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64092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征象和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年第7期
     作者:赵忠 刘绍敏 于贤德

    单位:威海市立医院超声科,山东 威海 264200

    关键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000734[中图分类号] R445.1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3289(2000)07-0589-01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便可出现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脏器异常改变,而用超声检查,简单而快捷,并可使一部分未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的病人得到早期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60例,男41,女19,年龄4~68岁,平均男38岁,女34岁,其中13~35岁40例,占66%。病例来源于1994年至1998年门诊患者,均经肝功化验及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患者空腹12小时,取仰卧位,观察肝脏实质,测量其各径线大小及下缘角度,胆囊充盈程度,囊内的透声,胆囊壁的厚度,门脉的宽度及胰腺、脾脏的大小等。仪器使用ALOKA 650、14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2 结果

    肝脏体积增大21例(占35%),下缘角钝11例(占18.3%),肝实质异常41例(占68.3%),肝静脉变细13例(占21.6%),胆囊不同程度缩小43例(占71.6%),胆囊壁增厚54例(占90%),胰腺轻度增大的11例(占18.3%),胰管扩张4例(占6.6%),脾脏稍增大3例(占5%)。

    3 讨论

    3.1 急性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两种,病理组织学所见的是以炎症、变性、坏死为主,主要病变部位位于小叶内,表现为肝细胞的肿胀水肿,嗜酸性变,脂肪变(主要见于丙肝)、点状、灶状坏死,有的可见某种程度的小叶内胆汁淤积。甲型、戊型肝炎时汇管区常见较多的浆细胞浸润,甲肝时常可见到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于肝小叶周边,这些组织病理改变,通过超声显像表现出来,如有的患者肝脏增大,形态饱满,有的叶、段回声不均匀,有的回声偏低,光点稀少或细密,肝静脉变细。

    3.2 本组43例患者,胆囊不同程度缩小,54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0.4~1.3cm,增厚的胆囊壁分3层,内壁增强,外层明显低于内层,中层占胆囊壁厚度的大部分,为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有4例胆囊腔狭小,甚至胆囊腔内无胆汁。

    3.3 本组11例胰腺轻度增大,回声偏低。有48例主胰管增粗,有7例胆总管增粗0.8cm以上。胰管及胆总管的增粗是很均匀的,管壁增强,光滑,无阻塞。

    3.4 本组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声像图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胆囊的改变。本组资料中,有39例肝脏声像图异常,胆囊的改变也很明显。有11例患者肝脏及大小均正常。而胆囊壁却明显增厚,从而提示患者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可能。

    胆囊、胆总管、胰腺、及胰管的异常,均属于炎性改变,而这些变化对诊断急性肝炎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赵忠(1954—),男,山东人,大专学历,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9-12-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