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放射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64543
耳蜗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http://www.100md.com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鲍克志

    单位:鲍克志(安徽安庆石化总厂职工医院MR室 246001)

    关键词:

    临床放射学杂志000324 由于各种耳蜗骨化,感音性及药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近年来采用电子耳蜗植入,直接将22根微电极插入耳蜗底旋鼓阶,以刺激耳蜗神经而改善听力。采用高分辨CT扫描,仅显示耳蜗的骨性形态,对耳蜗的通畅程度、有无淋巴液尚不能显示。而MRI主要用于决定耳蜗骨化患者鼓阶是否充满液体[1]。笔者旨在探讨耳蜗的MRI技术,为人工内耳术的开展,提供良好术前影像学诊断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健康者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8~63岁,平均41岁。使用VetraⅡ 0.5T GE磁共振机,头部环形正交线圈。取仰卧位,中线对眉心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附加预饱和及流动补偿技术,TR/TE=2600ms/90ms,视野(FOV)22cm,层厚8mm,间隔2mm,激励3次。在其轴位听神经显示层面上,采用斜位定位即外耳道后外缘与对侧外眦的连线,FSE TR/TE=6000ms/300~500ms,回波链(ETL)16~24,FOV 16~22cm,层厚3mm,间隔0,矩阵256×224,激励3次,成像时间约4~6分钟。用与耳蜗相关若干层数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RI重建,重建背景压抑系数为0。

    2 结果

    34例图像中,耳蜗均能良好地被显示,呈高信号,形似蜗牛,与之相连的半规管被清晰显示(图1、2)。其中6例采用TE为300~400ms,显示耳蜗及半规管清晰度稍差,图像信号比也稍差。

    图1 右侧耳蜗扫描定位线

    图2 单箭头为耳蜗,双箭头为半规管

    3 讨论

    耳蜗磁共振成像技术,用FSE得到T2WI,其耳蜗图像由液体产生[2]。所选用参数要充分突出水的信号,TR、TE是影响对比度的主要参数,采用足够长TR、TE能使其充分弛豫,T2弛豫时间较长的水信号较强。

    国内袁越等[3]用高场1.5T磁共振耳蜗成像,取得了较清晰图像。笔者采用中场0.5T磁共振,通过稍改变TR、TE参数也能取得较好的图像,为人工内耳术前提供良好影像学诊断。■

    参考文献:

    [1]施增儒,王中秋,吴树春.五官CT和MRI诊断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5:223

    [2]Rober Y, Rocout N, Gailandie L,et al. Seral anatong of the auditorg: Correlation to CT and MR imaging. Surg Radiol Hnat,1994,16:68

    [3]袁越,杜敏安,韩王成,等.耳蜗的磁共振成像方法.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262

    收稿日期:1998-02-0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