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郧阳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5657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李慧敏

    单位:广州市荔湾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广州 510170

    关键词:胃粘膜病变;脑血管意外;脑疝;时间,禁食;感染

    郧阳医学院学报990323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43.3

    急性胃粘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ML)是急性脑血管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了68例急性脑血管病并AGML患者,重点探讨年龄、并发脑疝、合并感染、禁食时间等因素与其发生率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我科序贯收治急性脑血管病人280例,其中男性157例,发生AGML42例;女性123例,发生AGML26例。男性发生率(26.8%)略高于女性(21.1%),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组年龄按60岁分段,<59岁者121例,并发AGML20例,发生率 15 .5%;>60岁者159例,并发AGML48例,发生率30.2%。60岁以上患者AGML发生率与59岁以下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 百拇医药
    1.2 脑疝与AGML的关系

    280例病人并发脑疝者68例,发生率29例,发生率 42.6%,无并发脑疝有212例,发生AGML39例,发生率18.4%。经统计学处理(x=47.60,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11.3 禁食时间与AGML的关系

    本组采取禁食、胃肠外营养治疗80例,并AGML26例,发生率32.5%,而早期进食病人200例,并发AGML42例,发生率21.0%,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1.4 合并感染与AGML的关系

    本组病人中合并肺部感染有73例,泌尿系统感染有32例,胆道、组织等其它部位感染14例,共119例,并发AGML38例,发生率为31.9%;无并发感染的病人161例,其中并发AGML30例,发生率18.6%,差异有显著意义。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目前认为AGML的发生涉及机体神经内分泌失调,胃粘膜保护功能削弱及胃粘膜损伤因素作用相对增强等多种作用的结果。现分析如下:

    2.1 年龄因素

    老年人的胃粘膜常见小血管扭曲,小动脉壁玻璃样变和管腔狭窄,使粘膜营养不良,粘液分泌功能下降和胃粘膜血流及上皮细胞的更新能力均减低,所以胃粘膜屏障保护功能相对低下,发生AGML 出血的机会相应增高。

    2.2 并发脑疝与并发AGML的关系

    今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失调是AGML发生的重要机制,下丘脑是应激时神经内分泌的整合中,动物实现发现下丘脑外则区(LHA),室旁核(PVN),海马及杏仁核在AGML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破坏LHA、海马两侧部或腹侧部及电刺激PVN、均加重实验性AGML 。急性颅内病变时可刺激丘脑下部,而发生脑疝时更直接压迫下丘脑及脑下,使之受压变形,进一步加重神经内分泌失调,可能使AGML 发生率增加。
, http://www.100md.com
    2.3 禁食时间与AGML发生的关系

    临床研究胃内PH保持3.5~4.0以上可以防止AGML的发生。在禁食状态下,粘膜上皮细胞DNA合成减慢,增殖受抑,粘膜抗损伤能力降低。早期进食可中和腔内胃酸,促进粘液分泌,增加粘液表面疏水性,促进粘膜上皮更新,Ratt等报道,早期管饲减小AGML发生的疗效甚至优于西咪替丁。

    2.4 合并感染与AGML的关系

    目前认为胃粘膜微循环障碍是AGML发生最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在体内合并严重感染的情况下缓激肽及炎性介质释放,促进血管容积扩大,通透性增高,微动静脉分流加重。这些因素均可使应激状态下胃粘膜微循环障碍加重,使AGML发生率增加。

    总之,对60岁以上、禁食时间长、有合并脑疝、或严重感染病人应警惕AGML发生。早期进食提高胃PH值,改善胃粘膜循环,控制感染,可预防AGML发生。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Peterson WL.Ali ment Pharmacol Ther,1995,9(Suppl):43

    2 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887

    3 Zhang JF.Brain Res,1997,76(2):203

    4 Kauffman GL.Am J Surg,1997,174(3):271

    5 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952

    6 Ratt T.Burns,1997,23(4):3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