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温州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66405
牛皮蝇致人体皮蝇蛆病一例
http://www.100md.com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凌洪博 梁韶晖 刘启真

    单位:(温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温州,325027)

    关键词:

    温州医学院学报000154

    分类号:R384.2;R75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138(2000)01-0007-01▲

    患者,女,48岁,乐清人。自述约一个月内陆续发现皮肤游走性包块3个,伴痒感,两周前一腹部包块破溃,逸一虫体,尚见活动。入当地某医院未予诊断。约一周后,另一背部包块破溃,同样逸一活虫,并置清水中保存,翌日送我室检查。尚剩一包块,已自前臂移行至头部皮下。包块检查:约0.8cm×1.8cm大,边界清,质软,无红肿,无孔,未见明显蠕动。虫体鉴定:牛皮蝇三龄幼虫(标本现保存在温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用手挤压尚存之包块,以捏死包块内蝇幼虫(蛆)。一周后包块于原处破溃,检得一死蝇蛆。

    讨论 皮蝇蛆病系由某些蝇类(如牛皮蝇、纹皮蝇等)幼虫在宿主皮内或皮下寄生、移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分为疖肿型和爬行型两类。该病主要发生在牛、羊等,对畜牧业有一定危害。皮蝇等直接产卵于人体皮肤者极少,但蝇卵可通过牛、羊等皮毛及蚊虫等媒介间接污染人体皮肤,而后蝇卵孵化成幼虫,并钻入完好的皮肤而致人体皮蝇蛆病。患者可出现自皮肤间断排蛆现象。检得虫体即确诊。有的蝇蛆甚至移行至体腔内脏而引起各种相关损害。该病在我国西北牧区等地偶有散发人体病例出现。治疗常用直接挤压法或局部注射40%~50%酒精奴佛卡因致死包块内蝇蛆,以防蝇蛆移行至其它部位(尤其是内脏)造成损害。预防该病应搞好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澡、勤换衣,使蝇卵不能在体表孵化(特别是有牛、羊等接触史者);同时对牛棚、牲畜等应做好灭蝇工作。

    致谢:本院潘长旺副教授指导鉴定蝇蛆种类。■

    收稿日期:1999-08-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