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放射学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64608
窦口鼻道复合体与慢性前组鼻窦炎的CT扫描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付平 肖湛 何远宇 单素平 吴菲

    单位:付平(114031 辽宁省鞍山钢铁公司立山医院CT科);肖湛(114031 辽宁省鞍山钢铁公司立山医院CT科);何远宇(114031 辽宁省鞍山钢铁公司立山医院CT科);单素平(114031 辽宁省鞍山钢铁公司立山医院CT科);吴菲(114031 辽宁省鞍山钢铁公司立山医院CT科)

    关键词: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解剖变异;慢性鼻窦炎

    临床放射学杂志000804 【摘要】 目的 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正常 和变异及其与鼻窦炎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对50例前组副鼻窦炎和20例正常人比较观 察,并作滴鼻净试验。结果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在正常与病变组之间无 明显差异,滴鼻净有助于鉴别诊断。 结论 解剖变异是较常见现象,首先采用冠状位扫描, 并用滴鼻净方法较好。

    CT Scanning of Ostiomeatal Complex and Chronic Anterior Sin usitis
, http://www.100md.com
    FU Ping, XIAO Zhan, HE Yuanyu

    (CT Section, Angang Lishan Hospital, Anshan, Liaoning Province 11403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ormal anatomy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ostiomeatal complex,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inusiti s. Materials and Methods Comparing observation betwe en anterior sinusitis cases (n=50) and normal subjects ([ WT5”BX n=20) was made, and naphazoline hydrochloride test was d one.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atomic var iations of ostiomeatal complex was found between normal group and diseased g roup. Naphazoline hydrochloride dropping was helpful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onclusion Anatomic variations of ostiomeatal com plex are common findings. Using coronal position together with naphazoline hydro chloride dropping is of first choice in CT examination.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Ostiomeatal complex Chronic sinu sitis Anatomic variation,nasal sinuses

    近10年来,由于经鼻镜功能性手术的开展,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简称O SCO区)的病灶存在和解剖变异十分重视,国内已见报道[1~3],但有关正常人群的 OSCO区情况和较常见的前组副鼻窦炎类型及其相关治疗方案的讨论尚少,笔者拟就此作一初 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随机搜集经临床证实的慢性前组副鼻窦炎50例及无鼻炎、副鼻窦炎的健康者20例作对照分析 ,特别对OSCO区作比较观察,其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11~76岁,平均41.7岁(正常 组与病变组无有意义差别)。扫描机为GE Sytec 3000i型。取头伸仰卧位,扫描线垂直于听 眦线。层厚2~3mm,间隔2~3mm,自额窦前缘至蝶窦后缘连续扫描,窗宽2000HU,窗位400H U,以便同时观察粘膜与骨壁。正常组除观察有无解剖变异外,还对筛漏斗宽度作了测量, 即在脑窗像上对筛漏斗的鼻侧出口部以两脚规确定内侧缘部位,然后在同层面放大尺上取得 数据。在病变组中抽取12例,给予浓滴鼻净点鼻,尽量排出分泌物,然后行同样扫描,与用 药前同层面照片对比观察。所有照片均经2名主治医师共同判定。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正常组筛漏斗出口宽度>2mm<3mm者7例,>3mm<4mm者6例,>4mm<5mm者7例,无<2mm和 >5mm者。在窗宽上其粘膜厚度<1mm。所见鼻窦清晰,无粘膜肥厚、息肉或积液存在。

    病变组按小林はろ美[4]分型:(1)漏斗型12例,单侧10例,双侧2例。主要表现为 筛漏斗混浊、闭塞或粘膜增厚狭窄,大部分病例伴有同侧上颌窦完全或部分混浊,少数病例 只见窦口及窦内粘膜增厚而潴留液不多。 (2)OSCO型18例,单侧13例,双侧5例。主要表现 为半月裂、筛泡及筛漏斗区混浊。其中14例伴有病侧上颌窦、前组筛窦不同程度的混浊和/ 或粘膜肥厚,4例病侧额窦受累。 (3)息肉型20例,单侧3例,双侧17例。主要表现为病侧中 鼻道闭塞、开大,形成一定占位征象,筛泡及半月裂区混浊。其中6例只见筛漏斗扩大(>5m m),兼有病侧筛窦、上颌窦炎表现;5例为全副鼻窦炎。中隔、鼻甲及钩突见不同程度骨吸 收、变薄和密度减低。
, 百拇医药
    上述各组在OSCO区见有发育变异者见附表。

    滴鼻净试验组除1例未见改变外,其余均见粘膜收缩,以下鼻甲下缘粘膜厚度为例,收缩达1 /2者6例,1/3者3例。其中的息肉和病变粘膜不见收缩。原窦内潴留液有所减少,气体进入 增多。

    附表 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例)

    中隔弯曲

    大筛泡

    中甲气房

    Haller筛房

    正常组(20)

    8

    4
, 百拇医药
    2

    5

    漏斗型(12)

    6

    1

    1

    2

    OSCO型(18)

    6

    3*

    2

    3*
, 百拇医药
    息肉型(20)

    8

    -

    -

    -

    赵 昕(100)

    37

    12

    21

    注:△ 各有2例突向健侧 * 各1例在健侧

    3 讨论

    3.1 副鼻窦分组

    通常将副鼻窦以其开口部位划分为两组,开口于中鼻道者(包括额窦、前中组筛窦和上颌窦) 称前组副鼻窦;开口于上鼻道或最上鼻道(蝶筛隐窝)者称后组副鼻窦[5],后者不 在本文讨论之内。
, http://www.100md.com
    本文所指的OSCO区是构成中鼻道周围的一组复杂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筛泡、半月裂、钩 突和筛漏斗,前组副鼻窦均引流开口于此。额窦经额前隐窝开口于中鼻道前上部;前中组筛 窦通过筛泡下部的数个小孔,经半月裂开口于中鼻道;而上颌窦则主要通过筛漏斗进入中鼻 道,有的另有副口与之相通。该区是呼吸气流的主通道,是炎症和息肉的始发和多发区 [2,3]。除病变外,该区的解剖变异,如中鼻甲气房(图2)、筛泡过大、Haller气房、 中隔弯曲等,也可导致开口狭窄或闭塞,使之引流不畅,反复感染,最后演变为前组慢性副 鼻窦炎[6]

    3.2 检查方法

    诸开口部的器质性改变,如息肉、病变引起的粘膜增厚或OSCO区解剖变异,慢性炎症长期存 在且反复发作,药物治疗作用甚微,常需手术治疗,如经鼻镜开筛术或窦口扩大术等,因此 必须首先判明OSCO区的病灶部位、累及范围以及有无变异。鼻镜检查无法得其全貌,而冠状 位高分辨率CT扫描是其他任何方法不能代替的检查手段。我院已作为常规方法用于临床。
, http://www.100md.com
    以往CT检查多采用轴位和冠状位2个方向扫描,甚至有的首先采用轴位扫描。笔者认为应 首先采用冠状位扫描,若后组副鼻窦未发现异常,则无需进行轴位扫描。在后组鼻窦发现病 变并考虑手术治疗时,再补充轴位检查,因后者只对显示蝶筛隐窝或了解后组鼻窦与视神经 骨管关系时有用。这与赵昕等意见一致,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本组资料表明,一组包括蝶 窦的冠状位图像,足以判断后组鼻窦有无明显病变和了解OSCO区的细节,而这些结构多显示 于眼球后极的附近层面上(图1)。

    图1 燕尾箭头示Haller气房, 长三角箭头分别示钩突与筛漏斗

    图2 双侧漏斗型副鼻窦炎。燕尾箭头 示筛漏斗混浊,长三角箭头示中鼻甲气房
, 百拇医药
    图3 左侧OSCO型副鼻窦炎。 燕尾箭头示左筛泡混浊,三角箭头示半月裂区混浊

    图4 双侧息肉型全 副鼻窦炎。左额窦、两侧前中组筛窦及上颌窦混浊;半月裂、筛漏斗开大、混浊,骨质吸收

    图5 滴鼻净滴鼻前,右下鼻甲粘膜肥厚,左中鼻道息肉及左上颌窦炎

    图6 与图5同一病例。滴鼻净滴鼻后右下鼻甲粘膜收缩,左中鼻道息 肉及左上颌窦炎症无改善

    通过滴鼻净试验说明,粘膜收缩剂有助于区分息肉、病变粘膜和粘膜水肿,尽量清除分泌物, 可使OSCO区细节显示更加清楚。虽然本组例数尚少,但初步可以认为扫描前采用滴鼻净是一 种有益的方法,国内尚未见报道。
, http://www.100md.com
    3.3 OSCO区异常与副鼻窦炎的分型

    不同类型的副鼻窦炎表现受累部位和炎症范围不同,正确 判定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钩突和筛漏斗是一个可显示的明确标志。在冠状位上,钩突表现为一个起自下鼻甲根部(筛 突)向上、向内弯曲的薄骨片(图1),表面覆以薄粘膜,构成筛漏斗的内壁;其外壁即眼 眶的内下壁,也有粘膜覆盖,两者构成一长三角形气腔,下通上颌窦,上与中鼻道相通,向 后通半月裂。本组资料测得其骨管宽度在3~4mm之间,气道宽度不小于2mm。该处局限性闭 塞或狭窄,伴有同侧上颌窦炎,而其他前组副鼻窦正常,是诊断漏斗型的基础,若保守治疗 无效,行漏斗扩大术和/或钩突切除术是可行的。有时病侧上颌窦只一部分混浊或粘膜肥厚 ,而另一部分正常,这可能是上颌窦副窦口未受侵的缘故,因筛漏斗主要引流后部上颌窦的 分泌物。

    3.4 筛泡和半月裂

    筛泡位于前组筛窦之后,是中组筛窦的较大气房,左右各 一,大致对称。筛泡的内下缘突向中鼻道外上部,构成中鼻道外上壁的一部分,其内下方小 孔直接开口于中鼻道,或经筛漏斗上方与中鼻道相通,是在冠状位上易于识别的结构,其正 常大小尚无统一认识。本组所谓“过大”,是按一侧横径大于对侧1/3时统计的(图1,右侧 筛泡),过大可致中鼻道上部狭窄。而半月裂是筛泡下方的一个前后走行的狭窄裂沟,沟内 前上方有额窦开口,向后依次为前、中组筛窦开口,后部有上颌窦开口。此沟在冠状位上不 易完全显示,其部分可显示于筛漏斗的稍后层面上,呈对称缺口(图3)。其上方为筛泡,下 方为钩突后部。若此区和筛泡同时混浊,并伴有前组副鼻窦不同范围的炎症,是诊断OSCO型 前组鼻窦炎的基础。此型临床上多采取开筛术和/或兼作窦口扩大术、病灶清除术处理。
, 百拇医药
    鼻息肉通过鼻镜检查多数可以明确诊断,其受累范围则必须由CT扫描诊断。病理及手术证实 ,息肉多起自半月裂和筛泡下方的鼻粘膜,少数起自筛漏斗口部粘膜。前者增大增多后向下 生长可塞满中鼻道,向上可压迫筛房使骨质吸收而长入筛窦;后者可向上颌窦内生长,除非 息肉较小,周围有气体衬托可见孤立的或多发的类圆形结节,否则息肉与筛窦炎、上颌窦炎 皆为均一密度,混为一体难以鉴别(图4)。滴入滴鼻净后,影像无明显改变,有助于鉴别诊 断(图5、6)。

    3.5 OSCO区解剖变异与前组副鼻窦炎的关系

    Bolger等[6]强调OSCO区的解剖变异在副鼻窦炎中的作用;国内赵昕等[3] 也注意到变异与本症的关系,但皆未提供正常组资料。如附表 所示,在正常组与病变组之间似无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这些变异可能是解剖上较为常见的 现象,至少不是构成本组病变的主要因素。我国北方气候寒冷干燥,这一外部环境和个人体 质因素(如过敏等)可能是主要原因。不可否认,严重的变异畸形会导致窦口引流不畅,增加 感染机会。在本组资料中,中隔明显突向健侧,大筛泡、Haller气房(图1)出现于健侧,似 乎也支持上述观点。
, 百拇医药
    此外,值得提出的是本组病例额窦受累较少(4/18),似可表明在OSCO型病例中,中鼻道病变 阻塞额前隐窝(半月裂前部)机会较少些,而主要累及前中组筛窦和上颌窦窦口径路者较多。

    参考文献

    1,郑小林,王承缘,肖明.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的CT分析.临床放射学 杂志, 1994, 13:141

    2,邹昕,张悦,李强,等.青少年副鼻窦炎CT检查的临床意义(附100例分析).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97, 16:337

    3,赵昕,田其昌,兰宝森.副鼻窦CT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价值.中华放射 学杂志, 1995, 29:81

    4,小林はろ美,我那霸文清,荒濑佳子,他.副鼻腔CT.临床放射线(临时增刊 号), 1993, 38:1189

    5,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10:16

    6,Bolger WE, Butzin CA, Parson DS. Paranasal sinus bony anatomic va riations and mucosal abnormalities: CT analysis fo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La ryngoscope, 1991, 101:56

    (收稿: 1999-07-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