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67288
过量受照人员照后22~31年细胞遗传学随访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小剂量效应观察组

    单位:白玉书(100088 北京,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关键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000211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可察觉早期的辐射损伤,并用作“生物剂量测定方法”估算辐射剂量,同时也是评价远后效应的重要指标。微核测定法,不仅可以用作生物剂量估算,而且在远后效应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为过量受照人员照后22~31年细胞遗传学随访结果。

    一、材料和方法

    1.人员受照情况和分组:本次观察过量受照人员53例,其中29例为一次性外照射,按受照时间分为Ⅰ和Ⅱ组。Ⅰ组15例事故发生在1966年,Ⅱ组14例发生在1975年。第Ⅲ组也为一次外照射,因故未能进行随访。其余24例为裂变产物的内污染,发生在1971~1972年,列为第Ⅳ组。一次性外照射组剂量用胶片或玻璃剂量仪测量,内污染组用整体测量估算剂量。同时设配对对照组。所有受检人员均为男性。剂量分组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1)染色体:采用微量全血法,培养开始加秋水仙素,最终浓度为0.03 μg/ml,37℃条件下培养48 h,常规制片。主要观察和记录染色体型畸变,包括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无着断片和易位等。只计数(46±1)个染色体的细胞,每例观察200个中期分裂相,一个观察者见到的畸变必由另一观察者予以审核。

    (2)微核:采用常规培养法,培养72 h,不加秋水仙素,其他条件同染色体培养。制片时,加低渗液后立即固定,使细胞膨胀而胞浆保持完整。每例观察2 000个转化的淋巴细胞,转化标准见参考文献[1]

    表1 受照人员的剂量和分组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 百拇医药
    (±s)

    照后时间

    (年)

    剂量范围

    (Gy)

    观察例数

    染色体畸变

    微核

    对照

    55

    50.2±6.8

    -
, 百拇医药
    0

    55

    53

    Ⅰ

    15

    57.9±6.0

    31

    0.10~0.24

    15

    12

    Ⅱ

    14

    48.4±6.7
, 百拇医药
    22

    0.10~0.25

    14

    14

    Ⅳ

    24

    46.3±2.2

    26

    0.10~0.33

    24

    24

    二、结果

    1.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畸变细胞均以百分率表示,其余为每100个细胞所见畸变数。将受照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列于表2。从表2可见,受照组各类染色体畸变率皆比对照组高,经χ2检验,无着丝粒畸变和畸变细胞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由于总畸变和畸变细胞相等,故只列出畸变细胞,照后31年的第Ⅰ组和照后26年的第Ⅳ组,无着丝粒畸变和畸变细胞仍比对照组高,χ2检验表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http://www.100md.com
    2.微核:微核以千分数表示,微核细胞率为千分率,微核率为观察1 000个细胞所见微核,本次随访观察到受照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将受照各组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除第Ⅱ组外,受照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比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意义的增加(P<0.01),与染色体畸变的结果相一致,见表3。

    表2 各组染色体畸变率及其与对照组间的显著性检验(p±sp,%) 组别

    剂量(Gy)

    (±s)

    分析细胞

    (个)

    双着丝粒体
, http://www.100md.com
    (%)

    无着丝粒畸变

    (%)

    畸变细胞

    (%)

    对照

    0

    10 471

    0.02±0.01

    0.15±0.04

    0.17±0.04

    Ⅰ

    0.18±0.05
, 百拇医药
    2 774

    0

    0.47±0.13**

    0.50±0.13**

    Ⅱ

    0.16±0.05

    2 207

    0

    0.09±0.06

    0.09±0.06

    Ⅳ

    0.15±0.06
, http://www.100md.com
    4 700

    0.11±0.05

    0.64±0.12

    0.81±0.13**

    受照组合计

    9 681

    0.05±0.02

    0.46±0.07**

    0.56±0.08**

    注:与对照比,**P<0.01表3 受照各组与对照组间微核率(‰)的比较 组 别
, http://www.100md.com
    例数

    观察细胞

    (个)

    微核细胞率

    (p±sp,‰)

    微核率

    (‰)

    对照

    53

    106 000

    1.29±0.11

    1.38±0.11

    Ⅰ
, 百拇医药
    12

    17 000

    4.29±0.50**

    5.00±0.54**

    Ⅱ

    14

    28 000

    1.39±0.22

    1.43±0.22

    Ⅳ

    24

    47 000
, 百拇医药
    1.96±0.20**

    2.04±0.21**

    受照组合计

    92 000

    2.22±0.16**

    2.40±0.16**

    注:与对照组比,**P<0.01 三、讨论

    在1981年(照后4~15年)对该受照人群第一次进行细胞遗传学随访观察。结果表明,受照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但此时,染色体畸变率与受照剂量之间已不存在相关关系。同时观察到,低剂量受照人员染色体畸变具有以下特点:①畸变以无着丝粒断片为主;②双着丝粒体和着丝粒环多不伴断片;③畸变细胞和总畸变几乎相等[2]。本次为第6次随访观察(照后22~31年)。此时,受照组平均染色体畸变率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这与Awa等(1971)对日本原爆幸存者观察的结果相一致。该作者调查了213名原爆幸存者,发现在受照23~24年时,染色体畸变仍高于对照组。
, 百拇医药
    Ohtaki等(1982)[3]比较研究了常规法和G-显带法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和频率,该研究选择了23例广岛原爆幸存者,剂量在1 Gy以上,结果发现此时稳定性畸变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稳定性畸变。金璀珍等[4]用G-显带方法对上海6.25事故受照者,在照后4.5年进行细胞遗传学随访观察,发现在所分析的250个G-带细胞中, 有114个畸变细胞, 其中稳定性畸变82个,占71.9%,都表明G-显带是观察稳定性畸变良好方法。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已用于原爆幸存者和事故受照者易位频率的观察,结果与G-显带的结果接近[5],认为是一种对早先受照者剂量重建有发展前途的方法。本次随访理应采用G带方法,但由于受检者分布在十几个省市,有的实验室限于条件,无法开展显带技术,至于FISH方法,费用昂贵,目前尚无承受能力,也不能适用于我们的研究中。此次观察,采用培养开始加秋水仙素法,分析第一次有丝分裂细胞,除观察非稳定性畸变外,遇到明显的易位或缺失也进行记录,考虑到辐射可能诱发白血病的问题,特别对G组染色体的观察,未发现Ph染色体。通过本次随访结果,表明在受照远期用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仍可作为随访观察指标。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研条件的改善,应尽早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此类研究。
, http://www.100md.com
    目前有3种方法测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国内有些实验室已开展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法,由于松胞素-B较贵,故本次随访仍采用常规培养法。从结果可见,照后远期受照组微核率比对照组仍有显著意义的增加。作者认为,在不具备开展CB法的条件下,目前仍可采用常规培养法作为远后效应的观察指标。本次随访参加单位较多,各实验室条件不尽相同,协作组十分重视实验方法和判断标准的统一,并设配对对照组,使所得数据更加可靠。

    本文协作单位: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医学研究所,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四川省放射卫生防护所,空军第四研究所,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河北省放射卫生研究所,同济医科大学核医学科,陕西省卫生防疫站,山西省卫生防疫站,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内蒙古自治区放射卫生防护所

    参考文献

    1,白玉书,张秀霞,关树荣.60Co γ线照射离体血诱发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剂量关系.遗传,1982,4:7-10.
, 百拇医药
    2,低剂量受照人员医学效应观察协作组.受一次低剂量事故外照射人员照后4~15年细胞遗传学观察.辐射防护,1986,6:56-60.

    3,Ohtaki K,Shimba H,Awa AA,et al. Comparison of type and frequency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s by conventional and G-staining methods in Hiroshima atomic bomb survivors. J Radiat Res,1982,23:441-449.

    4,王继先,金璀珍,白玉书,等.放射生物剂量学.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50-51.

    5,Lucas JN,Awa AA,Straume T,et al. Rapid translocation frequency analysis in human decades after exposure to ionizing radiation. Int J Radiat Biol,1992,62:53-63.

    (收稿日期:1999-07-08), 百拇医药