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66386
结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的应用体会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王文星

    单位:王文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温州,325027)

    关键词: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

    温州医学院学报000127

    摘 要:目的:探讨高频电凝摘除大肠息肉方法要点及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24例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4例307颗大肠息肉均成功摘除,无一例穿孔,出血发生率为4.03%。结论:采用高频电凝摘除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分类号:R665.9;R6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138(2000)01-0061-02▲
, http://www.100md.com
    自1996年2月至1999年6月,我科对124例307颗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了纤维结肠镜下电凝摘除术治疗,其中对198颗息肉进行病理检查,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9例,女55例,年龄5~80岁,其中7岁以下6例,50岁以上73例。便血或粘液血便58例(占46.8%),腹痛、腹泻31例(占25.0%),腹部不适13例(占10.5%),便秘12例(9.5%)。病程自一周至21年不等,其中一年之内占67.8%。内镜检查:单发性息肉87例(占70.2%),多发性息肉37例(29.8%),其中一例为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发生部位位于直肠42例、乙状结肠36例、降结肠12例、横结肠10例、升结肠4例、回盲部7例、多部位13例。307颗息肉中,广基49颗,亚蒂123颗,有蒂135颗。直径≤0.5cm 138颗,直径为0.6~2.0cm 147颗,直径>2.0cm 22颗。

, 百拇医药     对124例中198颗息肉进行病理检查(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不包括在内)。发现管状腺瘤85颗,绒毛状腺瘤20颗,绒毛管状腺瘤6颗,炎性息肉60颗,增生性息肉19颗,幼年性息肉6例,其他2例。伴有异型增生71颗,其中轻度39颗、中度24颗、重度8颗。

    1.2 治疗方法 常规息肉电凝摘除术前准备,使用Olympus CF-30I纤维结肠镜、UES高频发生器、SD-U系列圈套器及电活检钳进行操作治疗。直径0.5cm息肉采用圈套器切除,小于0.5cm息肉用电活检钳治疗或圈套器尖端点凝治疗。

    2 结果

    本组307颗息肉均成功摘除,其中134颗进行电活检钳或点凝摘除,162颗采用圈套电切除,11颗采用圈套电切补加点凝治疗。除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外均一次性切除成功,而对其则进行分次切除,共进行四次,其中最多一次切除38颗,之后半年随访一次,发现直径<0.5cm息肉2颗,并给予摘除。术后无一例穿孔,2例肠壁轻度灼伤,即时少量渗血2例,术后三天出血3例(量均<400ml),经内科处理后均获有效止血。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大肠疾病,多数病人无特异性症状,但较常见可表现为便血或粘液血便,儿童以便血或贫血为主,本组6例儿童幼年性息肉均表现如此,故对表现为便血者需积极进行结肠镜的诊治[1]

    腺瘤型息肉与大肠癌的密切相关性已得到公认,但有报道,非肿瘤性息肉也有可能变为肿瘤性息肉,故不管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均应及时积极切除。

    大肠息肉的高频电摘除治疗主要并发症是肠道出血,国内报道为0.68%~5.6%[2]。本组出血发生率为4.03%,它不仅与息肉大小形态有关,也与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圈套时要与助手配合默契,防止机械性切割性出血。圈套时用力过度或位置欠佳均可引起蒂部机械性切割或撕裂而引起出血。对长蒂息肉切割部与息肉根部位留0.5cm。短蒂息肉应圈套在头蒂交界部,适当提拉使基底形成天幕状假蒂。若病变过大,应使息肉顶端广泛接触对侧肠壁,以使接触面尽可能大。电活检摘除应钳夹病变头部并稍向上提起,使基底变窄从而达到较大的电流强度。对于短蒂、分叶状或广基息肉圈套切除后若有残留,可加用电活检或圈套器尖端点凝治疗,本组11例采用二者联合治疗。尚需一提的是,当部分病例中息肉较小且位置暴露欠佳,电活检钳难以钳夹,甚至不能接触时,可试行张开钳瓣,采用单瓣接触电凝治疗。一般情况下,圈套电切时选择混合电流,电凝电流指数要适宜,一般选用3.5 ~4.5档。功率过弱可能引起电凝过度,容易引起并发症[3]。本组中3例迟发性出血,可能因电灼过度,或可能受肠蠕动及大便摩擦的影响,引起焦痂过早脱落,暴露血管断端引起出血[4,5]
, 百拇医药
    许多学者认为大肠息肉摘除术后的复发率可达30%~50%[6],故提出对大肠息肉摘除术的病人均应进行随访。随着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日益普及,及时发现并摘除大肠息肉能有效地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7]。目前大肠息肉高频电摘除治疗术在大肠息肉治疗领域已逐渐取代外科手术治疗,但在早期癌的研究、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扩大适应证等方面仍需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

    作者简介:王文星(1972-),男,温州瓯海人,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内科医师。主要从事于消化内镜、消化内科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程铁华,姜钰峰,沙荣等.结肠镜下摘除小儿大肠息肉的体会[J].内镜,1995,12(2):111-112.

    [2] 周殿元,徐富星.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28-340.
, http://www.100md.com
    [3] 李益农,陆星华等.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74-81.

    [4] 沈宇飞.肠颅息肉摘除术后大出血2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17(4):13.

    [5] Iishi H,Tatsuta M.Narahara H,et al.Endoscopic resection of large pedunculated colorectal polys using a detachable snare[J].Gastrintest Enclose,1996,44:594-597.

    [6] 胡炳钿,张建中,杨建毓等.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及随访[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76-177.

    [7] 吴惠生,聂玉强,李瑜元等.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及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5-7.

    收稿日期:1999-07-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