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65675
Ⅱ型糖尿病患者抑郁个性调查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李月春 刘国荣 马丽萍

    单位:李月春(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医院,内蒙 包头 014040);刘国荣(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医院,内蒙 包头 014040);马丽萍(内蒙古包头市第二医院,内蒙 包头 014040)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3109

    我们对5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了抑郁、个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50例NIDDM组(Ⅰ组)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0~70岁,平均51.2岁。文化程度:小学9例、中学25例、中专7例、大学9例。病程3个月~25年,平均8.4年。合并高脂血症28例,末梢神经炎7例,肾脏损害6例,视网膜病变4例。均做了头颅CT检查,12例有脑萎缩,除外脑梗塞及其他脑部病变、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肾功能不全者。
, 百拇医药
    正常对照组(Ⅱ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0~69,平均50.7岁。文化程度:小学10例、中学22例、中专9例、大学9例。

    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定[1]。该量表含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评定总分换算成标准分,再换算成抑郁严重度指数,计算公式为:抑郁指数=标准分/80,抑郁指数表示抑郁的严重程度。Zung氏指出,指数0.70为重度抑郁。采用龚氏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个性检查[2]。FPQ包括P、E、N、L4个维度共88项问题,即病理人格量表P、内外向量表E、情绪稳定性量表N和效果量表L。P分高说明受试者有病理人格,E分低为内向型性格,E分高为外向型性格,N分离是情绪不稳定,L分说明回答中有无掩饰和虚假。

    2结果

    SDS检查结果:Ⅰ组抑郁指数>0.5者41例,占82%,其中轻微~轻度抑郁15例,占30%,中度~重度抑郁者13例,占26%,重度抑郁者14例占28%。Ⅱ组抑郁指数≥0.5者10例占20%,其中轻微至轻度抑郁者7例占14%,中度~重度抑郁者3例占6%,无重度抑郁者。两组相比抑郁病人总数、轻微~轻度抑郁数、中~重度抑郁数、重度抑郁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
, 百拇医药
    EPQ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EPQ量表评分(分)

    P

    E

    N

    L

    Ⅰ组

    n=50

    52.20±8.8*

    52.7±9.97**

    47.5±8.61

    55.6±8.70
, 百拇医药
    Ⅱ组

    n=50

    47.01±9.1

    57.4±9.15

    48.3±9.40

    54.9±8.40

    注:*P〈0.01,**P〈0.05。

    3讨论

    调查结果表示:Ⅰ组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82%,显著高于Ⅱ组的20%。本组结果高于Padgett1993年对180例NIDDM调查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60%,重度抑郁占10%的结果。和Leedom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74%、重度抑郁为35%的结果相近。有研究证实IDDM和NIDDM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相同[3]。EPQ调查结果显示NIDDM患者性格内向,有病理人格和抑郁症状结合起来。NIDDM患者心理质量普遍较差,缺乏自主性,情绪异常、抑郁,不善于正常交流自己的情感,而对自己和疾病及一切事情都缺乏信心、失望、抱怨,以否认和压抑对抗外来压力,娱乐活动少、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善于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和伪装自己,不善于寻找有趣的事情,构成了NIDDM患者特有的个性和情感障碍。
, 百拇医药
    糖尿病病人伴发抑郁症状的病程是慢性而严重的,有一组37个糖尿病伴重度抑郁者,对28例进行了5年的追踪观察,其中18例(64%)在随访时抑郁症状已经持续了1年,有22例(78%)在5年的追踪中抑郁症状一直存在[4]。研究也证实情感异常和血糖控制有关,抑郁和血糖的调节有直接关系[5],而且抑郁可独立加重代谢性疾病的症状,降低症状出现的阈值[6]。引起糖尿病情感障碍的原因可能与心理压力、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如血糖增高可改变氢基皮质酮的活性,从而导致某些糖尿病病人情绪变化。氢基皮质酮浓度升高可改善糖尿病病人的抑郁症状。糖尿病大鼠许多脑区多巴胺含量升高,代谢产物减少,提示多巴胺能使神经活动降低,神经传导减弱,这可能与情感性疾病的发生有关[7]。

    参考文献:

    [1]汪向东(执行主编).心理卫生评分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60

    [2]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J],湖南医学院学校,1986
, 百拇医药
    [3]Patrick J,Lustman PHD,linda S, et al.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 1992,15:163

    [4]Lustmen PJ,Griffith IS,Garard JA,et al.Depres_ sion in adules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 1992,15:1 631

    [5]Fris R,Nanjundappa G,Diabetes.Depression and employment status[J].Soc Sci Med,1986,23: 471

    [6]Lustman PJ,Bialow MR,Holzer CE.Depression and the reporting of diabetes symptoms[J].Int J psychiatry Med,1988,18:295

    [7]菅庆波,韩辉综述,王桂兰.糖尿病脑病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学神经外科分册,1996,23:299

    收稿日期:2000-01-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