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放射学实践》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4288
乙状结肠黄色肉芽肿1例
http://www.100md.com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2期
     作者:潘初 罗锐 张宇峰 李竹笙 刘贤富

    单位:430030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990233 结肠黄色肉芽肿极为罕见,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男性50岁,农民,因下腹阵发性胀痛半月,大便次数增多,粘液样便,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查体: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稳定,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下腹部偏左有深压痛,并可扪及一包块,边界欠清楚,质中压痛,包块不活动。

    外院结肠镜示:乙状结肠梗阻。

    本院结肠双对比灌肠见:乙状结肠见长约15cm的狭窄段,管壁稍僵硬,边缘可见指压迹,粘膜欠规整,可见局限粘膜紊乱,狭窄段近端肠管明显扩张,逐渐向狭窄处移行(图1)。X线诊断:乙状结肠狭窄改变,多为肿瘤所致。

    手术 见肿块位于左下腹,约8.0cm×8.0cm大小,质地稍硬、无包膜,表面欠光滑,与腹膜紧密粘连,乙状结肠约20cm长受累。切除后送病检,巨检:肿块切面呈灰黄,灰白交杂,累及肠管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粘膜未见浸润。镜检:瘤组织主要由成片的吞噬脂质的泡沫水细胞(黄色瘤细胞)、组织细胞组成,内杂成索状的纤维母细胞及增生毛细血管,并见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少许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呈肉芽组织样改变。少数组织细胞呈异型性,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病理诊断:乙状结肠黄色肉芽肿(低度恶性)。

    讨论 黄色肉芽肿是组织细胞、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组成的一种瘤样病变,其细胞学结构类似炎性肉芽肿。本病少见,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后为多。病变好发部位为纵隔、肺、腹膜后及肾脏等处。累及结肠者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仅有少数个案报道。国内新报告2例均在回盲部,而累及乙状结肠者以前未见报告。本病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临床很难考虑此诊断。根据文献及本例病理,黄色肉芽肿病变范围一般较长,病变过程由外向内逐层发展,主要侵犯浆膜、肌层和粘膜下,粘膜常保持完整。此种改变与炎性病变更为接近,而与首先侵犯粘膜,后向腔内外浸润生长的原发癌性病变则有所差异。但与发生于此部位的转移性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非常相似,仅凭X线表现难以鉴别。回顾本例X线表现,可发现受累肠管范围较长且僵硬程度不重;狭窄肠管与正常肠管之间有移行段,而不同于结肠癌病变局限,有陡直变硬的截然分界;病变段肠粘膜大体完整,局部肠壁见指压迹征,无结肠癌明显的粘膜破坏,上述区别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但因本病罕见,对其X线表现认识有待深入。本病的最终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1 武汉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等.外科病理学(上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264.

    2 郭维知,陈也孝,陈联盟,等.盲肠黄色肉芽肿1例报告.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5,3(1)∶4.

    (1998-12-10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