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64985
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瘤的介入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郭健英 杨进全 杨海鹰 况光仪

    单位:郭健英(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海口,570311);杨进全(海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放射中心);杨海鹰(海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况光仪(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海口,570311)

    关键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000723 化学感受器瘤又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临床较少见,我科收治2例发生于颈动脉并明显突向咽侧的化学感受器瘤,经介入栓塞治疗后效果尚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 男,43岁。进行性咽不适感3年,加重1年,2年前发现左眼裂较右眼裂明显缩小,两眼大小不一,1997年1月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左颌下稍隆起,左咽侧壁隆起约7 cm×4 cm×3 cm大小,表面粘膜光滑,质中等硬,以“左咽神经鞘膜瘤”入院。行手术切除,术中发现肿物呈索状,上下极不易分离,质韧,不能切除,只取了少许组织活检,术后病理报告为化学感受器瘤。因肿瘤范围较大,位置较高,再次手术有困难,采用介入栓塞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例2 女,52岁。发现右颈部肿块1年余,并突向右咽侧约8 cm×7 cm×4 cm,因肿块出现疼痛而就诊,以“咽神经纤维瘤”收入院。CT示右颈部肿块,右颈总动脉及右颈内、外动脉包绕其中,手术不易切除,只取少许组织送病理检查,确诊为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瘤。即行介入栓塞治疗。

    2 方法与结果

    例1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位于左颈总动脉造影,可见左颈内动脉向前内方移位,颈内动脉分支正常,左颈外动脉向后外侧移位,中段受压呈平台状,于动脉早期即见颈总动脉分叉部以上出现一团病理血管影,实质期可见明显染色,大小约为6.7 cm×3.8 cm,肿块由多条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图1)。将导管置于颈外动脉主干,面动脉起始部稍上方介入栓塞治疗。先用明胶海绵颗粒200粒(共1片),再用5个“0”真丝线段,每段2 cm长,共100 cm栓塞。栓塞后造影可见左颈外动脉血流迟缓,左颈外动脉供应于肿块的分支阻塞,肿瘤染色消失,示栓塞成功(图2)。栓塞后肿块明显缩小,左眼裂恢复正常,症状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 百拇医药
    例2经股动脉插管,导管置于右颈总动脉造影,见其周围及上方有一团病理血管影,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实质期有明显染色,大小约7.3 cm×6.2 cm,颈内、外动脉分离呈“高脚杯”状(图3)。将导管置于右颈外动脉栓塞,用明胶海绵微粒约150 粒栓塞,颈总动脉分支未栓塞。栓塞后造影见肿瘤血管明显减少,肿瘤染色范围缩小,颈内动脉通畅(图4)。栓塞后肿块渐缩小,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

    3 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单纯根据组织学改变很难判断肿瘤的良恶性,需结合临床才能作出正确判断。恶性临床标准是局部浸润区域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后复发及偶见远处转移者。本组2例结合临床我们认为属良性。化学感受器瘤发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依据为:①颈前三角区缓慢生长的肿块,多位于下颌角稍前下方,颈总动脉分叉水平。②颈动脉向浅侧移位,肿瘤表面可触及搏动。③颈内与颈外动脉分离。④瘤体可前后或左右水平推动,而不能上下移动。⑤约半数患者可在瘤体部位听到血管杂音。⑥肿瘤位置深易向咽侧膨出。⑦颈动脉造影见分叉部位有占位性改变。复习本组2例,其临床表现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但最后诊断仍需病理检查。病理分3型:实质型、腺泡型、血管瘤样型。本组2例均为实质型。光镜下见瘤细胞由上皮样细胞排列成巢状,巢间有纤维组织包绕,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瘤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核圆形或不规则,胞浆丰富,嗜酸性(图5)。免疫组化染色:Keratin(-),Vimentin间质(+),瘤细胞(-),NSE(+)(图6),S-100蛋白(+)证实为化学感受器瘤。
, 百拇医药
    多数学者认为化学感受器瘤对化疗、放疗不敏感,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该2例因临床误诊,手术时只能切除少许肿物,但因肿瘤较大,再次手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采用了介入栓塞治疗。2例分别随访2年及8个月,一般情况良好,其中1例因Horner综合征左眼裂缩小已恢复正常,左右眼外观基本对称,说明肿物对交感神经的压迫已缓解。颌下肿大已不明显,咽侧隆起肿物较介入治疗前明显缩小。复查CT肿瘤大小分别约为5 cm×3 cm、6 cm×5 cm,较介入治疗前明显缩小。说明介入治疗对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瘤的近期疗效尚满意,但因病例少,对其远期疗效尚在探讨之中。我们认为介入栓塞治疗为化学感受器瘤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血管造影可以明确瘤体位置、血供情况、瘤体与血管的关系,以便制定手术方案,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易于剥离,便于彻底切除。

    图1 左颈总动脉造影侧位像 颈总分叉以上见病理血管及染色
, http://www.100md.com
    图2 栓塞后肿瘤染色消失,颈内外动脉分离呈高脚杯状

    图3 右颈总动脉造影侧位像 颈内外动脉分离,周围可见大量病理血管及染色之肿块

    图4 右颈外动脉栓塞后,病理血管及染色明显减少

    图5 瘤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核圆或不规则,胞浆丰富,嗜酸性

    图6 免疫染色,瘤细胞NSE(+)

    (收稿 1999-11-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