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66844
血栓相关的血液学指标及其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许俊堂 王荣山

    单位:许俊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20);王荣山(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000632 Virchow将血液淤积、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作为血栓发生的三联征。血栓形成是血管壁(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瀑布反应与抗凝、纤溶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凝血、抗凝、血栓,纤溶、抗纤溶之间存在相互激活和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反应。正常情况下体内促栓与抗栓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呈流动状态,一旦这种平衡破坏,就会引起血栓形成或出血。

    涉及凝血、纤溶的检查包括抗凝和纤溶活性的监测,凝血、纤溶物质抗原和活性的检测,和与凝血、纤溶有关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三个层次。监测或检测指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观察的性质、目的和(或)药物的作用机制来选择。
, 百拇医药
    凝血指标及检测

    凝血因子抗原和活性的增加,不但提高血栓发生的机率,更为重要的是某些参与凝血的因子与心血管事件及其预后相关,或是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Ⅶ等。因子Ⅴ Leiden、因子Ⅱ和Ⅶ基因多态性、纤维蛋白原与因子Ⅶ水平增高使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事件直接相关[1]。组织因子的抗原和活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增加,同时伴有血浆游离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增加。

    伴随凝血系统的激活,凝血因子抗原和活性发生改变。现已有设备及成套试剂用于凝血因子抗原和活性的测定。

    凝血酶激活至血栓形成的每一过程都有特定的凝血标志物的产生。

    凝血酶原片段1+2(F1+2)是凝血酶原被凝血酶原酶复合物激活形成凝血酶过程中释放的产物,增高提示体内有凝血酶形成。产生的凝血酶被抗凝血酶Ⅲ结合灭活,凝血酶-抗凝血酶Ⅲ 复合物(TAT)增加。蛋白C活化肽是凝血酶激活,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复合物形成,和蛋白C活化的分子标志物。伴随凝血酶激活,纤维蛋白原Aα链N端释放出16氨基酸的纤维蛋白肽A(FPA),因此血浆FPA的出现是纤维蛋白单体形成的结果,代表凝血酶的活性。D-二聚体是交联的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产物,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不产生D-二聚体,因此,D-二聚体的增高是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后继发纤溶的结果[2,3]
, 百拇医药
    内皮功能的检测

    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内皮细胞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动,调节血管张力,向内皮下传递营养物质,参与脂蛋白代谢和免疫反应[4]

    对内皮损伤的标志物要求敏感、特异和稳定,测试简单而重复性好。

    内皮损伤的血浆标志物包括:

    1.内皮素(ET):内皮细胞分泌,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失调时分泌增加。

    2.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除内皮细胞外,血小板α颗粒也释放vWF。vWF的半衰期达18个小时,虽然多种病理生理因素都可导致vWF的变化,如急性期反应,但对于内皮损伤的判定,vWF被认为是内皮损伤的一个标准。

    3.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增加,活性下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抗原和活性增加;在tPA抗原增高的同时,tPA-PAI增高,对于确认内皮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4.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PAI-1以外,肝细胞、血小板、间质细胞和单核细胞也合成PAI-1。

    5.血栓调节蛋白:存在于内皮细胞表面,是一种膜结构蛋白,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增加除与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有关外,还与长期应用口服抗凝剂导致的出血并发症相关,近年来在判断内皮损伤中应用较多[5,6]。值得一提的是,在健康个体,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增加可能是内皮细胞合成增加的结果,对血管有保护作用(通过蛋白C系统),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减少[7]

    6.E-选择素:正常静息的内皮细胞不表达E-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增加和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有关,是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的标志物。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同E-选择素一样,是内皮细胞损伤或活化的标志物。

    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硫酸肝素、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也为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但由于各种各样的缺陷,不作为常规应用。
, 百拇医药
    不但病理情况,某些炎症或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也上调vWF、PAI-1、E-选择素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和释放,但对血栓调节蛋白和tPA是起下调作用的,vWF还是急性期反应蛋白,因此vWF、PAI-1、E-选择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增高不一定是内皮损伤的结果,还可能是内皮活化的表现。血栓调节蛋白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作用无关,它的增高是内皮细胞损伤,而不是活化的表现。

    纤溶指标及其检测

    参与纤溶的物质有纤溶酶原,激活后形成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形成的纤溶酶可被α2-抗纤溶酶灭活,形成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以调节纤溶活性。体内存在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和抑制剂对纤溶酶原的激活起调节作用。代表纤溶能力的纤溶酶原、tPA和PAI不但调节着体内血栓形成和溶解的平衡,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确相关。

    应用纤溶药物后,纤溶酶活性增高,tPA-PAI增加,相应PAI和α2抗纤溶酶的抗原含量可能下降,纤溶酶原水平因消耗下降。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血栓溶解的特异性标志物,但与血管是否再通相关性并不好。Bβ1-42相关肽是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由纤维蛋白原释放出的小肽段,即使在测出纤维蛋白原下降之前Bβ1-42即增加,故而作为纤溶系统活化的敏感性指标,而Bβ15-42是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降解的分子标志物[2,8]
, 百拇医药
    血小板功能的检测

    一、血小板激活标志物

    血管壁损伤,暴露出内皮下组织(如胶原、vWF),血小板被活化,粘附(主要经糖蛋白Ⅰa/Ⅱa(GP Ⅰa/Ⅱa)和GPⅠb/V/Ⅸ)于创面,同时发生聚集(经GP Ⅱb/Ⅲa)反应形成血小板血栓,α颗粒和致密体释放出来,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F4)、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及5-羟色胺(5-HT)增加,血栓素(TXA2)合成、释放增加。活化的血小板GPⅡb/Ⅲa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即P-选择素)表达增加。可测定单个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分子数,也可测其血浆抗原浓度。

    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免疫学检测

    血小板表面含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糖蛋白受体,都有相应的配体,在血小板不同的活化状态,这些受体的表达是不一样的,一旦血小板被活化和释放,血小板表面就会出现新的标志物。利用上述特点,制成针对不同标志物的抗体,可对血小板的功能状态进行检测(表1,2)[9,10]
, http://www.100md.com
    流式细胞仪被用于观察血小板的功能或活化状态。例如可应用荧光素偶合的Echiststin,标记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抗体,观察糖蛋白受体占领的情况。

    1.血小板膜GP Ⅱb/Ⅲa:已开发出不同的单克隆抗体,使我们能够区分开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静息、活化和配体占领后的不同状态。PAC-1,针对活化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抗体,能识别GP Ⅱb/Ⅲa受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部位。LIBS抗体,针对活化、而且被配体结合后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抗体。抗RIBS,配体诱发的结合部位抗体,针对与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结合,形态发生改变了的纤维蛋白原的抗体。

    表1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及其配体 分类

    电泳分类

    决定簇

    受体数目
, 百拇医药
    配体

    整合素

    α2β1

    GPⅠa/Ⅱa

    CD49b

    1 000

    胶原

    α5β1

    GPⅠc/Ⅱa

    CD49c

    1 000

    纤维连接蛋白
, 百拇医药
    α6β1

    GPⅠc′/Ⅱa

    CD49f

    1 000

    层联蛋白

    α2bβ3

    GPⅡb/Ⅲa

    CD41-

    CD61

    60 000~

    100 000

, http://www.100md.com     纤维蛋白原

    纤维连接蛋白

    vWF

    玻联蛋白

    αγβ3

    GP v/Ⅲa

    CD51-

    CD61

    100

    玻联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纤维连接蛋白
, 百拇医药
    亮氨酸丰富

    的糖蛋白

    GP

    Ⅰb/V/Ⅸ

    CD42a

    -b-c

    25 000

    vWF

    GP Ⅳ

    (GP Ⅲb)

    CD36

    15 000~

    25 000
, http://www.100md.com
    胶原

    thrombospondin

    选择素

    P-选择素

    CD62P

    12 000

    PSGL-1

    免疫球蛋白样

    的粘附受体

    ⅠCAM-2

    CD102

    5 000

, 百拇医药     LFA-1

    PECAM-1

    CD31

    3 000

    ?

    溶酶体-

    膜内在蛋白

    GP53

    CD63

    3 000

    ?

    表2 免疫检测用血小板特异的抗体 原型抗体

    抗体特异性
, http://www.100md.com
    血小板膜糖蛋白

    4F10

    复合物特异的

    GP Ⅱb/Ⅲa

    PAC-1

    活化的GP Ⅱb/Ⅲa受体复合

    物的纤维蛋白原结合部位

    GP Ⅲa

    LIBS-1,LIBS-2,LIBS-6

    配体诱发的结合部位

    GP Ⅲa

    PMI-1
, 百拇医药
    配体诱发的结合部位

    GP Ⅱb

    SZ21

    首先结合到GPⅢa的

    PIA1等位基因

    GP Ⅲa

    RIBS-1

    配体诱发的结合部位

    纤维蛋白原

    TSP-1

    thrombospondin

    SZ12
, http://www.100md.com
    P-选择素

    2.血小板膜GPIb/IX/V: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表面GPIb受体复合物内化,抗体结合减少,因此,体内凝血酶活性增强可以用GPIb受体表达下降来监测。

    3.颗粒标志物:使用抗thrombospondin和抗P-选择素抗体,来监测释放出来的α颗粒;抗GP53结合主要反映血小板溶酶体的分泌情况。

    4.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循环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物,反映粘附到白细胞的活化血小板。使用流式细胞仪,在CD14阳性的白细胞上面结合的血小板特异的CD42免疫荧光,作为血小板-白细胞聚集物的标志。此结合激活白细胞,细胞表面粘附受体(如MAC-1)或L-选择素表达增强。

    5.血小板膜受体的遗传学分析:限制性片断长度分析允许对血小板糖蛋白受体进行多态性分析,另外也可利用等位基因特异的抗体,用流式细胞仪分析GPⅡb/Ⅲa的多态性。据研究认为,GPⅢa的PIA多态性与血栓和心脏事件有关。平均血小板体积也是预测心肌梗死后反复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血小板活化状态被用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和心肌梗死存活者等的危险分层。
, 百拇医药
    高凝状态

    所谓高凝状态实际上是血栓形成和血栓溶解之间不平衡的结果,血栓形成的倾向大于溶解[11]。既可能是凝血物质抗原或活性的增加,也可能是抗凝活性减弱的结果;既可能是纤溶活性降低,也可能是抗纤溶增强的结果。

    高凝状态的诊断以凝血酶产生(F1+2、TAT)和活性指标(FPA)以及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的指标为主,但病因诊断则应做相应的检查。如先天性的因素包括蛋白C缺陷、蛋白S缺陷、抗凝血酶Ⅲ缺陷、因子V Leiden、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获得性的因素包括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殖性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华法令诱发的皮肤坏死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浆D-二聚体的增高说明体内已经有血栓形成,但不能肯定是否有血栓存在,因为还有溶解血栓的因素存在。

    结果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1.注意血栓形成和血栓溶解是一平衡过程,如抗凝或纤溶活性正常或增强,凝血过程可被抵消,不一定形成血栓。

    2.有凝血酶产生不一定有血栓形成(被抗凝物质中和),即便有血栓形成,不一定有血栓的存在(形成了又被溶解)。

    3.注意局部凝血和纤溶的变化,应强调局部因素(血管局部狭窄、血管损伤、内皮功能和结构损害、血液淤积和紊乱)在血栓和出血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如溶栓疗法既激活纤溶酶,又消耗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但脑出血主要与脑卒中病史、高龄、血压过高或使用tPA溶栓有关。

    4.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具有很高的血管床或部位选择性,部分由于机体不同组织或部位抗凝或纤溶物质的表达不一样,如蛋白C/蛋白S缺陷血栓主要发生在深静脉系统。

    5.注意发现其他共存的患病因素,如血脂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 百拇医药
    6.探讨血栓或出血的病因,注意发现和去除诱因(遗传与环境)。

    7.在某些情况下,应综合分析多个止血指标,动态观察。

    8.不但要注意止血系统与血栓或出血的关系,还要注意其临床意义;注意这些蛋白或因子的其他生物活性,如血小板和凝血酶。

    9.高凝状态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否形成血栓,而且在于它指导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临床预后意义。

    10.止血因子水平在不同个体离散度较大,统计计算常需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

    11.有关血液指标的检测,标本采集是最为重要的一环[12],严格避免引起溶血、凝血或血小板激活的各种因素,避免混入组织液;标本存放的时间和温度都有严格的规定;运输中应按要求温度,避免因振荡引起溶血;标本的处理和保存都应按要求严格进行,应特别留意将一个指标的标本分装成多份,以备失败重做或做其他试验用[12]
, 百拇医药
    由于涉及指标众多,如何选择和分析结果显得异常重要。凝血标志物、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体内存在血栓,体内还有使血栓溶解的因素,能否形成引起血管阻塞的血凝块决定于凝血、抗凝和纤溶、抗纤溶的彼此消长后的净结局;纤溶标志物的出现只提示有血栓溶解,这种标志物量的大小并不能说明血栓是否完全溶解,病变相关血管是否完全再通。

    (思考题见本期英文目录页)

    参考文献

    1,Moss AJ, Goldstein RE, Marder VJ, et al. Thrombogenic factors and recurrent coronary events. Circulation, 1999, 99: 2517-2522.

    2,胡大一, 许俊堂. 再灌注疗法相关的凝血、纤溶指标与监测. 中国循环杂志, 1997,12: 478-480.
, 百拇医药
    3,Amiral J. Usefulness of laboratory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antithrombotic efficacy of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Clin Appl Thrombosis/Hemostasis, 1995, 1: 243-259.

    4,Blann AD, Taberner DA. A reliable marker of endothelial cell dysfunction: does it exist? British J Haematolol, 1995, 90: 244-248.

    5,Nawroth PP, Hring HU. Thrombomodulin and coronary disease. Lancet, 1999, 353: 1722-1723.

    6,许俊堂, 朱佐民, 李俊华, 等.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凝血系统激活的相关研究.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 3:156-160.
, http://www.100md.com
    7,Esmon CT. Defects in natural anticoagulant pathways as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1997, 96: 9-11.

    8,王鸿利.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的应用. 见:汪钟, 郑植荃, 主编. 现代血栓病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 456-474.

    9,Becker RC, Bovill EG, Corrao JM, et al. Platelet activation determined by cytometry persists despite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Thromb Thrombol, 1994, 1: 95-100.
, http://www.100md.com
    10,Gawaz M, Neumann FJ, Schmig A. Evaluation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irculation, 1999, 99: e1.

    11,王淑娟. 关于选择血栓前状态实验诊断指标的建议.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8, 21: 305-307.

    12,丛玉隆. 积极开展血栓与止血实验及质量控制.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8, 21: 261-262.

    (收稿日期:2000-06-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