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66223
内镜下胃底病变149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陈民新

    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325000)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990131 胃底位于贲门的左侧为向贲门水平以上膨隆的部分。胃底病变较隐蔽,胃镜检查中容易漏诊,且有时因邻近器官的外压而导致胃底隆起性改变,易误诊为胃底病变。我科自1978年10月至1997年12月,在101554例胃镜检查中发现胃底病变149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胃底静脉曲张53例 年龄19~26岁。其中食道合并胃底静脉曲张46例,男38例,女8例。Ⅰ°2例,Ⅱ°15例,Ⅲ°29例。单独胃底静脉曲张7例,男5例,女2例。

    1.2 胃底癌71例 其中贲门胃底癌45例。男37例,女8例。年龄31~80岁。其中累及食道5例,累及胃体4例。腺癌43例,鳞癌2例。单独胃底癌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1~80岁。腺癌21例,印戒细胞癌3例,管状腺癌1例,粘液腺癌1例。
, http://www.100md.com
    1.3 胃底溃疡12例 男11例,女1例。年龄31~80岁。溃疡直径<0.5cm3例,0.5~1.5cm9例。

    1.4 胃底Dieulafoy溃疡3例 男2例,女1例。年龄41~60岁。

    1.5 胃底平滑肌瘤2例 男1例,49岁,女1例,42岁。胃镜下见胃底(2~2.5)cm×3cm半球状隆起,活检均为慢性炎症,手术病理切片示平滑肌瘤。

    1.6 胃底息肉6例 男5例,女1例。年龄19~80岁。5例单发,1例有2颗息肉。直径<0.5cm2颗,0.5~1.5cm5颗。全部无蒂。活检腺瘤4例,管状腺瘤2例。

    1.7 胃底憩室2例 1例男80岁,合并有胃底癌,另1例男68岁。憩室直径约0.5~1cm。

    2 讨论
, 百拇医药
    2.1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之一 本组检出胃底、食道静脉曲张302例,其中单独食道静脉曲张249例(82.45%),食道合并胃底静脉曲张46例(15.23%),单独胃底静脉曲张7例(2.32%)。本组单独胃底静脉曲张检出率较周曾芬[1]报道的5.85%为低。可能原因有:①对内镜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缺乏适当的标准,②胃底静脉曲张被误认为胃皱襞。本组中内镜下呈菜花样占45.28%,皱襞样占54.72%。静脉曲张的内镜表现呈多样性,呈菜花状改变的重度静脉曲张可能被误为肿瘤,特别是单独胃底静脉曲张,常被误诊为胃底平滑肌瘤或胃淋巴瘤,如盲目活检可造成致命性大出血,应予警惕。

    2.2 胃底癌 本组病例大部分累及贲门,还有部分延及食道于胃体。单独胃底癌占36.62%。本组病例属溃疡型肿瘤31例,占43.66%,呈肿块型40例,占56.34%,以肿块型多见。本组男58例,女13例,男性是女性的4.46倍。同时此病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见,占91.35%,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2]。有研究认为,早期胃底贲门癌可有4~5年的相对稳定状态,这可能有足够时间在早期阶段被发现。对此部位进行反转观察,可发现胃底部的微小病变。钳取活组织时,准确钳取第一块组织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微小病灶更应如此。还要注意克服呼吸和胃的舒缩运动以及出血而影响取材的准确性。活检时采用多点、多块取材,每例应钳取4块以上组织,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 百拇医药
    2.3 胃底溃疡及胃底Diealafoy溃疡 本组胃底溃疡男11例,女1例,且大部分是50岁以上(11/12),显示胃底溃疡以中老年男性多见。

    Diealafoy溃疡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之一。其本质是胃粘膜浅表糜烂或溃疡,其基底部有粗大的破裂动脉。一般认为这种病变好发于胃—食道交界处附近和胃小弯侧,但亦见于胃肠道的其它部位[3]。本组Diealafoy溃疡部位在胃底胃体交界处。Diealafoy溃疡在急诊胃镜下有以下特征:①新鲜血凝块伴喷射状动脉性出血或活动性渗血。②粘膜的损伤浅表且范围小,没有溃疡所具有的凹陷性特征,血管可突起于损伤面。③小灶性损伤的周边粘膜通常无明显炎症表现,因此常把病灶表面的血凝块误认为粘附于正常粘膜面的血块,此时应用针筒注水反复冲洗仔细鉴别。

    2.4 胃底隆起性病变 在我们遇到的27例胃底隆起性病例中,诊断为胃底平滑肌瘤10例,其中只有2例经手术治疗而确诊。其余8例均为误诊,并有1例进行了不必要的手术。还有一部分病例未能确诊。经内镜细心观察,质地较硬的往往多为脾脏的压迹,在变异的情况下也可能是胰腺等实质性脏器压迫所致。而质地较软的隆起,则可能为非实质性脏器压迫所致。因此,在胃底隆起性病例中,主要的是胃外压迫与胃底平滑肌瘤之间的鉴别。胃底平滑肌瘤可呈半球状隆起,质硬,其上粘膜可沿球面而滑动,顶部常有溃疡形成或出血,表面粘膜发白可有桥形皱襞形成。形态不随体位变化而变化。而表面粘膜光滑,无溃疡、出血、糜烂的胃底隆起性改变,仰卧位时变小或消失,应考虑胃外压迫,常为胃底脾压迹。内镜诊断应与GI、CT检查结合,有条件时可作超声胃镜检查,并定期复查和随访。
, 百拇医药
    2.5 胃底息肉 以往认为胃底息肉是家族性结肠腺瘤病的胃组织病理标记,但近来发现无家族性息肉病的病人亦可发生。本组胃底息肉6例,无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史,结肠镜或钡灌检查也未发现结肠息肉。

    3 参考文献

    [1] 周曾芬.102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胃镜与临床分析.云南医药,1991,12(6)∶346

    [2] 陈斯麟.胃内镜诊断胃底贲门癌156例分析.广东医学,1995,16(7)∶499

    [3] 朱春兰,任旭.十二指肠球部Diealafoy溃疡1例报告.内镜,1995,12(2)∶126

    (收稿:1998-08-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