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65002
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100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孙肖安 季东

    单位:孙肖安(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 武汉,430070);季东(武钢第一职工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000819 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需要切除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对鼻中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并发症多。1982年以来,我们施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现将随访资料完整的10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17~56岁。鼻中隔软骨部偏曲和鼻中隔不规则偏曲各32例,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偏曲24例,犁骨与筛骨垂直板12例。四种情况伴有嵴突或棘者依次为12、19、16、5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表麻和局麻下进行。于鼻中隔左侧鼻前庭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分离鼻中隔左侧面及鼻前庭底面的粘-软骨膜和粘-骨膜,鼻中隔软骨对侧的粘-软骨膜不予分离;再分离鼻中隔四方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的连接处,以及骨部偏曲部分的对侧粘-骨膜,切除鼻中隔四方软骨下缘约3 mm。鼻中隔软骨应尽量保留,偏曲的软骨可作1~2 mm条形切除,矫正保留的软骨呈现“田”字形。

    鼻中隔骨部偏曲者,用鼻中隔咬骨钳咬去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并凿去偏曲的上颌骨鼻嵴使其与鼻腔底平齐。骨棘或骨嵴突均应凿除。

    鼻中隔软骨高位偏曲者,应将四方软骨与鼻梁相平行处切除一小条(约2~3 mm宽),以使该软骨从上、下、前、后的挤压中解脱出来,回复到垂直状态。但对构成鼻小柱的鼻中隔软骨和与筛骨垂直板最高处连接,并与鼻梁平行的软骨,均应足够地予以保留,以防术后出现鼻尖下塌及鼻梁中部凹陷。

    疗效判定标准:鼻塞症状消除为痊愈,改善为好转,与术前相仿为无效。

    2 结果

    随访观察0.5~5年,症状消除者88例,改善者12例。其中8例鼻中隔软骨部高位偏曲者,6例鼻塞消除,2例改善。均未出现塌鼻或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

    3 讨论

    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是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地切除软骨和骨组织,减少并发症,获取满意疗效。而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一般切口小,视野小,需切除大部分鼻中隔软骨,术后鼻中隔软骨部有随呼吸气流而发生扇动的可能。由于鼻中隔软骨部两侧的粘-软骨膜均需剥离,且切除大部分软骨,若在邻近切口对侧的粘-软骨膜有损伤,即易发生鼻中隔穿孔;若鼻中隔软骨贴近鼻梁处切除较多,即可引发鼻梁凹陷。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不分离对侧粘-软骨膜,只对偏曲的鼻中隔软骨作条形切除,以及切除其周边偏曲的骨质,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鼻中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故术后既避免了发生鼻中隔前下部随呼吸气流扇动之虞,又避免了塌鼻的发生和鼻中隔穿孔的可能。鼻中隔粘骨膜下矫正术还具有切口大,视野清楚,便于彻底止血等优点。但此手术不适用于鼻中隔软骨已骨化的病例,故对中老年患者,仍以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为宜。

    (收稿 1999-12-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