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放射学实践》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64420
执著人生—访王新房
http://www.100md.com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3期
     作者:汪晓

    单位: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000351 王新房 1934年9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1953年毕业于洛阳中学,1953~19 58年在武汉医学院(现名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现任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副会长、湖北医学会超声学会主任委员。

    王新房教授从1961年起全心全意献身于我国的超声医学事业,始终站在这一学科的前沿,并在肝脓肿诊断方面取得令国内外学者瞩目的成绩。他是我国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1963年他在国内外首先发现胎心超声反射,同年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能和心电图、心音图同步显示的超声心动图仪,开展了正常和异常二尖瓣瓣膜曲线的研究。1972年他和科内同志深入开展这项研究,推动了这门学科在全国的普及和发展。1978年在国内外首创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十多年来,他相继在国内率先开展彩色多普勒(1985),双平面经食管超声(1990)、经食管三维超声(1992)和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的研究(1995),经专家鉴定,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 http://www.100md.com
    王新房主编有《超声心动图学(第一、二、三版)》、《彩色多普勒诊断学》等7部专著,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9篇载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4篇载于《美国心脏杂志》。他热 爱祖国,学风严谨,知识广博,勇于创新,工作勤奋,以身作则,注重培养青年医师。曾先 后2次获得国家级、14次获得部、委、省和市级科技进步奖。1979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劳 动模范”称号;1986年当选为“中国十名最佳超声专家”;1988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被世界超声医学生物学联合会褒奖为“超声医学历史先驱者”。1990年国务院批准他为博士生导师。

    汪:您毕业时,医学超声在国内外刚刚起步,尚处萌芽阶段。意识到此项技术在医学领域里应用的广阔前景,即把它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研究工作早期,漫漫20余年,您远离妻儿,孑然一身,渡过了人生最绚丽多彩的中青年时代。这段单身生活使许多人深发感叹,尤其是现在的年青人。您怎么看待这一段生活?

    王:我出身在河南洛阳孟津县的农村,家内在经济上非常困难,结婚较 早,妻子务家。后来我读书、留校工作,夫妻一直分居,直到1975年才调到武汉。我们有3 个孩子,感情很好。那时候某些实验器材缺乏,我就自己动手制作;对照相制图技术不熟悉 ,就关在暗室里反复试验。20多年牛郎织女的生活也就这么过来了,我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我们这一代人考虑工作的事情多一些。
, 百拇医药
    汪:您是如何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带有心电图、心音图的超声心动图仪的?

    王:六十年代初期,国外超声心动图研究尚处萌芽阶段,没有成熟的仪器出售。19 62年武汉市无线电元件厂研制ABP超声复合扫描仪获得成功,在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仪器组的协助下,我们在仪器上添加慢扫描装置,驱动回声辉度扫描线,成为能描记心脏瓣膜活动的超声心动图仪。但因仪器上没有心电图,不能区分时相,影响研究工作的深入。因此,1963年我们与仪器组进一步协作,研制成国内第一台能与心电图、心音图同步显示的超声心动图仪 ,对二尖瓣双峰曲线上各波的产生机理、二尖瓣狭窄时曲线的改变以及开瓣音的形成机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该研究与当时国际上的工作相比较,处于领先地位。

    汪:历经3年的艰辛探索,1978年一种优于当时国外检测方法的“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法”诞生了。您是如何发现这一新的检测方法的?

    王:1968年国外应用靛氰蓝绿进行心脏声学造影法获得成功,但效果不甚稳定。19 75年我与王加恩等得知国内用双氧水静脉注射治疗肺心病时可出现氧气栓塞的副作用,联想 到双氧水产生的氧气泡,将会在心血管腔内形成强烈的反射,如剂量适当,有可能变弊为利 ,成为一种理想的声学造影剂。在动物实验及我本人自身静脉注射获得成功后,于1978年开 始用于临床,此即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法。有关资料发表之后受到临床关注,在国内外得到 广泛应用,并分别获得省部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 http://www.100md.com
    汪:您在40余年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有许多第一 。最先提出利用液性平段和液性暗区诊断肝脓肿、首先发现胎心超声反射、是我国超声心动图研究的创始人、引进了我国第一台彩色多普勒仪、首先引进双平面经食管超声探头、率先开展高难度的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对心脏各个结构立体形态的动态显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您还主编了7部专著。科研工作者都渴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发现者。您可以为后来者指点迷津吗?

    王:我们搞科学研究,想的是对病人诊断有利。肝脓肿病人肝区疼痛、肿大 、高烧,那里没办法检查。我们用超声的方法对是否有脓肿以及肿脓大小、距离体表的位置 ,从可处穿刺、进针可以抽出脓液都作了很好的诊断,临床非常欢迎。

    在许多纷乱的现象中不能迷惑,必须找出规律,肯动脑筋才行。比如在60年代早期我们看 出超声诊断查肝炎不准确,因为肝炎是细胞里的病变,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A型超声是分 辩不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肝炎诊断上没下什么功夫,避免了走弯路。又比如说我的学生作有 关“左心声学造影”的毕业课题,用一种药物泛影葡胺高频震荡产生小气泡注入静脉,产生 弥漫云雾样阴影,通过肺到左心。但结果不理想。右心充盈、轮廓清楚,但左心不显影。他 作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均很好。分析不出左心声学的结果,十分着急。为什么不可以逆向思 维呢?写一写“新的右心声学造影法”的论文不是很好吗?一经点拔,他思想顿开,结果很成 功,获得了好评。在科研工作中好坏、正负等辩证的思维方法极为重要。我们研究的“双氧 水心脏声学造影法”也是如此。可不可以在没有形成副作用之前抓到你想要的东西,分析副 作用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显示并发挥正作用。科研中有很多类似问题,遇到情况多问为什 么,失败时想想其中有没有包含成功的因素,向前发展一下变不利为有利。可能有时候你已 经接近成功了,只需坚持下去,就能获得胜利。
, 百拇医药
    汪:我国第一台彩色多普勒仪是如何引进的?

    王:我们在8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彩色多普勒仪的想法,用彩色显示正、负频谱。和厂家商议过,但限于条件没有生产。1983年日本ALODA工厂生产出彩色多普勒一经发表,我们就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找到了最新的录像带观摩,向省领导汇报。1985年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我国第一台彩色多普仪。仪器投入使用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快使这一技术在全国得到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与李治安教授合作,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国内外的报道 ,主编了《彩色多普勒诊断学》,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

    汪:去年10月,您当选为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主任委员。您将致力于在哪些 方面,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推动我国超声医学的发展?

    王:学会是一个松散的学术组织。学会工作应该是能团结大家,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老年人经验丰富,希望努力发挥余热;年轻人思维活跃,有开拓精神;中年人承上启下。我自己要做到不谋私利,心胸坦荡,团结奋斗,推动学科的发展。还要齐心协力,办好我们的专科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召开相应的学术会议,倡导学术交流,要做的事很多。
, http://www.100md.com
    汪:您怎样看待您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

    王:用一句老话说:“成绩和荣誉归功于党,归功于集体”。有人说这是套话,本 人不敢苟同,认为这句老话有着深刻的道理。试想如果没有党的培养和关怀,没有本科同仁 及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单人独马,能搞成什么事?开展科研工作时靠大家的积极参与, 成功时决不能见利忘义,把大家的功劳都记在自己的账上。否则的话,合作一次,成了冤家 ,以后还怎样共事?所以在取得成绩和荣誉时不能只考虑自己,应当多想想他人,摆好位置 ,搞好协作,着眼未来,不断奋进,深入研究,为国争光,夺取更大的胜利。

    汪:您全心全意地献身于我国的超声医学事业,始终站在这一学科的前沿。 40余年的不懈跋涉,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想聆听您的教诲,给我们 谈谈!

    王:老一代专家在我国医学科技的开拓和发展方面,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仔细 回顾一下,你会发现他们在第一次取得成果时年纪很轻,大都在三十岁左右。今天的年青学 者受过良好的训练,基础知识扎实,拥有先进的设备,周围有许多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要 他们能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尊敬长者,团结同志,掌握新的动向,提出独到的见解,高起 点开展研究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在工作中要抓主要矛盾,看准方向。一旦坚信方向,认定了目标,就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地走下去,不管别人说什么。如果失败,不要怨天不要怨人,只怨自己不争气。要坚持不懈,不要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否则疲于奔命,最终只能证明别人的正确。搞科学研究不能浮躁,失败了总结教训,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