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67163
6.00Gyγ射线照射后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封江彬 王秀娥 常世琴

    单位:封江彬 王秀娥 常世琴 北京,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100088

    关键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990342 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收缩和释放等生理功能,这些功能在止血、凝血与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以单个方式存在于血液中,随血流运行。当血小板被某种因素激活后,则相互聚集在一起,即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增高 在一些心血管疾病、血液凝固性异常和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研究中引起了普遍重视。有关大剂量电离辐射后早期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文献虽有报道,但数量不多,我们为了进一步了解照射后其变化规律和寻找改善其功能的措施,进而为提高急性放射病综合治疗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进行了本实验。

    一、材料和方法
, 百拇医药
    1.照射条件:60Co 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吸收剂量6.00 Gy。

    2.实验动物:正常健康雄性大鼠。体重在190~220克,于照射后4小时、1、3、5、7天的不同 时间点取样。正常对照分为6个组,每组3~12只。

    3.实验操作:大鼠在5%硫喷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下,用微型塑料管取大鼠颈动脉血3ml,以9 ∶1比例与抗凝剂(3.8%枸橼酸钠溶液)混合,抗凝血以8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层血浆即 为富血小板血浆(PRP),然后再以15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即为贫血小板血浆(PPP)。 用SPA-3型PPP自动平衡血小板聚集仪测定。测定时以PPP将PRP血小板数值校正至20~25 万/mm3。在记录仪上描绘出聚集曲线,共描绘5分钟,用曲线上的参数(1’A、3’A、mA) 表示正常和照后大鼠血小板的聚集率

    二、结果
, 百拇医药
    1.结果见表1.采用t检验。

    2.从表1可见,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率1’A、3’A和mA的平均值分别为20.8%、34.2%、37 .2%,照后1天血小板聚集功能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两值间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照后3天和5天的各值与对照相接近,照后4小时和7天值虽均低于对照值,但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 性。

    表1 大鼠6.00Gy照射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照后时间(天)

    动物数

    (只)

    血小板聚集率(%)

    1’A

    3’A

    mA
, http://www.100md.com
    正常对照

    12

    20.8

    34.2

    37.2

    4小时

    10

    15.3

    24.7

    28.1

    1

    10

    30.4**
, 百拇医药
    46.3*

    48.0*

    3

    10

    19.6

    28.6

    34.0

    5

    10

    20.1

    34.0

    37.8

    7
, 百拇医药
    3

    13.3

    18.0

    22.7

    注:与对照组比:*P<0.05 **P<0.01

    三、讨论

    急性放射损伤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种高凝状态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有关。实验结 果表明,照射后早期(1天)大鼠血小板聚集性明显增高,其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照后微循环障碍以及血管内皮损伤有关。以往实验证明,大剂量照射后早期可见微血管扩张 、渗出、出血及血流缓慢,微循环血流中有大量白色微小血栓形成,后者即血小板聚合体增多。这种变化也间接证明了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亢进,说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增加和微循环障 碍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如何进一步研究和寻找改善微循环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药物 ,将有助于提高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效果。

    (收稿:1998-10-14 修回:1998-12-1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