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核医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67005
肺间质纤维化的核素影像学特点及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中华核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张燕燕 陈曼 张伟等

    单位:

    关键词:

    中华核医学杂志990222

    首次通过显像简单易行而又无创,亲肿瘤显像剂首次通过肺显像与平衡相、摄取相一起构成肺三相显像,可用于肺癌诊断[1,2]。为了解肺内占位病灶首次通过显像的特点,我们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对73例患者(共85次)进行了首次通过肺显像,以探讨其对肺内占位病灶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原发肺肿瘤或纵隔占位病变者57例,其中恶性46例[8例进行了化疗和(或)放疗后复查],良性11例;肺癌术后肺内或纵隔内残存病灶7例,肾癌肺转移2例。对照组7例,肺内均无占位病变。
, 百拇医药
    2.药物与仪器。MIBI药盒自制。用新鲜99Tcm淋洗液标记后,纸层析检测,标记率大于95%方可使用。采用Elscint Helix-HR双探头SPECT仪。

    3.显像方法。肘静脉“弹丸”注射740 MBq 99Tcm-MIBI后,立即于前、后位同时动态采集,以1 帧/s采集1 min。5 min后依次进行平面及断层显像,90 min后行延迟显像。

    4.分析方法。①图像分析:根据前、后位动态图像分析静脉回流通路是否通畅,各叶段放射性分布是否均匀对称。观察减低的范围、类型(肺叶减低或病灶局部减低)及程度,并观察相应部位在支气管动脉灌注期是否有填充或灌注增加。②时间-放射性曲线分析:将3个矩形感兴趣区(ROI)分别置于锁骨下静脉近心端、肺动脉灌注异常区及健侧肺对应区域,绘出各自时间-放射性曲线。然后以锁骨下静脉曲线为输入曲线,以肺内ROI曲线为输出曲线,用反卷积方法得出理想状况下(即标准“弹丸”时)肺内ROI的时间-放射性曲线。比较病变肺与正常肺曲线间的差别,并计算以下半定量参数:病变肺与正常肺的峰值百分比、峰值时间差及“弹丸”从锁骨下静脉至病变肺和正常肺的时间。③将首次通过显像结果与其他显像资料及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 百拇医药
    结果

    肺内占位病灶首次通过肺显像主要表现为:①无明显异常,②上腔静脉狭窄或闭塞,③病灶区肺动脉灌注减少,④叶或段肺动脉灌注严重减少,⑤轻度减少。57例原发占位患者以上表现的所占比例依次为21%,14%,30%,33%和12%。这些表现与病变性质、部位和大小的关系见表1。

    表1 原发肺内占位病人首次通过肺显像表现与病变性质、部位和大小的关系 病变

    性质

    例数

    上腔静脉受累

    叶或段减低

    病灶局部减低

    无明显异常
, 百拇医药
    >65%

    <65%

    恶性

    46

    7

    19

    6

    14

    7

    良性

    11

    1

    0

    2
, 百拇医药
    3

    5

    部位

    右上纵隔、右肺门

    相应肺叶或肺段近肺门处

    与减低区一致

    不能确定

    大小

    大,且融合成团

    大或较大

    与减低区基本一致

    多较小

    中央型病变首次通过显像的表现主要为②和④,周围型病变的主要表现为③。46例肺部原发恶性病变中,中央型占27例,其中25例有首次通过异常;周围型19例,其中14例可见血流灌注减低。11例良性病变有6例可见首次通过异常,6例中除1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引起的上腔静脉狭窄和1例结核性空洞病变引起较明显灌注减低外,其余4例的减低均不超过32%。
, 百拇医药
    8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化疗前后首次通过显像的比较,其中4例还行放疗后随访。通过对病灶大小的变化与首次通过显像变化的比较,发现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图1)。

    图1 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首次通过显像(a、c)和断层显像(b、d)比较。

    治疗后上腔静脉恢复通畅,肺血流灌注部分恢复,且右肺门和右上纵隔的放射性浓聚灶缩小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肺首次通过显像对肺及纵隔内的占位病灶有以下诊断价值:①可以明确静脉回流通路(特别是上腔静脉)是否受累,以及受累的范围和程度;②中央型病灶可以明确肺动脉是否受累、受累的部位、范围和程度;③周围型病灶可基本明确病灶的部位及大小,并大致了解其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④判断疗效;⑤某些表现还可提示病变性质。
, 百拇医药
    本组肺及纵隔占位患者中,上腔静脉受累占14%。根据程度不同,在首次通过显像中有不同的表现:轻度改变仅表现为上腔静脉轻微狭窄或移位;中度可以看到明显狭窄,静脉回流时间延长(图1);重度狭窄或闭塞,则可见侧支回流。临床发现右肺门和右上纵隔病变时,需考虑上腔静脉受累的可能性。累及上腔静脉的病变多为浸润性强的恶性病灶,但需与上腔静脉炎性缩窄和血栓形成等良性病变鉴别。特别是当上腔静脉呈多段狭窄,狭窄部位与淋巴结部位一致,又仅侧面接触,而非被包绕时,要高度怀疑非特异淋巴结炎引起的血管自身炎性缩窄的可能性[3]

    肺门占位病灶,特别是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往往相应叶或段的肺动脉灌注有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图1)。这可能是肺门是肺动静脉和支气管汇集之处,使起源于肺门支气管的肺癌极易挤压和浸润与之并行的相应叶段的肺动脉。肺动脉的受累与病变部位、大小和恶性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当肺动脉出现严重狭窄(肺动脉灌注减低65%以上)或闭塞时,往往提示恶性度高且浸润性强的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肺首次通过显像能反映病变受累部位、范围和程度,并能大致了解残余肺功能,对临床判断病人手术的可行性及预后可能会有较大价值。
, 百拇医药
    较大的周围型病灶,无论良恶性,都可能在肺动脉灌注相看到局灶性放射性减低或缺损,与病灶部位和大小基本一致。这可能为病灶挤压周围肺组织所致,也可能与小的肺动脉受浸润有关。其支气管动脉灌注特点有时对病变性质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恶性肿瘤可表现为相应部位放射性增高;良性病变往往缺乏这一特征;而坏死、空洞或包裹性积液往往表现为支气管动脉灌注减低或缺失。

    有45%的良性病变和21%的恶性病变在首次通过显像中未发现明显异常,主要原因有:病灶太小,位于纵隔内或靠近胸膜,位于下叶内基底段与心影重合等。值得注意的是,2例肾癌肺转移的肺动脉灌注也未见明显异常,可能为转移癌细胞多栓塞肺小血管或转移至淋巴结,不易表现出异常。肺叶或肺段切除后,肺灌注可见残余肺填充肺腔,相应侧的肺较小。此时除非有较大的残余病灶,一般不易见到肺灌注减低区。

    首次通过肺显像简单易行,对肺内及纵隔占位病变者,可以在进行肺肿瘤阳性显像或全身骨显像时,进行“弹丸”注射,采集动态图像,以获得相应信息,了解病变周围动静脉是否受累和受累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某些表现还能帮助判断病变性质,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也有一定的价值。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曾世荃,李春亿,石锐,等.99Tcm-葡萄糖酸钙肺三相显像诊断肺癌.中华核医学杂志,1989,9:79-82.

    [2]李家,牟巨伟,战军,等.99Tcm-MIBI肺三相显像诊断肺癌的研究.中华核医学杂志,1994,14:78-80.

    [3]朱朝晖,李方,龙明清,等.肺99Tcm-MIBI显像诊断纵隔占位及上腔静脉受压一例.中华核医学杂志,1998,18:103.

    (收稿:1998-06-05 修回:1998-08-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