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放射学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64839
小儿石骨症临床与影像分析(附7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陈玮 雷振平

    单位:西安市儿童医院 放射科,陕西 西安 710003

    关键词:

    实用放射学杂志000716

    [中图分类号]R6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1671(2000)07-0437-02

    Clinical and Imaging Analysis of Osteopetrosis in Childhood(A Report of 7 Cases)

    石骨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我科于1980~1990年共诊治7例,均经X线证实,其中5例为婴儿型,2例为成年型,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18 d~7岁,其中新生儿1例,4~9个月3例,1~2岁1例,6~7岁2例。5例婴幼儿均因面色苍白伴腹部包块,在骨穿时感骨质坚硬,进针和拔针均感困难而疑本病,后经骨骼X线拍片证实。2例学龄儿童自幼贫血,未予重视,其中1例于6岁时因自发骨折,摄X线片时发现骨骼改变,另1例于7岁时因贫血伴咳嗽摄胸部X线片时发现。2名女性患儿系同胞姐妹,另2例家庭中有类似疾病于婴幼儿期死亡。7例患儿父母均非近亲婚配。

    1.2 症状与体征:7例患儿均自婴幼儿期出现面色苍白,营养差,生长发育迟缓,易患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多汗、易惊或间断抽搐,腹胀、腹部包块。输血及抗贫血治疗效果不佳。体征:均呈中至重度贫血貌,2例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新生儿1例矢状缝颅骨重叠,其余6例均有方颅、肋缘外翻、肋骨串珠或前囟大、闭合晚等佝偻病体征。4例双肺呼吸音粗,1例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2例心脏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其中1例有反复自发性骨折及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7例均有肝脾肿大,质硬,肝肋下3 cm者3例,~5 cm 3例,~7 cm 1例;脾肋下3 cm者2例,~5 cm 2例,~10 cm 3例。
, http://www.100md.com
    1.3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0~98 g/L,红细胞2.0~2.86×1012/L,白细胞13.4~34.0×109/L,血小板38~120×109/L,末稍血片可见到中、晚幼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检查4例,网织红细胞0.012~0.23,3例血清钙低,分别为1.46、1.80、2.15 mmol/L。碱性磷酸酶(ALP)在正常范围。2例肝功示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著,ALT及乙肝5项均正常。
, 百拇医药
    图1,2 颅骨骨质普遍致密,以颅底为甚,呈典型“面具征” 图3 肋骨普遍致密,肋骨端稍膨大 图4,5 脊椎体上下致密硬化,中间密度相对较低,呈“夹心蛋糕状” 图6 双髂骨翼呈同心圆状,深浅相间影,其余呈斑片状致密硬化 图7 股骨远端膨大,骨骺端扩张呈杵状变形 图8 上下肢诸骨致密,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1.4 骨髓检查:5例婴幼儿进行了骨髓检查,骨穿均在2次以上,骨髓均增生活跃,其中粒系增生减低25%~29% 3例,红系增生减低13.5% 1例。3例骨髓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易见。4例巨核细胞减少为0~5个,且以颗粒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散见。

    1.5 X线检查:7例均摄各部位骨骼X线片,共同改变为全身普遍性、对称性骨质密度增高,骨皮质致密增厚,髓腔变窄或消失。颅骨板增厚,板障层消失,尤以颅底部骨密度最高,呈“面具样”改变(图1,2)。肋骨、肩胛骨、锁骨密度增高,肋骨远端膨大呈串珠样改变(图3)。脊椎骨呈“夹心蛋糕”状(图4,5)。髂骨呈同心圆状深浅相间影(图6)。长骨骨膜增厚,干骺端骨小梁模糊。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3例,见多发性骨折线2例,其中1例有“骨中骨”之改变(图7,8)。
, 百拇医药
    1.6 头颅CT检查3例,其中脑积水1例,硬膜下积液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及左顶叶脑实质出血1例。头颅B超1例示双侧脑室扩大。

    2 讨论

    石骨症又名大理石骨病,为一种少见的泛化性骨硬化病,病因尚不明。认为是由于正常的破骨细胞明显缺乏或功能缺陷,使钙化的软骨基质及原始的骨小梁重吸收变慢[1]。由于大量钙化的软骨基质的存在,使骨髓腔明显缩小,甚至闭塞,骨皮质和松质硬化,二者之间不能分辨。骨皮质增生,骨松质致密而出现全身骨骼X线的特征性改变。X线表现为:全身骨骼显示广泛性致密硬化现象。颅骨受侵犯,颅底严重硬化,呈“面具样”改变,乳突气化差。脊柱上下骨板增厚、致密,中间区域相对较稀疏、透亮,似“夹心蛋糕状”。四肢骨质显著硬化,结构显示不清,髓腔变窄甚至消失,手足可见“骨中骨”。伴发佝偻病时,干骺端骨小梁模糊、膨大,肋骨远端膨大呈串珠样,干骺端可呈“杯口状”或毛刷样改变。有的可见多发性骨折线。
, 百拇医药
    由于骨髓腔被大量钙化的基质充塞,而使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发生髓外造血器官如肝、脾、淋巴结增大,出现髓性无功能性贫血。长期贫血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营养差。因骨内钙质不能正常运送到骨骼生长部位,故易在婴幼儿期发生佝偻病,并容易引起自发性骨折。因颅骨骨质硬化增生、颅底各孔变窄小,致使脑脊液回流受阻[2]而发生脑积水、硬膜下积液或脑室扩张之CT征象。

    本文7例临床表现、体征及骨骼X线改变均符合石骨症之特点。提醒临床医生,如遇到自婴幼儿期出现贫血伴生长发育迟缓、营养差,肝、脾、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脾肿大且长期抗贫血治疗效果不佳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行骨穿时感骨质坚硬,进针、拔针困难,干抽不易成功时,更应提高警惕,及时拍摄全身骨骼X线片,因为在本病诊断中,X线检查具有确诊意义。

    作者简介:陈玮(1945- ),女,陕西西安市人,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血液病。

    参考文献

    [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石骨症56例综合报告.中华儿科杂志,1980,18(3):157.

    [2]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