器官发生率少得多,这可能与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主要的免疫器官有关。脾脏肿瘤分类方法较多,就其原发组织不同而有各种分类。一般分良、恶性肿瘤两大类。
, http://www.100md.com
    良性肿瘤:根据起源组织不同,主要分三大类型:① 发生于脾血管组织的胚胎异常发育所致,如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瘤)(本组5例),占20%;②脾胚基早期发育异常而致使脾正常组合成分混乱,如错构瘤一般为单发,故不足造成脾功亢进,本组2例,占8%;③ 脾淋巴瘤为先天性局限部发育异常致阻塞的淋巴管腔呈毛细血管状,海绵状或囊状扩张,可呈单或多发,脾脏有时肿大。

    恶性肿瘤:① 原发性纤维肉瘤(脾本身纤维组织恶性增生,临床上少见,本组1例);② 霍奇金淋巴肉瘤(指脾脏淋巴组织恶性肿瘤)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虽然分以上两类,其特点均为肉瘤。它不仅表现为脾脏肿大脾内实性占位外常伴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体内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③ 另外,本组有4例,系脾转移性肿瘤其原发病灶除以肺、胃、胰腺、乳癌血性转移外,也可由邻近脏器癌肿直接侵入或经淋巴逆行转移。病理证实以未分化型腺癌多见。

    3.2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

, 百拇医药     良性肿瘤:本组10例(占40%),尤其体积较小的肿瘤常无明显症状,一般常在体检时发现,结果表明,良性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由于脾组织结构异常而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错构瘤有假包膜,瘤体血供丰富,这与X线、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分支增多相符。巨大的血管瘤的内部和周边,呈搏动性血流,但2cm以下瘤体一般则无血流着色。

    恶性肿瘤:脾脏恶性肿瘤,系淋巴组织恶性肿瘤为多,本组10例占本组恶性肿瘤69%,其次4例为转移性肿瘤,1例为脾脏纤维组织恶性增生而形成原发性纤维肉瘤。无论是原发性肉瘤,还是转移性脾肿瘤,早期均无明显症状,待到中、晚期患者出现贫血时就诊,超声显示脾脏有不同程度肿大,而且形态失常,内部多为类圆形低回声,有的聚积成“黑花瓣状”。而“牛眼征”回声是转移性脾肿瘤的特殊表现。其周围可视短棒状或半弧形血管环绕。由于恶性肿瘤代谢旺盛,彩色多普勒不仅显示了瘤体内部及其周边丰富的血供,而较大瘤体内还可见到动静脉瘘形成,同时也清楚展现了脾门部及脾实质内增粗的血管和增多的血管分支(PA>5mm,PV>8mm),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量增加,表现了肿瘤高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作者认为对巨大血供丰富的错构瘤应注意与其它恶性肿瘤相鉴别)。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宋海棠(1945—),女,陕西人,副主任技师。

    [参考文献]

    [1] 姜汝池,乔海泉.脾脏外科临床与进展[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黄道中,张青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脾脏错构瘤[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10):772.

    [3] 吴思惠,等.肝胆胰腺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收稿日期:2000-01-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